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方 连方前语:“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一不留神又似乎是一恍惚之间,来齐鲁文学社福建中心(现为“齐鲁文学社福建分社),一年了。非常荣幸加入这么优秀的团队!游离的灵魂终于有了安寝之处。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毛诗序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缘于是个人对世界与自然的发现与认识,而读者有自己独特的偏好,加之学识、修养、诗歌素养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为此,每一首诗,并不适宜于每一位读者,读诗就形成了“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情态,古人泛泛而谓之“诗无达诂”。 严格来讲,我并不懂诗,在文学百花园里,却又偏偏喜爱读诗。读诗,我大都处于懂与不懂的懵懂状态。究竟明白还是不明白,难以界定,也不想去计较,我遵崇马修·阿诺德“诗歌要发挥娱乐和教化的双重作用”的宗旨:在阿诺德看来,诗歌不仅要有精确的描绘、深邃的思想,而且要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希望,精神得到升华,这是构成诗歌愉悦宗旨的根本。 读诗,是一种再创作、再加工。在读诗的过程中,除了玩味诗歌本身所具有特质(语言、情思、结构、技巧等诗歌诸要素)之外,同时,既要弄明白诗人的“结”(诗人观察自然与社会,思考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又要理清诗歌的“解”(诗人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才能增加读诗之人对生活的感悟,在启迪、领悟和感化过程中使精神得到升华,由此获得更高层次的愉悦。 六月是万物繁茂的季节,六月是长满希翼的季节。在齐鲁文学社福建分社一周年喜庆之际,编辑团队的老师们都写出了饱含深情的诗歌以庆之贺之,我非常感动,对如此上下齐心一致的团队氛围和凝聚力而感动。感动之余,也想做点什么,思来想去,萌生了想对所有编辑老师的现代诗歌作品(合集)做些称不上点评的点评。前文已提到我不懂诗歌,还来做诗歌点评,这就不属于抛砖引玉,而是贻笑大方。缘于我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脸皮厚,权且当做众多诗歌老师(或前辈)在写诗之余的一点笑料谈资罢了,给枯燥烦闷的当下生活增添些乐子,以完成阿诺德诗之娱乐功能。当然,我仅仅是站在读者的立场来读诗说诗,原本我就不喜当下一些“灌篮式”诗评或“八股教条式”诗评,为此,我谈诗歌毫无章法,随心而论。 ![]() ![]() 栏目主持:罗莲芳,笔名:连方,70后,四川宣汉人。现任齐鲁文学社福建中心诗评部主编。 栏目成员:刘君芝、张全枝、王晨、刘军华 · 齐鲁文学 · ////////////////////////////////////////// 秉承“探索,创新,文明,诗意” 推进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