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南文坛 | 王磊:关中书院

 渭南文坛 2020-08-06

作者简介

王磊,渭南临渭区人,现定居西安,热爱文学,爱好阅读。《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有稿费、精排版、负责任

作者 / 王磊

立冬的第二天,连日的阴天出现了久违的太阳。星期天是关中书院开放日,平日不对外,所以颇为神秘,游人慕名而来熙熙攘攘。关中书院是明清陕西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位于西北四大书院之冠。

关中书院位于南门里右侧古香古色的书院门一条街内。走进南门映入眼帘就是书院门文化街和湘子庙街,书院门牌楼旁边是宝庆寺古塔,往前走六十米南侧是于右任故居,再前行二十米北侧是关中书院。自明清以来,关中书院与江西仁文书院、安徽徽州书院、无锡东林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理学大师冯从吾的石像矗立在繁华街道的北侧,而关中书院便在石像后面,冯从吾是关中书院的创始人,大门口有一座三门四座石牌楼,前后两侧横额上“尚德”、“崇文”,院内两侧分别有一棵松树,显得尤为庄严肃静,关学创始人张载的石像坐落在西侧松树下,犹如诸葛孔明一样栩栩如生。

院子内仪门上方横批牌匾“德浴秦川”格外显眼,是乾隆皇帝二十一年御赐书院的。门口对联上联 竹柏翠环阶,总抱瓮非劳,培植须同佳子弟 。下联芝兰香满室,愿读书共勉,延陪莫作假师生。大门与仪门之间院落, 一边是当年彭德怀元帅给西安学生讲抗战情形报告的纪念牌,一边是世界学联代表团在中天阁开会的纪念牌和关中书院缩影模型;穿过内堂两边墙壁上写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句句贯穿着关学的精神。中间正殿的牌匾“允执堂”,西边几间房现为文理学院教室和研习传统文化的场所,正殿前方是孔圣人石像,大院中至今有八棵古国槐,“允执”的意思不偏不倚,融合传统文化《中庸》的儒家学问。

允执堂有两副对联,内侧上联藏增智良卷,下联育树人俊才。外侧上联木铎醒群生之梦,至今风韵犹存,欲觐芳模,洗耳听金声玉振,下联心灯开万世之迷,当日黎光倍朗,思亲道范,披襟看鱼跃鸢飞 ,为关学大儒张载所写 。东边廊道墙上画着曹冲称象和甘茂之孙甘罗不费吹灰之力说服了装病不愿去燕国的张唐,让秦国得到燕国半数城池的故事。廊道南侧有 偏门牌匾写有“知行” 两字,与孔子倡导的知行合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得益彰。经过历史多次修改正殿两侧只有东北角的“暮鼓亭”尤为耀眼,下方牌匾“德观”寓意传统的德育。

从允执堂边廊道泽园进去西北角有个中天阁,对联上联读古人书,幼学壮行,开卷都成循吏传;下联任天下事,先忧后乐,立心端在秀才时 。关中书院的每副对联都有关学的家国情怀,都顺应了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使命 ,和当时的濂学、洛学、闽学并驾齐驱。关学继承者冯从吾先生创办了关中书院,继承了张载的关学意志,到清改制。虽几经废兴,关学精神却一直绵延至今。曾经的关中书院,如今是西安文理学院的分校区和研习传统文化的场所,不变的是继续传承着教书育人的职能。与一般理学的学派不同,在于关学特别强调“通经致用”,以“躬行礼教”倡道于关中,并且十分重视《礼》学,注重研究法律、兵法、天文、医学等各方面的实用问题。

“启智树人”“修身齐家平天下”一直是关中书院的办学精髓,这里曾走出了于右任、李仪祉、王鼎、李颙等名人,关学注重求真务实惩恶扬善,是儒学分支。至今关学仍融汇于关中人的文化中,西影制影每部都以作品剧本为纲,民俗院戏曲以教育后世为本,每部影视都是实实在在,每段戏都是有意义的。

耿华阳:咥“澄城水盆”的正确姿势

管红斌:再过两个时辰,就是明天

刘平安:雨后捡地软 儿时记忆扑面而来

王磊:被学区房绑架的年轻一代

投稿微信:xiaolong520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