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锐作家||【年味】◆陈牟泓一

 齐鲁文学 2020-08-06


作者简介

 

陈牟泓一,出生于2000年,山东省人,现就读于南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一年级。作品曾获20086月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迎奥运作文大赛优秀奖;20097月“文心雕龙”第二届全国新课标写作大赛(省赛)一等奖;20097月“文心雕龙”第二届全国新课标写作大赛三等奖;201010月潍坊市“放飞梦想”作文大赛二等奖;20116月第二届中国-枣庄红色夏令营征文比赛一等奖;201311月潍坊市“鲁派杯”我的中国梦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201511月第22届中华圣陶杯作文大赛一等奖;20165月第十八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省赛二等奖;201612月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初赛)等。

年  味【原创】

最近几年,我的春节总是在草率与不安中度过的,要么是因为被紧张又无孔不入的学习所逼迫,要么就是整日沉溺于互联网的虚幻所带来的片刻轻松。年味,貌似真的像大多数人所说的:已渐行渐远……

也许是紧张的中学生涯结束后给我带来的如释重负,亦可能是许久的异乡生活使我对老家的农村生活产生了怀恋和思念,再可能就是我对传统的年味依然怀有执念,我竟出奇地盼望这个春节的到来,迫不及待地想要认认真真地体验一番真正的春节味道。

农历刚至腊八时,我虽处相距家乡千里之外、温差近二十度的南宁,忙碌于期末考试的复习之中,家乡过年的场景却开始在脑中挥之不去,如影随形了。我俨然已经成了民谣中那位从腊八开始盼年的“馋小孩”。而当我踏上归家的绿皮列车时,长达四十个小时的“苦旅”却令我感慨万分。那一刻我好像从无数个紧张又忙碌的平凡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无数双望向车窗外的眼睛,分明是对家乡的神往;那无数个与孩子通话的务工者的笑容,分明是对团聚期待;而那一袋袋、一箱箱的外地特产,分明又是对家庭的牵挂……这一刻,一股从未有过的暖流席卷至全身,这一刻,我似乎读懂了春节的含义、读懂了团聚的意义。我对春节的感触,从未像那一刻那么的深刻……

对年的渴望也许会促使我调动起所有所有细胞来寻找年味,然而怀着期待和兴奋去体验、去感受,残酷的现实却总能把美好的幻想击碎为泡影。“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一项项年俗依旧给新年的脚步打着节拍,一个个传统依然努力的把春节装扮成它应有的样子,然而当我看到大扫除时的应付了事中充斥的愤懑与抱怨、急匆匆贴上门框的春联和过门钱歪扭地表演着人们对春节习俗内涵的漠视时;当我感受得到一条条整齐工整的群发拜年短信中满是形式主义的敷衍、一份份拜年的礼品,一个个机械的笑容里满是人情债的虚假与负担时;当我听到越来越多的人回家过年时满是不情愿和无奈时,我对年味的执著终于一点点的土崩瓦解了。在这个逐渐瓦解的过程中,一切似乎早已尘埃落定,年味的消失似乎早已注定,我却无止息地在进行着挣扎和自我安慰,试图找到年味复苏的蛛丝马迹,但这样做就像陷进流沙中的人一样越挣扎越可怕。也许当我决定探寻年味起的那一刻,这可能就成了一种徒劳的挣扎,就让自己陷入了“众人皆浊我独清”的痛苦之中……

今年的春节比往年来的更加热闹,今年春晚的舞台比往年更加盛大,今年走亲访友的礼品比往年更加高档;春节的形式一年比一年丰富,一年比一年喜庆,而在这一切华丽却虚幻的外表之下,年的灵魂,我们的年味究竟还有多少是真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年的灵魂正在消失,而这一切麻醉着人的神经看似绚丽的表象,究竟还能存在多久?我们的中国年还能被我们铭记多久?春节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还能持续多久?

我瘫坐在沙发上,酒精的后劲冲击着我。电视上喜庆的红色刺激着我的视野,餐桌上觥筹交错,一成不变的敬酒还在执着地进行着;窗外飞升的烟花绚丽却又短暂,一阵阵的声浪夹杂着嘈杂的祝酒声弥漫在屋里,弥漫在整个神州大地。恍惚间,熟悉却又陌生的感觉涌上心头,童年时春节的场景逐渐清晰起来,我干燥而又发胀的眼球变得湿润。我好像又看见年轻的爸爸妈妈不知疲倦,热情洋溢地打扫着那间陪着我整个童年的拥挤小屋,眼神中却满是对新年和新生活的希冀与期盼;我好像看见天空中飘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一锅浆糊放在地上冒着腾腾的热气,我和哥哥兴奋地为梯子上的爸爸递上鲜艳的过门钱,爸爸郑重又庄严的把它们贴得不偏不倚,随风起舞;我好像又看见妈妈、婶婶和奶奶围坐一圈,欢笑着叠着一个个金元宝,爸爸虔诚地用毛笔在黄色的纸上郑重地写下“天地三界众神之位”;不知不觉,大地白了,天空黑了,灯笼亮了,一盘盘热气翻腾的饺子鼓着肚子端上桌来了,一家人和和睦睦,忘掉了一年的烦恼,怀揣着希望的美好,拿起筷子,端起酒杯,一朵朵烟花绽放在空中,一阵阵由衷的欢笑飘到屋外,飞舞在雪花间……

啊,年味,我逝去的年味……

齐鲁文学2018年度奖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