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文学,生于1970,笔名木子,渭南经开区信义村人新闻爱好者,《渭南日报》、《西部法制报》、《粮油市场报》、《陕西广播电视报》、《陕西法制网》特约记者、通讯员,《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往期作品 十九岁那年的四月四日新兵入伍集合,四月五日凌晨1时,我和战友们坐上了火车 ,与父母朋友在渭南一马路街心花园的武装部分手。四月六日凌晨五时许坐上汽车到了北京坦克六师大院,每个人在食堂吃了一碗面,就打开被子休息了。部队生活锻炼了我,面对连队分的清除杂草丛生的任务,那面积有五六亩地,那时我在部队第一次参加集体劳动。 到部队的第一天晚上,当只有两个音符的军号响起,我不知道就要熄灯了,放在桌子上的一桶泡面,还没有吃,新兵排长让我睡觉去,我爬在被窝里委屈的哭了。这时排长让我下来,把泡面吃了,并告诉我以后下午吃饱。但从那以后,我吃饭一直减量,战友一顿吃三个馍,我吃两个馍,我怕胖了,现在也算体重指数分布过大。在部队新兵连,每个人最盼望的都是有一封家书,看见战士们坐在马扎上爬在床上认真看着家里的来信,我想母亲为啥还没有回信。黑板上的通讯地址已经发回去了。 有一天,通讯员告诉我有一封信。‘’文,我儿,请原谅母亲没有给我儿去信,怕你的地址没有固定‘’。看着母亲的来信,我流泪了。母亲曾经担任过村里的妇联主任,每次都是她给我回信,她每次告诉我家里一切都好,让我不要操心,安心在部队。 军营里没有红得发紫的景色,只有绿色,每天早上,我起来早,把操场打扫干净,新兵连结束我被评为优秀士兵。我记得冬季,我参加了新兵班长集训班,训练结束,晚上我在被窝打着手电写日记,观看电影观后感。有一次,看到《解放军报》上举办新闻培训班,我爱好写作,就报名参加了,军事模特儿的评论还被采用了。正是有了这次培训,我一直坚持新闻写作,现在经常采写公安写作。第三年我被安排到北京大兴工程机械培训队,吃了四个月馒头,因为集训队员多,一天三顿吃馍,有一次队长那小灶剩下的面送过来,学员们抢着去盆里盛饭,有的把帽子都挤到盆里了。 第四年了,张连长让我去北京良乡参加班长集训,我不去,他派老兵把我送到集训队。坐在操场上,我每个月参加一次考试。如果当时留在部队里,那又是咋样呢?人生就是一种命运。部队复原了,父亲是粮食系统的一名老干部,粮食子弟当然按照规定内部系统消化,我记得分配时,父亲只给粮食局人事股的股长发了根金丝猴烟。我就被分配到了渭北一家粮站上班,刚去我担任统计,过了几个月,我担任政工负责收发文件兼宣传,第一篇投稿变钳字就是一篇关于及早做好夏收准备的消息,那时就爱好上了新闻写作,粮站有几个年轻人和我一起上班,那时候觉得下班拿着碗筷去食堂吃饭,生活还算快乐每一天。 1995年已经大龄剩男,我结婚了,看见几个同事都想法进城,我也紧跟着进了渭南。2001年国企职工下岗,单位停产停业。父亲找关系,我到派出所上班一个月260元,妻子给人打工一个月300多元。一干就是十几年,正是因为部队的培养,我依然在这里。因为我们曾经也是一个兵。木子。 编辑:闵盼龙 作者:李文学 投稿加微信:xiaolong5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