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十六期诗评专栏《阅读诗歌是多样化的感性的体验》

 齐鲁文学 2020-08-06

编语:阅读诗歌是多样化的感性的体验。诗人是利用自己的思想和感觉,去发现对他而言是诗歌的东西,通常他以诗歌本身的方式在自己的诗中揭示他的发现。而读诗是阅读者根据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去发现诗人的发现和自己的发现,这双重发现是否同一,即诗人与阅读者是否达到诗歌指涉的同一,不现实也没有意义。时下,认真去读一首诗不容易,读完诗还能说几句更不容易。在此,我向那些能读诗并发出言说的读者致敬。写作诗歌是一件严肃的事,点评一首诗歌也是一件严肃的事。顾名思义,诗歌点评即对诗歌进行评价。一首诗歌有什么亮点,有什么精彩,或者有什么瑕疵有什么不足,作为诗评者是有责任而实事求是的指出来,这是对诗歌的敬畏,也是对诗人和读者负责。由于阅读者的审美角度不同,是否客观切中诗人的发现而做出客观的评价, 是难以达成所愿的。缘于此,从本期开始,将某某点评调整为“某某读诗”,使得轻松活泼一些,人性化一些。(连方)


群内自由谈及诗歌赏析

连方


理想的诗歌是诗人的心灵图景或梦象,通过心灵图景发出独特的声音。每一首诗歌都有自己原创的声音,要学会倾听并从中领悟。


大家谈


诗歌简评                                      

◎作别故乡
/任节(安徽)
 
西天的云彩苦涩着远山的剪影
也苦涩着我的双眼
在逐渐远离故乡的方向
我轻轻挥动着手中的白巾帕
那缕缕淡淡的炊烟
似母亲飘扬的鬓发
鬓发如银   牵动我心中情丝万千
 
野渡的孤舟和长篙
影子在柔波里轻轻荡漾
粒粒金黄的稻谷有灿烂如火样的光芒
与遍生的水雾漫布四野
仿如我芊芊莽莽的心事
站在故乡的土地上
 
向晚的风
摇曳如钩新月
惊起一滩鸥鹭
不知归处
 
不知归处
我含泪远去

(选自《当代诗歌地理》2020上卷【视野辽阔】栏目备选作品二)
 
顾献忠读诗:
《作别故乡》这首诗是作者用心打造出的一首很好的诗,真真的心、真真的情,特别是诗中“我轻轻挥动着手中的白巾帕”抒发了离别家乡、离别亲人时依依不舍的诗人那份情感、那份撕心伤肺的痛,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当写到“似母亲飘扬的鬓发”时,同样想起远在家乡的老娘,感地动天,不免湿润了双眼。
这首同時也写出了当下这个时代无数外出、远离家乡的务工者、创业者、工作者的心声。最后诗者直笔平铺、直抒心意——“不知归处,我含泪远去”,用独居匠心,意味深长的写法把整首诗推向高潮,深深表达了作者离别家乡后的思虑、离别亲人的无奈,或在迷茫的世界中寻找方向,坚定事业取得成功的信心,给人无尽遐想,寻味无穷……
 
◎那片天空一直空着
 
你走后,那片天空一直空着
偶尔飘来几朵白云,默默地
不说一句话,又去了
 
许多河流,比以往更潮湿
把更多汹涌灌进心里
把激流捧给眼睛
 
飞舞的蝴蝶,用它的美
复活一个身影
风起了,真实覆盖了真实
 
蝴蝶飞走了。花还在开
花园还是那个花园
 
选自《当代诗歌地理》(2020年上卷)(女诗人)栏目备选作品(一)
 
汪云读诗:
诗歌以一种特殊的语言抵达读者的心,浪花拍打海岸般,海岸感受着浪花的起伏。一首诗给读者的感动就是这一种起伏吧。
第一句的“你走后,那一片天空一直空着”,把全诗的主调定下来,把读者带入低婉悠长的情境之中。“偶尔飘来的几朵白云”,这种时间流逝中的叙述,等待的漫长和遥远。
第二段是内心的叙述。第三段的情境制造。这些看似寻常的画面,平静的叙述,浅浅的忧思,呈现的是不一样的意境,清新自然中的灵动。
“蝴蝶飞走了。花还在开/花园还是那个花园。”意象的把握平添了美感。


◎思
朱爱国(陕西)

背负沉重的西风行走
落叶的忧伤飘满世界
家乡的炊烟又起
 
夕阳已回到云的怀抱
只留下最后的旋律
寒鸦点点
望着乡关奔跑

(选自《当代诗歌地理》2020上卷【视野辽阔】栏目备选作品二)
 
