分享

文学纪实||【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马俊华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篆刻家韩焕峰先生赠作者书籍时的合影)

马俊华 《齐鲁文学》执行主编,《中国诗》杂志专栏部主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特效医术研究会理事,中国画家协会理事,天津仁爱医院中医院长。曾在《新诗刊》《白天鹅诗刊》《中国诗》等文学刊物发表诗歌数百首,获得国家级奖多次,其中诗歌《握别》获得全国武陵源杯诗歌大赛二等奖;诗歌《不要拒绝我》获得“中华情”全国诗歌大赛银奖;诗歌《当爱已成过去》获得第三届中外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爱好国画、篆刻,曾出版个人画集《马俊华工笔画集》(中国画院出版社出版);独创马氏三针截根通脉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疼,事迹先后被《中华特色名医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专家学者辞典》等辞书。

文学纪实【原创】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记著名篆刻家韩焕峰先生

著名篆刻家韩焕峰先生,不仅仅是在河北、在沧州篆刻界尽人皆知,就是在全国篆刻界也很驰名。先生对于篆刻的追求,到了几近痴迷的地步。听著名作家李子老师讲,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韩焕峰先生由于篆刻成绩突出,被原沧州地区文联从黄骅调到市里,并安排在展览馆工作,接着地区人事局又把他由农民身份转为国家正式干部。因他刚到市里就孤身一人,开始在单位里住,他晚上不休息搞篆刻,有时候一刻就刻到半夜或通宵达旦,非常刻苦。当年的韩先生因家境贫寒,买不起石头刻印,就自己找来适合篆刻的砖头、瓦片,磨平了做篆刻印材。因此,他给自己的工作室取名“瓦斋”,给自己取号“瓦痴”。

               抱寒操刀伴孤灯,

         点点横横皆有情。

         千载金石呼志士,

         三更过后梦难成。

         磨砖砺瓦四十冬,

         锲而不舍未了情。

         心系云帆济沧海,

         精诚所至称瓦翁。

这是他的两首自作诗,从诗文中可窥先生苦学篆刻之一斑。

韩焕峰先生,一生坎坷,年少时就失去了双亲,小学四年级就被迫辍学,小小年纪就担负起了生活的重任。他放过羊、种过地、挑过河,筑过堤,还当过搬运工,在剧团里拉过琴、吹过号、画布景、当电工,可以说是一位多面手。后来,他有机会拜齐白石再传弟子、老篆刻家冯书楷先生为师。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篆刻艺术。从此,他正式地步入了篆刻艺术的殿堂。继后,他又拜我国著名书画篆刻家、古文字学家康殷先生为师,篆刻技艺更是如鱼得水,不断精进。

为了弘扬印学,1985428日,他组织成立了河北省第一家印学组织——沧海印社。他被推举为社长。为了给社员们提供交流和发表作品的园地,他又创办了社刊《沧海印》。最初的两期刊物是打字油印的,印章无法印刷到社刊上,他就一枚枚地把印章钤盖到刊物上面去。其中的艰辛和工作量可想而知。他利用业余时间,总结篆刻经验和心得,写出了数十篇价值颇高的学术论文,多次参加全国印学学术研讨会。他一有时间就组织大家学习交流篆刻经验。社员们在中国书协和西泠印社举办的篆刻展览中,多人多次入展或获奖。到目前,沧海印社在中国印坛上,已经成为一支实力强大的劲旅,在海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1999年,河北省成立了省篆刻研究会,他被大家推选为会长。2007年,在“百年西泠?中国印”大赛活动中,他租用大客车,亲自带领沧海印社的社员们去天津参赛,取得了华北赛区第一的好成绩。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他抓住这次机遇,发起并组织社员、开展了“治中国印?扬冠军名”的活动。他联系北京“全石斋”的夏增昆先生,为这次活动提供了上佳的印石和印盒。沧州大斤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长穆远方先生,提供了出版资金。韩焕峰先生和印友们为每一名中国奥运冠军篆刻名印,最后由他编辑成《中国奥运冠军印谱》。当地和全国众多媒体相继报道这次活动,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此次活动,也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央视“鉴宝”栏目导演李建伟先生亲自来到沧州考察,见其“冠军印”很上档次,符合他们做节目的要求,便向他发出了邀请,邀请他走进了央视“鉴宝”栏目的演播大厅。他成为中国印坛上,第一个走进央视“鉴宝”栏目的篆刻家。这档节目制作完成后,在央视播出了四次,收视观众达二亿之多。同年,他又应邀参加了神州七号飞船太空之旅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其篆刻作品搭载“神七”遨游太空。他还作为特约嘉宾,出席了“飞天壮歌中国首届太空漫步航天展”开幕式,并为航天英雄刘伯明治名印留念。2010年,他的作品又应邀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2016年,“杭州G20国际峰会”期间,G20嘉宾国的元首齐聚杭州,他又受邀专为南非总统篆刻“祖马”名印作为国礼,为沧州乃至河北争得了荣誉。多年来,他为中外国家领导人、艺术名人、企业家等知名人士治印多达上千枚。

他的事迹被拍成电视专题片《篆刻家韩焕峰》,在市、省、中央电视台多次播出。其传略和作品被载入《中国文艺家传记》、《西泠印社社员作品集》等数百部大型专著和典籍。他的书印作品被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和全国各地艺术馆、纪念馆等多家单位收藏。他应邀为雷州靖海宫楹联艺术碑廊撰写的巨幅《千字文》碑文,高两米半,长四十米,洋洋大观,气势恢宏,当时被媒体称誉为“天下篆书第一碑”。

他多次应邀出国讲学以及举办个人作品展,受到了国际友人的一致好评。由于他在国际书印界的影响,他在第三次应邀访问新加坡期间,受到了新加坡总统纳丹的亲切接见。日前,韩先生又应日本“日中艺苑”和“东瀛兰亭”之邀,率领沧州书画篆刻家访问团,出访日本,与日本同行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和观光游览,所到之处,均受到当地艺术家的热烈欢迎,十天的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韩先生不仅自己在篆刻艺术上努力攀登,还奖掖后学。当老先生得知我和儿子马梦远也爱好国画、篆刻后,非常高兴,他亲自来到我家,给我送来两大袋子篆刻书籍和他的著作,并指导我学习篆刻。他的很多学生在学术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现在,他已是西泠印社理事。他的学生冯宝麟、李泽成等人,由他推荐介绍,已先后被西泠印社吸收为社员(目前河北仅有的三名社员均在沧海印社)

韩焕峰先生的艺术人生,既坎坷,又富有传奇色彩。虽然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但他刻苦钻研艺术,一篇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征服了众多人的质疑。由于他在篆刻艺术上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为篆刻事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他被一路破格晋升为正高职研究馆员。他从农民到国家干部,从长满蒿草的黄骅大洼,走到百年西泠印社的理事位置,他是当之无愧、实至名归的一位真正的篆刻书法艺术家。他的成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实打实地干出来的!

如今,先生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老骥伏枥,壮志不已。他有着一股子使不完的劲,也有着很多干不完的事。他依然在艺术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我们有理由相信:韩焕峰先生的篆刻艺术,还会不断地问鼎新的高峰,那即将到来的艺术春天,一定会更加绚丽、更加灿烂!

(篆刻家韩焕峰先生)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坚持“立足齐鲁,面向全国”的办刊理念,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