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作家||【暖冬】◆胡根庆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胡根庆,自号五柳汾士,山西稷山人氏。在杏坛躬耕四十四春,遂返桑梓,栖身陋室舞文弄墨,不求名利,自娱自乐。学陶潜,荷锄田园菜畦,不问收获,惟求物我两忘也。曾于八十年代在《河东文学》发表万余字的中短篇小说《野寡妇》《天边有一片晚霞》等作品。在《山西农民报》《运城日报》《枣花报》等报纸作品均有刋登。曾在《电力杯》大赛中小说《烟囱王失业记》荣获一等奖,小说散文诗歌在各网络平台已发表数百篇。  

暖 冬【原创】

北方的冬天,寒风怒号,像锥子一般直刺人的肌骨,即使穿着厚厚的棉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

冬天的寒冷,在我幼年的心灵里打下了可怕的深深烙印……

我小时候深受寒冬的煎熬和痛苦。记得我上小学时,随奶奶睡觉,每天晚上,奶奶便用玉茭杆或棉花柴之类先烧炕,满屋子里烟雾腾腾地让人直流眼泪和咳嗽……

晚上睡在炕上能暖和一阵儿,然而到了后半夜却冷得身子蜷在被窝里直打颤,好不容易捱到天明,匆匆穿了衣服到学校里,走进教室仍是冷冰冰的。教室讲台边有个土炉子,里面却没有一点火星。于是我们几个来得早的学生找柴禾生起了炉子,柴禾着欢了,才在放几块煤糕(用煤渣和土混合而成)。自然教室里是烟雾缭绕……

我和同学们只好站在教室前冒着寒冷拿着课本朗读起来,冻得小手指肿得像小胡萝卜,放到炉火上烤烤,便觉得奇痒奇痒的……

小时候家庭生活拮据,生不起炉火,只得穿一身土布老式棉衣棉裤和寒冬硬拼着,苦熬着……

若是放星期天,因在家里没有暖和的地方,便站到大街上寻个有阳光地方晒晒身子,那时,每天太阳出来后,向阳的地方老有一伙村人在晒太阳,一边晒,一边不停地跺脚呵手,在村里人叫晒暖暖。

这也是大自然在冬季给人们的一点温暖恩赐吧!

我上稷山中学后,一到冬天,每日三餐,没有饭厅可避风御寒,皆在灶房前的宽场地趷蹴看吃饭,那种冷气侵骨的难受味是不言而喻的。晚上下自习睡觉,宿舍中有一个大泥土炉子,炉子上并没有烟筒,为了防上安全事故,干脆不生炉子。所以只是个聋子耳朵一一摆设。但觉还是要睡的,一个班的几十个男生挤在土炕上互相靠体温取暖。当时我干脆和蔡村的一个同学合钻一床被窝,这样更暖和些……

这也是我在寒冬中一个无可奈何的发明吧!

中学毕业后,我回到村里便教了学。那时到了冬天,家里有了炉子,不过是烧得煤糕,虽然火势不旺,屋里倒还有点微微的暖意。在学校我们教师住的宿舍里也有炉子,烧的是硬炭。这样宿舍温度就暖和了,晚上再也不必躭心寒冷了。

然而有一天晚上,我因没有搭好烟筒,第二天早上仍迷迷糊糊睡在床上,幸亏别的教师打开窗户,把我从床上拉起来,急唤保健站医生打针输液,这才挽回了一条性命。

原来我是煤气中毒了!

为了取暖险些见了阎王爷,后来晚上睡觉,干脆把窗户纸捅个窟窿,任凭冷风吹进宿舍,倒比付出生命代价划得来!

随着家庭经济的慢慢好转,后来一进冬季,家里摆个铁炉子,而且烧的是硬炭,炉子上有烟筒从窗户直通屋外,这样每日还可在炉子上炒菜做饭,还可取暖。但麻烦的是每天要管理炉火,还要掏灰捡煤渣。

再后来,农村发明了蜂窝煤。家里冬天取暖用上了蜂窝煤,这比起硬碳烧炉子卫生了许多,当然也不影响在炉子上做饭炒菜。

改革开放的脚步行色匆匆地向前飞跑着,村里富起来的农民们家里买了空调,取代了用炉火取暖越冬。当时我十分羨慕空调,利用我在杨帅私立高中教学的一个月工资,便购买了一台空调,从此家里便不再生炉子了,一到冬季便靠空调取暖,即清洁卫生,还方便快捷,室内温度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使人感觉温暖如春……

五年前,我盖了新房,由于全家大小七八口人分别住几个房间,仅靠空调取暖远远不行了,于是家里按装了一个大锅炉,由锅炉烧炭靠暖气传送热量,冬天亦过得舒舒服服……

然而大锅炉由于烧炭不节能,更不环保,每天烟囱浓烟滚滚,污染环境。再加之每天要人照管炉火,晚上还得把炉火用碎煤封好,怪麻烦的。

今年冬天,政府号召村民取暖用“煤改电”,还补贴三千元,取暖费每消耗一度电只掏2角多钱。此种惠民政策一出台,村里的老百姓纷纷安装上了“煤改电”设备。还有一种“煤改电”叫做空气能,实际上就是电热泵,这种价钱得花三万余元。

我和老伴一商量此事,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遂达成了共识,于是家里便安装上了电热泵,现在虽说刚入冬,但晚上外面水桶的水已结薄冰,由于家里的电热泵白天黑夜的运转着,室内温度暖暖的,晚上睡觉钻在被窝里热热的,说不定还能做个美梦呢!

我当年的寒冬生涯结束了,而如今实现了暖冬不再是梦!这几十年的沧桑巨变,全靠改革开放的温暖春风阵阵吹拂过严寒的冬天,代之而来的是煦暖如春的暖冬!

哦!我的人生暖冬是多么地愜意和舒适呀!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