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纪实||【大明贤臣张梦鲤】◆张所昆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张所昆,男,1965年出生,籍贯山东莱西,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山东省历史学会会员,日照市作家协会会员。闲暇喜好探秘地方人文历史,有《“前明朱皇宗室”流落莱西之谜》《“双山张”史话》《“日照”得名或因山顶道观》《日照古镇碑廓名字或因项橐》《岚山老爷顶,“老爷”指的谁?》《日照涛雒镇缘何取“雒”字》《尉迟恭何曾来过阿掖山》《袁世凯幕不能称“袁林”吗》《栖霞市名或因山顶道观》和《明长城炮墙探秘》等数十篇文史作品见之于省内外报刊媒体。

大明贤臣张梦鲤【原创】

在莱西市夏格庄镇,最繁华的商业街叫“梦鲤大街”,唯一的公园名曰“梦鲤湖游园”,镇中心还辟有“梦鲤文化广场”……此地缘何如此青睐“梦鲤”?盖因该镇是明朝重臣张梦鲤的故乡。像这样冠以“梦鲤”的事物,在原莱阳县城也曾经存在不少(历史上莱西属于莱阳县)。

张梦鲤(1533~1597),字汝化,号龙池,明时莱阳县夏格庄镇双山村人。据传,其父张锟夜梦鲤鱼跃梁,继而生下一子,因取此名。嘉靖三十五年(1556),张梦鲤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为官多地,后来升入朝廷,位列九卿。张梦鲤始终恪守其父“清、慎、勤”的告诫,恤民奉公,政绩卓著。他骨子里崇尚忠义孝悌,为政清廉自守,为人刚正不阿,“世称敦笃重厚之儒”(明礼部尚书、文学家冯琦语),数百年来,一直深受乡里民众喜爱和景仰。有关张梦鲤的史事,在《国朝献徵录》《四库全书》《莱阳县志》等史籍以及张梦鲤墓园碑文中,也多有记载。

◆当了3年开封知府,只攒了80两银子

嘉靖四十年(1561)张梦鲤授任户部主事,继而转任兵部郎中,1567年出任河南开封府知府。开封向来是中原难于治理的大郡,管辖三十多个州县,贪官污吏多如牛毛,在此地做官,捞取油水最易,而革除积弊最难。张梦鲤甫一到任,就指着黄河发誓,决心治理好开封。

任职期间,张梦鲤大刀阔斧,除弊兴利,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素有“明朝包公”的美誉。他裁减役吏和勤杂人员,整顿组织机构,清理各类积案,横扫武装匪徒,缉捕殃民盗贼,废除犯人进献钱财和分发罚没款盈余等旧规,抑制开封地盘上周王府(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后人)的宗族势力,打通溱水和洧水以利于灌溉农田……

张梦鲤待民和善,以解决百姓温饱为要务。而他又最痛恨贪官污吏,中国民间流传一句俗语:“当官不打送礼的”,张梦鲤却从来不吃这一套,每遇赃官进献珍宝,就气不打一处来,或“怒而鞭之”,或“怒笞之”,或“榜箠(竹片抽打)其人”——张梦鲤的推理很简单:为官本分哪来的珍宝?心里没鬼又何须行贿?这般铁面无私、嫉恶如仇,让贪官避之唯恐不及,谁还敢自投罗网呢?以致于后来无人敢给张梦鲤送礼,哪怕是很小的礼物。张梦鲤从不趋炎附势,当时的官场红人高拱(后来成为内阁首辅),是河南新郑人,他曾修建新郑城,各地官员争先恐后前去送礼,唯独不见张梦鲤人影;高拱要进京赴任,路过开封,大小官吏皆行“挹(作揖)膺下拜”出格大礼,而张梦鲤仍是例行制度之礼。这些事,不免让高拱不爽,在担任首辅并兼吏部尚书后,恰逢张梦鲤在开封的任期已满,虽然政绩突出,高拱并未给他升迁,而是平调他去陕西靖边守护边疆。此地与“羌胡”相邻,从“靖边”地名上就可嗅出:这里的边境必不安宁。张梦鲤走马上任,勤政务实,更兼大智大勇,最终逼和“邻虏”,扫除了朝廷一大忧患,皇上特此奖赏张梦鲤。事久见人心,高拱识得了张梦鲤的为人之道和非凡才能,后悔当初对他有不公……

