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玉,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散淡的日子里喜欢山水、喜欢文字,并且坚信山水明媚内心,文字丰盈人生。 原创 此刻,窗外呈现的是温暖的秋日阳光。从窗前向外望,视线所及的是一小片山岭,一小片高高矮矮的树,黄黄绿绿氤氲在午后的阳光里,闪耀着一片柔软的光芒。此刻,时间仿佛也静止下来,它像一片沉静的湖泊,孤独安静地镶嵌在旷野之上,湖面上笼罩着一层夕阳的柔辉。我真应该感谢这样的时刻,它让我内心无比沉静美好,就像那片时光的湖水,此刻,波澜不惊。 刘亮程在他的《通往田野的小巷》里写着这样一段话:“人只有缓慢下来,才会很从容地想想人之外其它事情。人已经远远地走到其它生命的前面了,完全没理由急死忙慌地奔跑了,停下来,至少放慢脚步。”忽然想起这段话,是因为总有一种不期而至的浮躁感,会在某个瞬间突然来袭,它让我内心无所适从。 某一时刻我会无来头地就怀念起故土来,对于从一出生就和山和树有不解之缘的我来说,小兴安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有着深厚的无法割舍的感情,无论离开多久,都无法忘怀。那些山与树春天绿了,秋天黄了,冬天白了风景无穷变化,山林却永远那样稠密,也许在一个孩童的眼里,那片森林是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从日本人侵略东三省时期就开始采伐到我的父辈在那片森林里继续做采伐工人,再到我长大离开故土,那树还是那样稠密,海一样。 某一天我听到一个很坏的消息,那个稠密的森林已经得千疮百孔,原本的青山绿水已经容颜尽毁,这个消息让我难过了好久好久,像谁往我的脖领里塞了一把雪,霎时间让我心尖拔凉,人类的急功近利导致那片古老的森林伤筋动骨啊。可庆幸一点的是,当地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禁止乱采乱伐,森林进入休整养护期,这是一个让人欣慰的消息。但植被的恢复毕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像伤透心的人一样,时间才是最好的疗伤方法。《管子·权修》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从某个角度来看,最难树的还是人,需要更加长久的过程。 老秋的景致真是迷人,这时候无须去什么风景区,只要随意往哪个山头旷野上一站,弥漫眼帘的就是美丽的风光。那冽冽秋风,那明艳斑驳的红叶,那山间摇曳的一朵,那悬于枝头的红柿子,那蓝得梦境似的天空,又或者,夕阳下明亮的树,田埂上一片寂寂的野菊花,一只吊在木栅栏上的形单影只的老丝瓜……眼前的一切都刚刚好,一切都是我爱的。是的,如果你爱,那它的每一处都是风景。 想起很多年前去打工的日子,每天早上六点十分或者更早一些,就要睡眼惺忪的去赶公交车,印象最深的就是冬天时,天还麻麻黑,雪下的紧一阵子慢一阵子,车灯晃过,密集的雪花霎时间明亮清晰起来,看得清它们上下飞舞跳跃的舞姿是何等轻盈优美,又仿佛薄烟笼罩,像梦也像童话。只有那短暂一刻,我才感到身心愉悦而安静。当跻身到拥挤的车厢里,沸腾嘈杂的人声此起彼伏,来不及吃早饭的人吃着韭菜饼或者掐两根油条,飘荡的韭菜味和油条的香就像此刻站在食堂里而不是公交车上。每天早出晚归的生活让人疲惫不堪,一次班中去厕所,偶然抬头看看天儿,天空瓦蓝瓦蓝一望无际,深渊似的没有一丝云彩。看着看着,一阵怅惘涌上心头,光顾着干活上班,起早贪黑,都多久没有看看蓝天了。要是生活只是为了干活吃饭,累到你都忘记天空是啥颜色,那和一潭死水有什么区别,简直了无生趣。 沈奇岚在《远方的远方》里说:“旅行久了,就能明白人生何其广阔,不必计较眼前的一时一地。也有人说,旅行是为了找到那些能在生命中留下印痕的时刻;是为了去到远方的远方,那里有被遗忘很久的自我;是为了体验那些孤独时刻的美好,去找到生命的从容。”其实,不仅仅是旅行,就是爬一次山,去野外待上一天半天,那些广袤,那些深邃,那些旷远,那些美丽又何尝不给人一种深刻的感悟呢?生活牵牵缠缠,天地广阔无边,广袤的大自然能容下人世一切的繁冗牵绊、酸甜苦辣。因此,人生真的需要时时停下来,放慢脚步,去看眼前的风景,去抵达脚步无法抵达的远方,去找到遗失的自我,去体验那些孤独时刻的美好,去找到生命的从容。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