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会养作品:去长寿塬踏春

 渭南文坛 2020-08-06

作者简介

张会养,临渭作协的会员,热爱文学,酷爱诗歌,用文字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用诗歌陪伴着退休生活!《渭南热点》、《临渭热点》、《渭南文坛》、《渭南长寿塬同乡会》特约作者。

点击上方 收听

春天常常带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如果你到长寿塬去品味春的气息,会给你不一样的收获。

春天是春游踏青的好时光,如果你一时找不到踏青的好地方,你不妨带上家人去长寿塬享受春赋予的美,又能更深的了解长寿塬的文化底蕴 。

当你乘车上了龙尾坡,坡口那颗千年皂角树好似长寿塬的迎客树。关于这个千年古树,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曹娥”皇后当年洗澡时曾用过这棵树上的皂角 。六、七十年代,这颗树后曾是一个小茶馆 ,给那些到渭北用笼换粮食和打小工归来的人提供小歇的地方。人们既可以在皂角树下乘凉,又能在这里听听四邻八乡的新鲜事。那时,一分钱一杯茶水,可让多少人囊肿羞涩 。

当你再行驶二十分钟后,一块红醒目大牌子便在你眼前“红色革命胜地”,1928年5月1日,崇凝这块土地上拉开了“渭化起义”的战幕。再往前走这块大牌 更让你回到明代曾在洛阳任职的孙宏,牌上的大字“孙宏的故里”,更有一代皇后“独孤伽罗”的故里独孤庄。

曹娥皇后的故里,也是渭南的后花园。更是记载着几代航天人的光辉历程,从这里走出过数十位航空航天测控专家及部队将领。博物馆依溪而建,博物馆门前矗立的石头上写着:“爱国奉献、求实创新、精测秒控、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大字。

走进博物馆,是毛主席在1958年题写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几个醒目的大字。博物馆于2010年5月落成,从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至2009年年底,中心测控装备圆满完成了近200次科研试验任务。测控装备区分为五个展厅,陈列装备300多台。 博物馆车载和回收装备展区是博物馆的精华展区,展示了大量已退役的回收装备与卫星飞船回收的精彩照片。 现在博物馆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航天知识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展示航天测控文化的宣传窗口和普及航天测控知识的重要平台和研究航天测控发展的宝贵资源。

走进博物馆,让人感受到我国航天测控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苦发展的辉煌历程,感受到了我国航天测控事业的神圣和豪迈。

长寿塬这个神秘而又有更多底蕴文化的地方,被人们称为渭南的后花园。走进这里,你不仅收获的是人文历史,更能让你品尝到长寿塬的美味!曹娥名不虚传的豆腐, 这些美食会让你垂涎三尺,回味无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