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夏作家||【那年我们正青春】◆郝寒梅

 齐鲁文学 2020-08-06


 作者简介 

郝寒梅,宁夏银川人。健身教练,爱好读书、钢琴、骑行、旅游。


 那年我们正青春
【原创】

老照片,是生活,它会呼吸,也有细节,故事和感动,在光与影的变换中,期待唤起“那年银川,那年我”的美好记忆,为宁夏60周年送上祝福。

这是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全媒体联动,刊登在银川晚报头版的征集令,意在邀请银川的市民们为主题展“我的岁月我的家”提供老照片,重启60年的记忆大门,让岁月回放,再次牵起思绪,追寻那挥不去的曾经......

家中有一个四层的斗柜,是我专门用来存放照片的地方,百十本相册秩序井然地躺在其中,看到晚报刊登的征集令,忽然想起自已经很久没有关注它们了,我拉开最底一层的抽屉,随手抽出一本相册打开,两张久违了的黑白照片扑入我的眼帘,屈指一算已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照片上的人和景,让我的思绪兜兜转转回到了70年代,那时的我们正青春......

1974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次贫代会农业展览会要在银川举行,全区各市、县都带要着自己地方的农业成果和讲解员汇集银川,当时全国农业都在学大寨,特别强调说陈永贵要来参加开幕式,所以区上对这次农展会很重视,讲解员们提前一个月来银川报到,全部在银川的新华饭店进行集中培训,以期展会圆满成功。

银川参展的单位有:三北林业局和手扶拖拉机厂。{以下简称手扶厂},手扶厂生产的手扶拖拉机以其轻便、灵活的优势以及亲农的价格和良好的口碑,让产品供不应求。我那时刚到手扶厂,即被厂里选派去做讲解员,展会现场除有实物手扶拖拉机外,还有图文并茂的展板,上面的说明文字很是漂亮,这些都出自厂工会干部吴善璋之手,如今的吴善璋,早已是全国著名书法家。

讲解员大都十七、八岁,只有三北林业局的讲解员年过三十,带队的李处长是唯一的男性,那是农业局派来管理我们的,每天有专车到新华饭店接送我们,早上基本是去宁夏展览馆听专业的讲解员为我们进行辅导,下午则去新市区的展会现场练习讲解,晚饭后有时还要进行总结。

碰到休息的时候,这些女孩们就来找我带她们出去逛街、买东西,因为她们大都是第一次来银川,尽管70年代的银川城很一般,但毕竟是首府城市,比起下面的市县来肯定还是要好很多,她们对银川赞不绝口,作为银川人,我觉得心里美美的。

一切准备就绪,农展会顺利开幕,全国各地有不少的观摩团前来学习取经,我们丝毫不敢掉以轻心,每场讲解都一丝不苟,只是期待的陈永贵不知为何没来,另外还有就是每场讲解都有记者拍照,但我们所有人都没有想起来要一张自己在展会现场讲解时拍的照片。

农展会结束后,李处长带我们到新华街上的新华照相馆照合影留念,说来也巧,我们住在新华街上的新华饭店,又在新华街上的新华照相馆拍照,三个新华紧密相联,这照片就成了我们70年代与新华街缘分的见证。

19765月,适逢文化大革命十周年,银川市总工会要在宁夏体育馆进行盛大的歌咏比赛,3月份被选中的单位就接到了通知,这在当时就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认真完成。

手扶厂对这样的任务不犯愁,厂里有一支宣传队,还有一支水平相当不错的乐队。{八十年代宁夏歌舞团首席小提琴手就来自手扶厂宣传队的刘国庆}。每逢节日,厂里都会组织宣传队进行演出,活跃职工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指挥任工程师是一位老牌大学生,外表斯文儒雅,为人谦和有礼,具备广博的音乐知识,我那时正好学习小提琴,有幸成为乐队里唯一的女性成员,心中的快乐不言而喻。

合唱队的人数要求在百人左右,每支队伍演唱两首歌,刚好厂里新招了一批学徒工,于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合唱队不费吹灰之力就组成了,宣传队里的男高音何培成为合唱队的辅导老师,两个月的时间里,既要保证“抓革命,促生产”,又不能耽误练歌,所有排练都是在下班后进行的。

比赛当天,手扶厂的青工门身着工装在主席台对面正中就坐,左右两边分别是宁夏军区的解放军战士和郊区农民的方队,这样以工、农、兵为主的形式,是哪个年代必须的。

第一个演出的自然是手扶厂,一首毛主席诗词《念奴娇·鸟儿问》作开场,乐队前奏过后,高亢的歌声“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响起,立刻引来阵阵掌声,其中最精彩的是男女混声合唱部分“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全场安静认真聆听,在任老师的指挥下,乐队、合唱队配合默契,圆满完成任务,和其它单位用录音带和手风琴伴奏相比,手扶厂的优势自不用说,结果大家也猜得到。

演唱结束后,许多我不认识的人和我打招呼说:“乐队就你一个女的特神气,我们刚才都在看你呢”。这话听的我心里好舒服,还有一点小小的得意。几天后,我拿到了这张照片,现在看不是很理想,但当时非常的满足,因为左下角的我被完整地拍下来了。

五个月后,文革结束,中国迎来了百花盛开的春天,“十年浩劫”已成历史,它也是我们这輩人必须直面经历且永远绕不过的历史,我们无法选择。

60年岁月,改变着银川的容颜,60年的风雨,让我们经历成长,回头看,我们感谢老一辈建设者们为银川发展做出的贡献,同样,银川的跨越式发展也有我们的一份力量。老照片,在留住我们青春的同时,也成为了我们最怀念的故事……

喜欢一个城市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它有专属于你的岁月和记忆,还有你走过的路。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