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南文坛 | 长寿塬习俗——订婚

 渭南文坛 2020-08-06

作者简介

一个重视排版的文学平台


作者 / 张会养

订婚长寿塬人称:给娃问媳妇哩,至今哪些年长的人在关心亲戚朋友及乡邻男娃时,都会问道:“给娃问哈媳妇了吗?”遇到女孩家人则问:“女子卖到哪里?”若听到娃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哪些热心的介绍人(红娘),便会四处张罗 。

订婚在六七十年代,一般由介绍人将男方的家庭情况及弟兄几个,给女方家做一简单的介绍,若男女双方父母觉得满意,再由介绍人约个时间地点让两个孩子见面,若男女双方都觉得对方是适合自己的那道菜便交换礼物(礼物一般男方送女方用花手捐包二元或五元钱,女方送男方一支钢笔或一笔记本),这样婚事也算是订了下来。再由介绍人到女方家,询问礼金多少、布匹、粮食需多少,问完这些介绍人再到男方家将女方所需的礼金及其它要求一一传到。

若女方家的礼金数目男方家父母完全能接受,介绍人这倒是落个轻松,若是女方要求的礼金数,远远超过男方家的家底,这可忙坏了介绍人,不知在男女双方家穿梭了多少次,真是踏破铁鞋只为成全一桩婚姻 。曾几何时,有多少对有情人只因女方父母要的礼金数太多,男方家无能为力只好错过一段姻缘。生活在长寿塬的人们都知道,当介绍人虽然辛苦,但无论走进男方或女方家,主家都是油膜加小菜再加小酒盛情款待。长寿有歌谣:是媒不是媒先吃他三四回。说的就是介绍人为说媒之事,虽然在中间奔波辛苦,但无论婚姻成与否,无论走进男方或女方家,肯定是油馍小菜热情款待。

在介绍人几经周折下,终于谈成一对男女的婚事,这时男方父母便挑选个三六九的好日子,为儿子吃面问媳妇。吃面更是有讲究的,无论男方还是女方家为吃面而来的所有亲戚朋友都要带一件布料,称这是见面礼。长寿塬人之所以将订婚称为吃面,还真是早上一顿吃的是长寿塬人最拿手的手擀碘面,大锅壏着臊子 ,小锅炒着八凉、八热 。厨房里飘荡着扑鼻的香味, 小院里热闹非凡,车水马龙,人山人海。

等到早饭结束后,男方父母在介绍人的引领下,拿着备好的礼金、布料、粮食,在双方亲戚朋友的见证下,由女方父母接收礼数称这个细节为“过礼。”过完礼午饭在大厨的手下早已备好,长寿塬人淳朴善良, 热情好客,为了体现主家对新亲家的热情,头波席(长寿人吃席一般都是二三波)肯定由女方亲戚朋友入席开吃。长寿塬人做事豪爽且都是些直性子,午饭时男女双方给亲戚朋友敬酒时,女方便改口叫男方父母“大、妈,”男方称女方父母为“伯、娘。”午饭在双方亲朋的祝福声中结束,女方家的亲戚朋友带着男方给的礼数,浩浩荡荡的回家。 

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步伐,长寿塬人给娃订婚问媳妇吃面的讲究,也就慢慢的简化了。不再是在家里擀着碘面,壏着臊子做着八凉、八热的菜肴,而是走进豪华的酒店鸡、鸭、鱼、虾、西凤酒 ,尽情的吃尽里的喝。礼数也无需什么的布料、粮食,亲戚朋友都是百元红包奉上,男方家直接是万元一沓百元票面,六万、八万、十万。用勤劳的双手富起来的长寿塬人,家家都在赛着自家给娃问媳妇的礼金,比比谁家更财大气粗。从古至今无论礼金多少,女方父母收到礼金后,都得退还给男方一部分。无论礼金多少,男方都用一块红布包裹, 称这叫裹礼布,红色寓意着未来的婆家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面向全国文学爱好者征文

长寿塬习俗:女婿拜见老丈人

长寿塬习俗:初四回婆家

长寿塬习俗:初五上灯笼会

长寿塬习俗:给娃送灯笼

长寿塬习俗:正月十五赛嘴巴馍

长寿塬的习俗:嫁女

长寿塬的习俗:送时节

长寿塬的习俗:给娃奏满月

长寿塬习俗—— 过五豆节

长寿塬习俗:一代人的回忆——墁屋里

长寿塬习俗:正月二十烙饼子

渭南文坛 | 你若无房,我不嫁女

您阅读此文用了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