再说开封府,张梦鲤仅用三年,就将它治理得井井有条,实现了当初的誓言。史书记载,清官张梦鲤“三年归橐仅八十金”,意思是说,他任开封府知府三年,离任时口袋中仅有八十两银子。

后来张梦鲤在任江西按察使的时候,有一次过路开封,乡耆与百姓自发“箪食壶浆,塞路迎劳”。若干年后张梦鲤去世,河南以及山西等地,都在地方“名宦”祠堂中给他设立牌位,祭祀怀念。

与亲家戚继光合力固疆

民族英雄戚继光故里蓬莱,与莱阳张梦鲤同属登州府人,他俩素有交情,并结为儿女亲家,张梦鲤的次女嫁给了戚继光的次子戚安国。据《双山张氏六百年》一书及张氏家谱资料记载,戚安国在婚后不久就“不幸”死去,有一种说法是,他因违犯军律被戚继光斩首。张氏女悲痛欲绝,后被“旌表节烈”。或因此故,张梦鲤与戚继光关系转入冷淡,两家竟割绝往来。不过,后来卫国使命又使二人走到了一起,这两位大明干臣在烽火边境共事,同仇敌忾,携手捍卫了北方边疆——

隆庆元年(1567),戚继光挟抗倭大胜的余威,从东南沿海被调往北方边境任蓟州总兵,抵御鞑靼。他从此镇守蓟门,呕心沥血十六年。

万历七年(1579),张梦鲤从山西布政使调任右佥都御史,同年升任顺天府巡抚,同时兼管永平府。顺天府辖区大致为今京津一带及河北部分地区,永平府辖区大致为今河北东部秦皇岛一带。

戚继光为镇北大帅,张梦鲤则为巡视此地军政、民政的大臣,二人不免要经常商议军事,间或意见相左,“辄瞋目诤不下(就瞪眼对视争执不下)”,张梦鲤之谋略事后被证明正确,戚将军“穆然心折也(敬佩并心服)”,二人遂又“廉蔺交好”。

张梦鲤刚接手顺天巡抚时,京畿地方行政官员与驻军使者存有很深的矛盾,张梦鲤下大力气进行调解,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张梦鲤还特别注重改善民生,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1580年张梦鲤奉命整饬蓟州等处边备,与兵部尚书梁梦龙共同指挥修筑了慕田峪等处的长城,并立有碑文记载。此碑文现今仍然存在,石碑上“莱阳张梦鲤”字样历历可辨。值得一提的是,张梦鲤在修筑长城、改良装备等方面,还有他个人的发明创造,史料记载,“府君(张梦鲤)制炮墙,创飞车,戚公继光为之心折(心服)”。张梦鲤训练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北兵(相对于戚继光的南兵),曾三次兴师出战,抗击诸虏侵犯。先是“炒蛮”袭扰北京北边“古北口”,张梦鲤派副将出击,生俘敌方首领;继而“土蛮”以五万骑兵进犯辽地“前屯卫”,张梦鲤奉诏安排副将驰援,将敌击退;末后“北虏”集十万之众欲犯蓟州,但侦得蓟州已有防备,遂改攻“辽东镇(今辽阳市)”,张梦鲤奉旨率兵援辽,大获全胜。此三次用兵,歼敌无数,缴获武器、驼马若干,张梦鲤也因此威震敌胆,万历皇帝给予进爵奖赏,他成为“不负边隅之重托”的干臣。

◆在大理寺卿任上

功绩显赫的张梦鲤屡受皇上嘉奖,“食俸至一品”。万历九年(1581),朝廷擢升张梦鲤为大理寺卿(又称廷尉),是最高司法长官。上任伊始,张梦鲤便对千余名被罗织罪名下狱的“大劈囚”(死刑犯)亲自复核重审,改判“全活”(免于死刑)者甚众,“张青天”美誉传播天下。张梦鲤勤勉谨慎,平反了大量冤狱,因而他强烈疾呼:大理寺、都察院和刑部必要“共执法耳”,意即通过三法司共同执法办案,避免造成冤假错案,这颇有三权制衡的意味。看得出来,张梦鲤无论何时何地担任何职,他都是一个思想上有见地、行动上有建树的能臣。

