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作家||【柔软的力量】◆李济民

 齐鲁文学 2020-08-06


作者简介  

李济民,1967年出生,陕西宝鸡陈仓人。创作中篇小说十余篇,小小说三十余篇,散文三百多篇,诗歌数百首,百余篇在报刊杂志广播网络发表。档案用“积明”,创作用“济民”,音同意殊,继承求变之间,常思社会不变之理,常想文学永久之责,以求文学有益于世事。

柔软的力量【原创】

人们有太多的怨言牢骚和不满,可要真正回到过去的时代,人们又不忍,物质极大丰富了,不再是过去那个缺吃少穿忍饥挨饿的时代,只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错误的观念,让人们普遍的变得坚硬,心不再柔软,如冻僵的蛰虫。

太多的欲望,太多的压力,功利和算计,让人变成金钱的奴隶,人心如铜板般冰冷坚硬,人们渴望回归如孩子般的天真和柔软。

牙齿和舌头的对比,水和石头的对比,绳子和木头的对比,小孩跌跤和大人跌跤的对比,最终都是柔软的战胜了坚硬的,而小孩子,也正是因为能以柔软处变,一再的跌倒,一再的爬起,而最终学会了走路,而大人,身强骨硬刚强炫人,一跌成伤,却是常见的生活现象,柔软和坚硬的比较让人惊悚。

从《诗经》、《离骚》、陶渊明、司马迁、李白、杜甫、苏东坡一路走下来,最美的,最打动人心的,也都在于最柔软处。

强秦是短寿的,一代天骄的汉武大帝让人噤若寒蝉,李逵和鲁智深都是文学形象,但暴力总让他们显得粗鲁和浅薄,那也只能是病态社会的张牙舞爪,正如“文革”的血腥一样,历史总会给强权以公正的审判。

温柔是女人最强大的力量,柔软也应该是男人最成熟的美,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再用拳头显示男人的强大,再用强权显示政治的强大,那只能是粗暴的野蛮,也只能是可怜的自大。

艰难地行走,付出沉重的代价,慢慢地,我们醒悟过来,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还是这个社会,都应该学会变得柔软,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社会的文明,更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

我们从女人身上感受到了温柔的力量,我们也从男人的身上发现了柔软的美,而我们当下的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观念错误,是以强对强,是以恶抗恶,是柔软不足,是文明不足。

我们渴望柔软,我们应该明白,柔软只是形式,而最根本的,则是温柔地呵护心灵。

知道柔软的力量,我们则可以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尊重别人,而所有的一切,我们只需把一切的行动,根植在善良的根须之上即可。

历史的真实是有温度的,历史的进步付出过惨重的代价,“焚书坑儒”,“投笔从戎”,“百无一用是书生”,书生确实是无力的,是柔软的,但看看历史便可明白,屠戮书生的时代,侮辱书生的时代,瞧不起书生的时代,肯定是冷酷残忍的时代,也绝对是强权霸道横行的时代。

有则故事说得好,一只小猴子被关在笼子里,笼子里放了两个“妈妈”,一个是有奶的“铁皮妈妈”,一个是无奶的“绒布妈妈”,一个坚硬,一个柔软,有意思的是,这只小猴子吃奶的时候就去找“铁皮妈妈”,而更多的时候则是幸福的呆在“绒布妈妈”的怀里,故事简单,寓意倒是十分明了,看来动物和人在情理上也有相通的地方。

知道柔软的力量,渴望柔软的力量,愿我们都能柔软待己,柔软待人,能柔软地生活在这个无比柔软的时代里。

渴望柔软,相信柔软,如水,如风,入心,暖心,温馨如斯便好,因为这是祖祖辈辈我们还有我们的子孙永远的家园。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