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夏作家||【守望】◆王学琳

 齐鲁文学 2020-08-06

作者简介

王学琳,宁夏彭阳县人,热爱文学,现供职于宁夏固原市教育考试中心



 守  望【原创

双手捧着杂志,我攥得很紧,生怕稍一松手它就会插翅从我手里飞走似的。闭上眼睛,我把杂志缓缓地贴在胸口,无限爱恋地抚摸着。就像小时候我和妹妹放羊,爱抚怀里抱的小羊羔一样。此刻,我似乎被更多的幸福包围着,心头暖暖的,暖得有些哽咽,又不可名状。我发现,原来我这么容易知足。

按捺着激动,我缓缓翻开书,一股淡淡的墨香味儿扑面而来。我的名字急不可待地跃入了我的眼帘,附后的拙作工整的铅印字乌黑发亮,字字珠玑。整篇短文经过编辑老师们的辛苦工作,无论字体还是排版,咋看都那么顺眼,令人赏心悦目!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似乎都在欢呼雀跃,力争博得眼球。我知道,这字字句句都浸润着汗水,从一大堆陈词滥调中争先恐后脱颖而来。所以,无论主谓宾还是定状补都显得大大咧咧,堂而皇之。我认真地、逐字逐句地欣赏着自己的“美文”,生怕溜掉一个字或一个标点。犹如欣赏一件工艺品或古玩珍宝,全神贯注,竟有久违的爱不释手之感。

这久违的“爱不释手”,说来也有些许的年头了。打小学起,我就对小人书情有独钟。由于当时图书资源缺乏加之经济条件所限,强烈的看小人书的愿望每每不能实现。偶尔从同学那里借得一本,如获至宝。在排队等候看的同学的催促下,我恨不得一目十行,又怕漏掉一张半页。有时正看得起劲,上课铃声响了,不得不把小人书压在课本底下,或藏在桌框里用左手捏着,右手拿着笔,佯装看黑板听老师讲课,其实是在认真地设想小人书里故事下一步的发展情节。为此,老师已经好几次点名我上课两眼发呆或心不在焉。

有时在等待时机,待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几个字的功夫,我眼疾手快,已经翻过好几页小人书了。

有几天图书链断裂,我心里空落落的,总觉得缺了什么。这时,只有自己想办法了。我趁母亲和爱告状的妹妹不注意,从家里偷得两枚鸡蛋,拿到商店里卖一角四分钱,再买回一本薄薄的小人书(厚一点的更贵些),回家的路上,已饱览无余。渐渐地,我的小人书多了起来,而且经常在同学之间传阅。《铁道游击队》《姜维献书》《智审潘仁美》《早春二月》《瓦尔特保卫沙拉热窝》《绝唱》等等,到现在书上的画面和文字内容历历在目,记忆深刻。每当同学向我借书,我便不由地萌生自豪感,俨然一副“藏书甚富”的样子。

爱看小人书这不良习惯随着我从低年级升到高年级不但没有收敛,反而与日俱增,书的种类也日渐丰富。除小人书外,还有一些课外杂志以及两三本中、长篇小说等,我都爱惜至极。我时常沉浸在书中的故事里,为主人公的不幸流泪,又为圆满大结局心情大好。为此,我经常招来母亲的责骂:“不好好念书,一天光知道看歪没用的闲书”。我知道,这看闲书的习惯还真是难以改正了!有时,同学不回收的书,我便在书的扉页写上自己的名字,放入我的藏书箱。因为古人云“窃书不算偷也”,何况这书也不是我窃来的。

有一天,同学们传阅着一本从未见过面的杂志《六盘山》,而且里面还有我们语文老师写的文章《厥毛图》。太吸睛了!排了一整天的队,我终于拿到了这本书。好激动也!

我认真地拜读着老师的文章,生怕同学催要杂志,我故意放慢速度总说还没有看完。其实,在同学限定的时间里,我已经读了好几遍。

老师的文章大致描写在宁夏固原境内的黄峁山上,野生着一种可食用的厥类植物,密密麻麻,构成了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厥毛图。这种植物帮助当地人们度过了填不饱肚子、遭受饥饿的艰辛日子。文章详细内容时至今日已记不大清楚。

黄峁山,多好听的名字!

父亲说,翻过黄峁山,就到固原县城了。在那信息闭塞、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刚上中学的我,从没有出过远门。别说黄峁山,更别说固原县城,就连离家十五公里左右的彭阳也没有去过两次。我一次次想象着神奇、俊伟的黄峁山的样子,想象着山上生长着一种帮助人们度过难关的野生厥类植物的样子,更想象着厥毛图的宏伟壮观。

我贪婪地捕捉着老师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倾听着字里行间风吹厥毛轻轻舞动的声音。因为课堂上老师就一篇篇课文,都要给我们总结中心思想,并要求我们抄下来,背会。

老师的文章和他的名字,一行行整齐的铅印字,像一块块磁石,吸引得我和同学们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文字,品读着优美如歌的文章,思绪远远地飞向黄峁山上的厥毛图中。

同学们私下热烈地讨论着老师的文章,为老师“啧啧”点赞,兴奋和羡慕更是溢于言表。无论杂志传在谁的手里,都爱不释手。那一刻,我们是何等的自豪和幸福!也是从那时起,我知道书上的铅印字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铅印字表述的内容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只要用心去发现,用笔勤记载。

语文课堂上,老师每每搏得同学们敬佩的眼光,老师的形象愈加高大起来。老师无声胜有声的正能量,使同学们像不约而同参加了兴趣培训班一样,效果初显。同学们听课更认真了,学习委员再也不用查找没有按时交作文本而试图蒙混过关的那位大侠了。就连平时经常等着照抄别人作文的几位男神也自己动手写起了华章,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老师的文章,是标杆,也是榜样。我们好奇、羡慕,更多的是向往和奢望。也正是老师的鼓励和他的美文引领,从那时候起,我尝试用只言片语随意涂鸦生活,没有华丽的词藻,更不求诗和远方。有时为了完成一篇作文,动情之处,泪不自已。经历过失望,收获过喜悦。尽管一撇一捺显得拙劣,字里行间充满了幼稚。但是,心中的那方净土神奇又神圣,无时不刻吸引着我,伴随着我,我毅然默默守望。

高尚的娱乐,对人生是宝贵的恩物——鹤见佑辅。此刻,我手里的杂志沉甸甸的。带着我的体温,散发着墨香,小小方寸,熠熠生辉。这杂志犹如我的亲人,让我无限爱恋;犹如我的老师,给我无尽的学习提升空间和谆谆教诲。杂志上铅印的我的名字和拙作,是我初学迈步,歪歪斜斜的一串脚印里,印痕最深的那一个;更是我收获自信、体验幸福的那美好一刻。

小方寸间,有赏不够的美景,有品不完的珍肴,更有悟不尽的人生真谛。一路走来,甚感欣慰。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