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涛,男,山东人,49岁,眼科学博士,主任医师。喜欢文学创作,目前正在济南山东医专参加山东省卫生厅组织的出国援外培训学习。 郎茂山游记【原创】 游郎茂山,早就在计划当中,迟迟没有行动,似乎与我的秉性格格不入。像我这种不爱运动却酷爱旅游的人,每到一处,三五天内必将把当地的大小景点一网打尽。旅游的好处除了开开眼界一饱眼福,也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这不爱运动的不足。但郎茂山不一样,一则是因为我们在山东医专培训的时间久,感觉以后有的是时间。仓促游览,看景不如听景,反倒失去了心中的那份美好和憧憬,不如留一份想头在心中,酝酿一下情绪,推迟几天更好。这不,机会来了。前几天倒春寒的阴冷,外加狂风的吹拂,让人倍觉不爽,一周的学习也令人头昏脑胀。今天是周末,天气晴好且没有一丝风,盎然的春天余味未消,空气中仍弥漫着樱花的芳香,正是爬山的好时候。一向赖床严重的我,匆匆吃了早饭,开始了我的郎茂山之旅。 出山东医专过马路左转前行约600米,马路左边,台阶之上,西南山门牌坊只上,郎茂山公园几个大字赫然在目。门右边,可见一个大大的石碑,上写“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看完介绍才知道,郎茂山之所以能成为景区,是注重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的结果。昔日荒山无人问,盛世南山写华章,是环境治理最好的写照。金山银山比不上碧水青山,能够植树造林,还青山于绿装,为浮躁的城市平坦几分绿意,实在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尽管我们的意识有点滞后,不少地方的经济发展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亡羊补牢,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跨入山门,导览图上,郎茂山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景点,像眺望台、景观凉亭、堡垒遗址等大字映入眼帘。虽不是什么名山大川知名景点,但济南战役的遗风却使这小山,平凡中增添了几分神圣。我有点迫不及待,沿着宽阔的步道往山上走。 南门进山步道不太长,只有区区几百米,平滑的塑胶马路,对于爱好运动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享受,但却失去了登山的激情。路上,一对耄耋之年的老夫妇,正相互搀扶着,缓缓前行,一边走,一边诉说着他们熟知的陈年旧事。早晨的朝阳,与夕阳下的浪漫有机结合,凝固成人世间最好的风景,如果再过几十年,我也能像他们一样身体硬朗,能随意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散步,该是多么惬意美妙的事。再往前走,步道戛然而止,突然变成略微陡峭,稍显粗糙的山路,让人感觉有点缓不过劲来,如果说刚刚不是登山,而是在散步,没有什么感觉,走上这段路,小心翼翼,往上攀登,骤然费力,便忽然有了登山的感觉,虽然累,但不可缺少。继续攀行十几分钟,便看到一个硕大的平台,平台之上,装有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三三两两的人抱着健身器材在运动。往山下望去,医专已浓缩为静静的一隅,医专操场南墙上“加强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标语仍清晰可见。群山的缝隙之间,点缀着高楼林立的都市。这高楼与山峰,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人类正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力争在群山夹缝中拓展生存的空间。我正纳闷,这么快就到了山顶?说好的济南战役遗址在哪?还有那山上的凉亭,也完全没看到踪影。上山之前,有位同学还告诉我登上山顶大约需要半个小时,就我这速度,时间肯定会更久。原以为这么快就到了山顶,却是错把瞭望台当成了山顶。原以为这么快就窥探了郎茂山的全貌,却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我暗笑自己的短视。只得继续往前走。 再往前走,却是一条下山的路。遥望远方,山上的凉亭高高在上,想往上走,必须先下行,令人平添了几分无奈。但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明明目标已近在咫尺,却迂回曲折,非要碰个斗破血流,方可达到目的,苦与乐,曲与折与这山路何曾相似。好在这道路两旁,青松翠柏,满目苍翠,遍地绿色而又空气清新,又令这心情轻松了不少。 继续前行,又遇到拾级而上的山路,行走间,已是气喘吁吁。走了约二十分钟,济南战役旧址之一的郎东堡垒,一片两间房屋大小,昭示着岁月沧桑的残垣断壁,呈现在眼前,旁边还有已经风化有点模糊的“郎东堡垒”石碑。下面则是国民党军队修筑的80平方米的地下防护设施。作为解放战争时的一次著名战役,济南战役历经八天八夜的浴血奋战,全歼守底十万人,严重打击了国民党军据守大城市的信心,在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当年国民党立此石碑并冠名以“郎东堡垒”,本意是想鼓舞守垒士兵的士气,以达到长期坚守的目的,却在我人民解放军的重压下轰然倒塌。看看旁边刘伯承,粟裕等将军的介绍,感觉仿佛他们正在坐阵指挥,一场轰轰烈烈的战役即将打响。想当年,“活捉王耀武,解放全中国”,响亮的口号多么的振奋人心。我就纳闷了,当年的济南城市狭小,不去喧闹的市区设防,却浪费人力精力,固守在这偏远的山头,到底是为了显示军威的显赫,还是政策上的失误?而今沧桑巨变,一切都已是过往烟云,好与歹历史自有评价,还轮不到我能无名之辈去评说。 走下堡垒,沿着步道缓缓东行,便是郎茂山山顶西麓的乐民广场,广场右侧,双层的仿古游廊亭,是人们锻炼休闲的极佳场所。路的两则,则分布着各种小动物的微缩雕塑,活波可爱的兔子,奔跑的羚羊在向我们频频招手,成为这满目青山中靓丽的一景。站在广场上向北眺望,视野豁然开朗,济南西部城区的繁华市容尽收眼底,特别是市中心的地标性建筑绿地高楼,孑然耸立而又鹤立鸡群,无愧于济南市的第一高楼,正以豪迈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这一现代化都市的风采。因为已接近上午九点,山上游人并不多,零零星星散步的人们,充分享受着郎茂山带给他们的那份恬淡和自由。郎茂山没有泰山之灵,华山之险,黄山之秀,也就少了那份被名胜包括着的铜臭。没有游人如织的那份浮躁,展示给世人的,则是毫无做作的朴实,因此更接地气更加讨人欢喜,不是吗?倘若当年大明湖畔,跑突泉边的清照姐姐闲来无事,跑到这片并不起眼的山头上赋词一首,这里必将会增加一个景点,名曰“清照登临处”,给小山增加了历史底蕴不假,到头来可能会成为某些人生财的工具,令人不爽。由此说来,这些历史名头,不要也罢。郎茂山就是要以朴实宁静示人,尽管山上仍能闻到少许喧嚣的都市之声,但大部分已被过滤,点滴的杂音,更显得鸟鸣山更幽,成为喧嚣都市中不可多得的一片静土。 因为济南号称泉城,一提起济南,世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千佛山、大明湖、跑突泉这些知名景点,仿佛没了他们,济南就没了风景。隐身于市井之间,当地人津津乐道,但外地人却很少知晓,朴实中不乏高雅,平淡中不乏神奇,那种无一名状的美,只有身临其境,用心放能体会,这就是郎茂山给我的感受。 转眼之间,已过了一个半小时。再往前行,已经是通往山下的路,回目远眺,还真有些意犹未尽。郎茂山风景虽谈不上优美,但却静谧而高雅,环境虽然谈不上幽静,却也是逃离城市喧嚣的绝佳之地,能使我暂时忘却世事的烦恼,保留片刻轻松愉快的心情。在喧噪浮华的闹市,能抢得片刻的宁静,我心足矣。好在郎茂山近在咫尺,随时可以故地重游,不用轻言再见。 (注:郎茂山在济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