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山东莘县人,小学教师。聊城市作协会员,聊城诗人协会理事。一个喜欢在文字里放飞心灵、用声音抚摩文字温度的痴梦人。作品散见于《聊城日报》《聊城晚报》《聊城文艺》《鲁西诗人》《齐鲁文学》《职工天地》《乡韵》《烛光》《文学百花苑》及山石榴文学平台等。 金 婚【原创】 今年父母金婚。 自父亲有一次无意中流露此话,我一直在想为父母做点什么来替他们纪念一下。一直忙忙碌碌,没有时间亦没有机会操作此事,但心底这个想法一直盘旋不去。恰逢周末,便想完成这个心愿。昨日给母亲商量此事,说打算带他们去影楼拍个纪念照,母亲一口拒绝,连说老了照像不好看,我知道其实母亲是怕我花钱的。从母亲家出来,我便直奔此地最好的东方影楼,咨询并查看了一番,定下了拍照事宜,只是此影楼生意太好,明天的时间无法预约。 周日国学堂有讲座,早打算去听课的,早晨影楼接待人员打来电话,说中午两点左右可挤出一点时间给我们拍照。于是,在听课和陪父母之间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陪父母吧。听课原是想增知识,提修养;陪伴父母完成心愿,我想也是一种无为的修炼吧。 上午带着父母去了“嘉年华”农业生态园游玩。感谢教师节,让我亨受了一次免费进园观赏的待遇。去年今日我曾来过一次,不同的是今年我身边有兴致盎然的老父老母。在我的“威逼利诱”下,母亲出门时换上了漂亮典雅的裙装,戴上了彩色的丝巾,光彩照人地下了楼。 进入生态园,虽没有了初见时的惊艳之感,但园内的设施与美景依然牵引着我们惊喜的足步。在每一处可作背景的佳处,我都给父母留下了合影,尤其得意的是苦瓜和丝瓜藤蔓搭制的长廊,我一见钟情,只见碧叶葳蕤,黄花灿灿,丝蔓蜿蜒,好一处自带装饰的画框!钻进画框里,我让父亲给我拍了张与瓜叶亲密接触的照片,父亲的拍照技术还不错,把我拍得美美的。瓜藤叶下,扶桑花前,四方亭上,曲折水畔,我给白发父母都留下了神釆奕奕的画面。 恰逢阳平书画院群贤毕集,挥毫泼墨,雅兴正浓。旧日佳邻建亭弟,素知父亲善书,和画院院长林光兄力邀父亲留墨。已许久不捉笔的父亲再三推辞不成,便挥笔一气呵成,写就一幅毛主席词作《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时近中午,秋阳灼灼,大棚之内,气温炎如夏日,写至一半,父亲已汗湿淋漓,滴滴洒落宣纸之上,兴致却不减当年。虽然他对毫无准备、仓促写就的字并不满意,但仍赢得了在场围观者的喝彩。 秋景正好,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父母年华老去,如入人生之秋,一日之暮,却又怎不是夕阳正好,晚霞满天! 午后两点,准时到达东方影楼。接待人员很热情,选定风格之后,便开始了化妆、选衣等一系列程序。父亲饶有兴致地站在一旁看母亲化妆,早没有了以前对这些琐事的不耐烦。风雨五十年,父母之间的感情也非平平坦坦,吵吵闹闹也是时常有的,但吵闹过后依然是流水一样的平静。时光就这样缓缓流去,生活大抵就是这样吧,转身即暮年,难以割舍,平淡度日的只会是那个风雨同舟的枕边人。 父母非常配合摄影师的各种指挥,看得出还有些许的紧张与拘谨。像这样的拍照想必是人生中不多的一次吧,他们很珍惜这个机会,想把最美好的形象留给彼此,也留给我们。母亲第一次穿上了尖尖的高跟鞋,尽管穿上了已不会走路。当需要她挪动地方时,父亲则小心翼翼地扶着她走到需要去的地方。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人世间历经沧桑后的扶持与温情。 中午吃饭时,父亲拿出了他早晨在家手写的一首小诗让我看,我拍了下来。我想这也是一种爱的纪念吧! 相守五十载,难忘连理情。 岁月催人老,风雨见忠贞。 承蒙子女孝,足可慰平生。 今朝留念想,华年再登程。 金贵其坚,婚系情约。人生漫漫,风雨不期,唯心心相牵,不离不弃;执子之手,相携终老,方人生圆满。 愿无岁月可回头,且以深情共白首。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