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南文坛 听书 | 李瑞华:庚子疫事

 渭南文坛 2020-08-06


文学平台

作者 李瑞华

腊月二十八,刚从乡村安葬了辞世的老母亲,还未能从悲痛中回过神,一场始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又接踵而来……  
当我打开手机,一条条亲朋好友的安慰,且伴有大量疫情扩散的信息鱼贯而入。这次病毒来势汹猛,人员流动则是疫情的助燃剂,朋友叮嘱:不容忽视,防范胜于救治!

数半月,全国各地纷纷被这场肆意横行的新型冠状肺炎所禁锢,人们惶恐不安,谈疫色变,担心出门有被污染的危险,家家户户蜷曲在家里;林立的商店、饭店、电影院纷纷关门闭户,就连学校、工厂都偃旗息鼓,悄无声息;大小城市出现了空前绝后的宁静和寂寥,偶有路人,也是口罩遮挡捂,行色匆匆。
按乡俗,初六本该去坟上为母亲做“二七”,听说村庄已封路,我们还是怀揣一份侥幸心理驱车十几里赶往老家,前去祭奠老母。临近村庄,远远瞅见村口在瑟瑟的寒风中站立着几个精神抖擞,戴口罩、佩袖章的执勤人员,似乎冥冥之中母亲在阻止我们前去的路,断然意识到我们有义务全力配合当地防控疫情,便立断调转车头黯然离去,一溜烟消失在茫茫的乡野之中……
这次冠状病毒肺炎,让人猝不及防,在武汉封城的那天(腊月二十九),近三十万人流入全国各地。一方净土唯有西藏,也被率性而为深夜到来的湖北男子而打破了平静,坚守最后的西藏也出现了疫情。

此刻,尽管医护人员有十七年前积累非典经验的呼吸专家们所导引,但这些病毒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四处飞散,一发不可收,使这场特有的战役陷入比非典传染源更难控制的窘境每天疫情数据高居不下,仍在不断攀升……
蜗居在家的日子,闲着发呆,伺弄花草,偶尔上QQ空间写篇小文。陡然发现武汉的好友“小荷”窗口亮灯,虽然好久未聊,禁不住推开她的窗,未曾想到她很快回应,让我喜不自禁。她是我几年前的网友,一打招呼,显然知道我在关心她的境况,便娓娓开启了她由衷的倾诉:这场疫情恍若坠入深渊,我们武汉人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恐惧和无序的混乱……此前发烧,家人自己开车一家一家去寻找医院,排着长队很难寻到床位;如今国家建立了完整、统一的救助体系———将每个人微信上安装“武汉微邻里”小程序,进行实名登记后,程序会通过卫星自动定位你的地址,通过地址锁定你挂靠的社区组织,具体细化你挂靠的社区及志愿者。

虽然远隔千里,但能感觉她放松的心情。还说:倘若你出现发烧,第一时间通过系统上报你的病情,系统会马上提供网络诊断;如果需要就诊,你的社区会通过志愿者安排汽车将你送往医院,同时在系统上跟踪你的病情进展。得知武汉“小荷”安然无恙,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同时,我也为武汉人民能够勇敢面对这场疫情而加油!
尽管武汉采用了一系列地毯式追踪,网格化管理,以及利用高科技对抗病魔,但疫情仍不断隐形扩散蔓延……同时,这场疫情也是对每个公民素质的考量和心理的挑战。有的人轻视、恐慌;有的人无良、贪婪;有的人则趁火打劫、哄抬物价……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人间上演着如此感人的画面:大到以84岁高龄的国家呼吸权威钟南山和73岁国务院工程院士李兰娟为首的专家们齐心协力,不辞辛劳的科学引领再到奋战在武汉基层的金银滩医院身患绝症、步履蹒跚、与时间和生命赛跑的张定宇院长;小到浙江湖州以捡废品为生,不留姓名为武汉灾区捐赠一万元人民币的耄耋老人;海南海口免费为市民发放六万只口罩的便利店老板,以及来自河南自愿支援两座“小汤山”医院建设的民工等等,感人事迹不胜枚举。

灾难面前,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传来多个国家加入救助行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定格在2020记忆的板块中,汇集成庚子鼠年最难忘的一幕。当我从视频中看到医护人员,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因连续数小时工作,心痛着第一线逆行的英雄们;也为原本鲜活的生命,却突遭受病毒侵入含恨离去,满腹惆怅挥之不去……


作者简介

李瑞华,山西省阳泉市人。阳泉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省、市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主播简介

于晓平,笔名:可可。1977年9出生在青海,2001年4月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因为有学生的同行而幸福,在享受这些快乐与幸福的同时,对诗歌朗诵也情有独钟,热爱文字里传递的优美。《渭南文坛》特约主播。

投稿微信:xiaolong5206
发布渠道: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