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慧芳作品:茹月

 渭南文坛 2020-08-06

文 / 孙慧芳

岁月就像是兜里的大钞,不管你怎么省着,一不留神就没了。尽管茹月一百个不愿长大,怎样不舍的离开自己的母亲,她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由于她的勤快和能干早早就被同村的刘刚惦记上了。所以她的婚事在媒人的嘴里没过几个回合,就轻易的拿下了。婚礼的当天,妈妈拉着茹月的手说:“茹月呀,结婚了就不比在咱家,一定要孝顺公婆,咱都在一个村子里,不能让人家笑话说咱家的孩子没教养。凡事忍着点,不能再耍小孩子脾气。”茹月知道妈妈的人生字典里除了忍就是让,但她不想惹妈妈伤心,便顺从地说到:“我会的。”

茹月嫁到这个家的时候,婆婆已不年轻,但却很利落,是个闲不住的人,而且性格特别的好。每次做饭的时候,茹月要给她帮把手,婆婆总是说:不用不用,你去歇歇,我几下就好了。人心换人心,婆婆对她和亲妈一样,她对婆婆也是百般的好。后来,孩子上小学后,由婆婆和公公在家接送照看,她就出去打工了。婆婆喜欢喝奶粉,她每次回去都是大包小包的带着,哪怕是忘了自己孩子的东西,也不会忘记给婆婆带东西。毕竟岁月不饶人,有天家里打电话说婆婆住院,她一路赶回去,医生对他们家人说:人不行了,别折腾了,拉回家去吧。快则几个礼拜,慢则几个月。连同她老公在内所有的人,几乎都接受了这种事实,可茹月不认。她不顾众人的反对,叫了辆车,连夜把婆婆从镇上拉到了西,说是脑出血,经过抢救婆婆又醒了过来。因为做了手术头不能动,也不能喝水,茹月三天三夜都没合过眼,隔一会就用棉签粘上水,擦拭婆婆的嘴唇,不让太干。在这几天里,大姑姐就来了几次,坐坐就走。后来连病房里的人,都搞错了女儿和媳妇的角色。

茹月想起婆婆手术做完后,西的医生说的话:“太及时了,再晚点的话就没办法了。”直到现在茹月说起这件事她依然感到很庆幸,觉得自己当初的坚持很英明。花了三万多,救回了婆婆的命,她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尽管她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三千块钱,但是她觉得值得。

临出院的时候,医生叮嘱她说:“千万不能跌倒,要是再跌倒,神仙也救不了你。”听完医生的话,茹月决定不再打工,在家里陪着婆婆和孩子。她知道婆婆忙碌惯了闲不住,所以一再给婆婆说,千万不敢和村里的人一道去山上,茹月知道,婆婆每年都会和村里的人搭伴去山里采五味子,山木耳,野韭菜,百合等等一些山货。就这样在她的精心陪伴下,度过了四年,在这四年里,除了必须要出去,否则的话她都会让婆婆在她的视线内。她给婆婆说:我不是限制你的自由,我是害怕你有啥闪失,你自己也要注意。婆婆说:“娃呀,你对妈的好,妈咋会不明白。刚娃能够娶到你,是我们一家人的福分。”

日子就这样相安无事的过着,眼看就要过年了,一场大雪也来添彩,茹月的妹妹打电话说,她姐和她妹都回娘家了,让她一块回去热闹热闹,她犹豫再三,想到大姑姐也回村子来,也许会照顾婆婆,就决定回娘家一趟。谁知,还不到两点钟家里就打电话说,婆婆摔倒在自己院子,她一口气跑回去,婆婆已不省人事。一家大小把婆婆围在中间,茹月拨开人群,要把婆婆送到医院去。婆婆的弟弟,也就是茹月老公的舅舅,挡在门口不许走,他说:“人已经不行了,万一拉出村子,人救不下,死了进不了村怎么办?”因为,当地有讲究,死人是不能进村的。茹月再三劝说也无济于事,用眼睛看着婆婆一点一点失去了生命特征,她的心在疼痛中感觉到无奈。婆婆终于在所有亲人的眼皮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因为是老丧,所以葬礼办的热闹而隆重。茹月只知道她和婆婆今生的缘分是尽了,她不知道一场新的磨难却正向她走来。在埋完婆婆后,婆婆那边的亲戚把茹月挡在院子里,指着鼻子骂茹月不孝,说要不是茹月出去不管婆婆,老人家怎么会摔倒没命呢!在亲戚的围攻中,她看到离他不到几步远却一声不吭的老公,心瞬间凉到了极点。老公是个建筑工长年在外,但她对婆婆怎么样,老公也不会说不知道,别人可以误解她,唯独这个和她共在一个红本上盖过戳的男人不可以。她把所有的委屈从眼里咽下,让他们在寒冷的心里结成冰。茹月不明白中国人的思维,给儿子娶不到媳妇的时候,四处求人托媒的,一旦娶到家里,却一辈子把媳妇当外人。无论你怎么对他们掏心掏肺,他们都不愿意相信你的好是真诚的。

有人说:男人是洋葱,每剥一层你都会流泪,但当你剥完,你会发现他是没心的。女人是梨,每个人都知道她是甜的,只是很少有人知道,梨的心其实是酸的。也许,这都是真的吧!

开春了,茹月又出去打工了,家在她的身后越来越远……

作者简介

孙慧芳,陕西渭南人,曾用名洁逸,红酒半杯。在华商报发表《感觉艺术照》,《似水情缘》,西安晚报发表《最苦的球迷》,江山文学注册作者,中国诗歌网注册作者。散文诗歌散落于各网络平台,执着于我手写我心。《渭南文坛》、《渭南热点》特约作者。

欢迎文末留言评论

投稿加微信

xiaolong520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