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鑫元,浙江省湖州市人,1949年12月24日出生,大学学历。现为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州市作家协会、历史学会、旅游协会会员。已出版《湖州风情》《苕上八韵》《湖州“郎部”抗日英雄传》等十八部专著,多部获国家、省、市多个奖项。2000年在市商业局提前退休。2001年至2005年反聘,担任湖州市文联文学专刊《南太湖》记者部主任、编辑部主任,为湖州市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文代会代表。2005年至2012年担任湖州市旅游局《湖州旅游》杂志主编,其专著与主编的600余万字的地文文献,分别被省、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和有关大中院校收藏。 2004年10月中旬,我随湖州市旅游协会领导赴安吉县余村考察农家乐,有幸与当时刚有名气的山乡小村近距离邂逅。步入余村,群山从三面向我们拥抱,满山的翠竹随着山势起伏,仿佛身处绿色海洋之中。初秋湖州城里还很炎热,但进了余村,却觉得丝丝清凉,满眼都是翠绿相拥。 余村因为建在天目山的余脉——“余岭”而名,观其地势呈东西走向,北高南低,西起东伏,造就了冬暖夏凉的独特小气候。这里的空气清新,视野非常宽阔,风景独好。该村有一条溪涧穿过,呈“S”形缓缓远去,这条“S”形溪流形成了天然巨大的太极图。溪流从南至北分归太极两仪,村庄为阳极,田野为阴极,似太极两仪,俗称鱼形,鱼眼分别为村前的池塘和古树。这样的太极风水宝地,蕴含龙飞凤舞,升腾发展的祥瑞福照。 上世纪80年代始,为抓经济收入,余村组织开山采石、自办水泥石灰厂,村域内山林千疮百孔,满村飞石烟灰,村级集体年收入曾经一度达到300万元。经济发展了,但村里的生态环境破坏了。“虽然鼓了钱袋,却丢了生态,砸了子孙后代的饭碗。” 上世纪末,村民幡然醒悟,痛感矿山经济是不可持续的。尔后,告别尘土飞扬的生活,开展环境整治,搞起了农家乐,余村成为安吉县乃至湖州农家乐“生态旅游村”,有客房40余间,日接待能力100人左右。发展态势良好,是安吉县6家正式挂牌的农家乐服务接待中心之一。生态环境好了,生意十分红火,旅游收入也不菲,村民心中如灌了蜜糖,幸福感满满的。 那天,我们入村后见一片清晰的池塘,倒映晴空的天光云影,这池被称为太极余村鱼形的“鱼眼”之一;在大路右侧一株挺拔的古树像华盖一样高耸,遮云蔽日向天宇间无限扩张,枝繁叶茂,绿叶成荫。这是一株千年古银杏树,可与长兴八都岕十里银杏长廊的千年古银杏相媲美。银杏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在恐龙绝灭时还存活在世的地球活化石,树中的老寿星,也是湖州的“市树”。 就是这棵雄性千年古银杏,也是余村鱼形的“鱼眼”之一。树高38米,树围8.2米,被誉为“江南银杏王”,在它数百米开外,尚有二株巨大的雌性古银杏树与之相配。对此,我不觉联想起今太湖溇港大钱镇普安桥堍,有一枝六七百年前的雄性古银杏树,在不远的太湖边,也种有二株巨大的雌性古银杏树与之相伴。我想,这也许是我们先辈们种植银杏的一种科学布局吧。我凝望余村这棵千年银杏,觉得它正生机勃勃地向我们俯视招手,树王那么好客,自我感觉真是好极了。 余村村域面积4.86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1035人,其中竹林面积6000多亩,农田面积320亩,为浙江省天荒坪风景名胜区竹海景区所在地。在绿波荡漾在群山间,大自然在此造就了千奇百怪的岩洞、溶洞,谜一般的洞室,让人寻味。被视为余村“水缸”的冷水洞,掩映在山脚的褐色花岗岩之中,哗哗的水声喧闹入耳,地下长河的泉水自涌流出地表,形成了冷水洞泉。村民在泉水涌出的地方筑有两个潭池,泉水源源流入池中,成为周边村民生活、生产的用水之源。 旧时,冷水洞旁有一座古老道观,名冷水院,冷水泉边还建有凉亭。如今道观早毁,已无踪影,亭子也毁于文革之中……村中那条呈“S”型天然形成巨大太极图的溪涧,其源头应该在此了。在这源头的溶洞里,还生长着被称为“活化石”的百岁娃娃鱼呢。冷水洞前为一谷地,谷地中分布着良田及冷水洞水库,洁净的水质、蔚蓝的水色,尤如一颗蓝宝石镶嵌在竹海丛中,如此的环境,如此的清泉,让我羡慕不已! 在冷水洞上的荷花山上,建有古刹“隆庆庵”。据当地民间流传,寺庙是观世音菩萨托梦给吴越王钱镠而建,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了。“隆庆庵”分别有山门牌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最高处的观音殿,金碧辉煌,可与普陀山的观音道场相媲美。在建造完成之际,在地洞里还发现一个木箱,箱内有吴越王钱镠登基用的皇冠、龙袍、玉带、龙靴,这是观音菩萨托梦给钱镠造庙时的承诺,故“隆庆庵”开光之日,钱镠带领文武百官前来举行隆重庆典活动,并敕封为“隆庆庵”,意为隆重庆贺寺庙开光。 往事越千年,如今又换了人间。不过余村那条“S”形溪流,天然形成的巨大“太极图”;千奇百怪的岩洞、溶洞、谜一般的洞室;千年不绝清泉源头冷水洞,“活化石”百岁娃娃鱼;度过沧桑岁月的千年“江南银杏王”;吴越国期间始建,尔后又屡毁屡建的“隆庆庵”。这些大自然赋予的馈赠,先辈传承下来的文脉古迹,延绵千年,保护得很好,这就是赋予余村新时代、新发展、再创辉煌的无价资源。如今,余村随着安吉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成为天荒坪名胜区的竹海景区与“农家乐”先行村,实现了从“吃子孙饭”到吃“绿水青山饭”的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保护自然,富裕一方的康庄大道,我的肺腑不觉迸发出:美哉余村!幸哉余村!乐哉余村的阵阵感叹!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