汪云读诗:
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乡村主题的诗作,表达的思乡主题,对于千千万万身在异地的人来说,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
开始的时候,想象由“背负沉重的西风行走”展开,情感的基调落在“落叶的忧伤飘满世界”,意象的描述,表现出独特的想象。
对于故乡的思念,作者用“家乡的炊烟又起”来写。在心灵的空间里,一种异乡中寻找到的归属感,那就是“家乡的炊烟”。这是关于故乡的美好画面,也是关于故乡最鲜活的部分。家是精神的园地,故乡给作者的是温暖。
诗里所描述的“夕阳已回到云的怀抱”低沉的叹息中有着浪漫的感伤。只能看“寒鸦点点/望着乡关奔跑”。这种意象带来了想象的空间,使诗的意境得到升华。
 
 
◎仙岩禅寺
李宝祥(浙江)
 
寒鸟将西山的最后一片红霞,衔去暖窝巢
一轮弦月,悬挂在仙岩禅寺的古樟树枝头
在静谧中成了,窥视禅寺的眼睛
 
大雄宝殿里,一只空心木鱼
早被白天的梵音填满
在夜色中渐渐,安然入梦
寺内,悬挂得整整齐齐的经幡
在夜风中,有节律的飘佛,宛如立队排列虔诚的诵经人
 
后禅院角,一口七上八下忙碌
一整天的老石井
此刻终于闲静了下来
开始如约和星星对话
 
静坐山门前的菊花,独忆
南山
山门外的荻花,是花非花
在夜色茫茫中,独自打盹
 
唯有打更人,在幽静的禅院里
踱来踱去
似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
可谁也猜不透他的心事

摘自《当代诗歌地理》(2020上卷)【新生代】栏目备选(三)

闫茂坦读诗:
晚霞褪去,万鸟归巢。皓月当空,人生几何?樟树无语,岁月有声。时光落寞,芳草戚戚。
寒鸟,明月,古樟树,诉不尽人间的悲和苦。
木鱼,经幡,断肠人,天涯陌路,情可悟。
无语,无语,明月有知,照征途。
人生风雨路,莫道坎坷与平坦;石井有知,暗喻生活忙与碌。写不尽岁月悲欢,理不清往事归旅。
梦非梦,花非花,山门之外,是何家?夜色苍茫,星星相伴。回首来路,只见岁月沧桑,不见伊人,在那里哭诉。
禅院里,孤树下,打更人,兜兜转转,思念在发芽。读不懂的往事,看不透的心声,此刻,全卸下。
梦里飞花,有谁的梦想,在流浪?
一江春水,有谁的青春,随波逐流?
看似孤独的寺庙,实则读不透的人生。
莫道禅寺清与欢,悲欢离合在人间。此情可悟情可断,山里山外是流年。
 
◎飞翔
陈怀(安徽)
 
天空,众鸟的天堂
并非都是晴空万里。承载雨水的黑云
时不时兴风作浪,折翅
 
隐隐约约的光明
有时出现在黑暗的背面
飞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那些脚踏实地的鸟儿
贴着地面飞翔。用很轻的翅膀
驮起雷电,驮起雨水
撒落鸟鸣

(选自《当代诗歌地理》2020上卷【视野辽阔】栏目备选作品二)
 
吕庆读诗:
《飞翔》是一首寓情于景,寓志于景的好诗。全诗采用拟人、隐喻的手法,以鸟的飞翔寓意了人们两种不同的志向。
全诗共分三段。
第二段寓意鹰击长空的人的志向。要像鸟一样,向往“天堂”,必要博斗“黑云”的“兴风作浪”,冒着“折翅”的风险,去迎接“光明”。志向大,风险就大,会有“不同的结果"。
第三段寓意务实人生的志向。“脚踏实地”,“贴着地面飞翔”,同样可以“驮起雷电,驮起雨水”“撒落鸟鸣”获得快乐的人生。
总之,人的一生要因势而作,量力而行,努力拼博,就能赢得充实和辉煌。
该诗语言简炼,想象丰富,视野开阔,诗言志,扬正能量,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栏目主持罗莲芳,笔名:连方,70后,四川宣汉人。现任齐鲁文学社福建中心诗评部主编。

栏目成员刘君芝、张全枝、王晨、刘军华

· 齐鲁文学 ·

//////////////////////////////////////////

秉承“探索,创新,文明,诗意”

推进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