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年间内阁首辅,辅佐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可谓一代名相。熟悉这一时期明史的人都知道,张居正与戚继光关系密切,非同一般。而张居正与张梦鲤的关系则恰恰相反,史书中描述二张不和。虽然张居正对张梦鲤的才华很是赏识和倚重,但张居正也有独断专行、高傲狭隘的一面;再说张梦鲤,孤高耿介、无私无畏是他的显著个性,他从来不会谄媚权贵,更不会改变自己的气节。不知是缘由个性抵触还是其他因素,他们两人相处很僵,《四库全书》曰:“时张居正秉政,九卿多绌下之,梦鲤独无加礼。”大意是:“那时候正值张居正独揽朝政,九卿都对他低三下四,唯独张梦鲤没有额外加礼。”张梦鲤惯于特立独行,从不参与党争,遂与张居正落落不合。有人劝诫张梦鲤应该对张居正俯首恭顺,没想到张梦鲤拂袖而起:“难道还要让我每天徒步去他家拜访请安吗?”张梦鲤本来就看不惯朝政斗争,到后来感受到自己遭人诽谤和排挤,坚守人格的他选择了托病辞职,先后三次上疏皇帝,请求退归故里,万历十年(1582)终获皇帝恩准。在朝本可大有作为的张梦鲤,从此离别京都,再也无意于仕途。之前他仕宦峥嵘近三十载,才干出众,从不把名利挂心间,时有不同于常人举止,故某些史志称他为“异人”“奇公”。

屈指算来,张梦鲤在大理寺卿任上,仅仅一年。

◆寿终桑梓,备极哀荣

辞官返乡的张梦鲤,定居于莱阳城,“家居犹亲灌园拾橡栗以自给”,“家无赢资,居园荆扉槿落而已”。农闲时或饮酒赋诗,或教孩童读书。与邻里相处融洽,与兄弟友爱情深,非公事不愿与地方官吏相见。他不喜欢别人称呼他官衔或“大人”,后来乡民都称他“龙池先生”。巡按吴定等人曾多次举荐起用,均被张梦鲤婉词谢绝。万历皇帝“亟思召唤”,意欲重用,而张梦鲤以疾患昏聩为借口,坚辞不受。

张嗣诚与张嗣谟是张梦鲤的两个儿子。张嗣诚如其父也是出身进士,张嗣谟被选为山东首名贡生,进北京国子监深造,后来兄弟俩都成为朝廷官员,留下“父子皆为进士,兄弟同朝为官”佳话。早年间莱阳县城立有“父子进士坊”“兄弟制科坊”两座牌坊,即谓此也。张梦鲤著述有《郊绣阁诗草》《郊绣阁文集》各一卷,以及《莱阳修沽河堤碑记》等。

万历二十五年,张梦鲤寿终桑梓,享年65虚岁。万历皇帝念其生前功德,“钦赐祭葬”,“恤典有加”,并谥号“节愍”,拨付巨额白银,在莱阳旌旗山南麓,为其修造大型墓园,面积20余亩,连同周围祭田,占地共约2000亩。墓地群山环抱,林壑优美,一派雄伟景观。这般“御祭陵园”,极尽豪华,整个墓地布局讲究,四周围墙深深,墙内碑碣林立,也不乏石坊、亭阁、华表等。神道两旁布列翁仲和石兽,气势森严。墓地南大门镌刻有石额、石联,均为明朝礼部尚书、大书法家董其昌所书。终明一朝,皇帝为一位故去的大臣如此大兴墓葬,实属少见,难怪张梦鲤神道碑文感叹他“位不配望”(职位配不上声望)。几经风雨沧桑,张梦鲤墓地已不复存在。

张梦鲤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忠君爱国的儒家风范,为子孙后代传承。明朝末年,清兵攻打莱阳城,张梦鲤的孙子张载征等人,率领城内军民奋起抵抗,死伤惨重。城破,张梦鲤宗亲27人,宁死不屈,被清兵“乱刀剁死”。张氏家族少不了存有反清复明情结,说起来,张家人与败亡的明皇宗室还有一桩婚姻。李自成攻克北京后,明皇宗室一行数人走投无路,辗转逃至莱阳县,欲投奔万历旧臣张梦鲤的后人,在张家疃得到双山张氏宗亲收留,“然犹彼此隐匿,未敢以闻人”,其中一朱姓女孩(人称“皇姑”)“及笄”嫁与张梦鲤的孙辈张志圣为妻,其确切身份,至今未解。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坚持“立足齐鲁,面向全国”的办刊理念,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