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南文坛 | 我的文坛之路 作者/雷进红 朗诵/声声不息

 渭南文坛 2020-08-06


用心编辑每一篇文章

作者 雷进红

对旧时的怀念,对未来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常常就想让生活中美妙的东西留下来,记住那个瞬间。于是我就想写一些东西,写所见所闻,写人闻趣事,写儿时记忆,写生活美好。



当然,写作对我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得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其中可以写作的题材,围绕这个题材,不断挖掘,取其精华。还要对景,对人,对物尽心刻画,用心描述。从有了这个想法,到把它变成通俗易懂的文字,成为文学作品。也是一件费劲的事情。尤其像我这样的普通人。



年轻的时候,我一直总想写点东西,但那时生活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要工作,还要顾家庭,常常奔波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写作难以静心,只能是个幻想。


真正能使我静下心来搞写作,也是这两年的事。我回乡创业,生意有忙有闲,我可以自由支配一些时间,来记录这平凡生活的美好。



我的处女作“龙尾情”,写了一个通宵,由于文化不高,里面有些别字,语句有些地方也不太通顺。当时就想着发个朋友圈算了,以后别再写了,自己毕竟水平有限,不是那块料。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同学群里知道了老同学安妮,经常写一些情感类文章,是“渭南文坛”的常客,随后我们取得了联系,也真正让我认识了“渭南文坛”。安妮热情阳光,就像是一位导师,看完我的文章,坚持让我给“渭南文坛”投稿,并帮我修改别字。推荐一些好的作品,帮我提高写作水平,给迷茫的我指明方向。

“龙尾情”很快在渭南文坛发表,那个夜晚我激动的全身发抖,彻夜难眠。是高兴,是喜悦,我感到眼框一阵湿润。



女儿也很支持我的写作,也是我的第一位读者,常常鼓励我:“大胆的写,我全力支持您。”心急的女儿,有时不等我写完,就把半成品发到朋友圈,让我哭笑不得。当然,每当作品正式发表,她总是第一个发朋友圈,老是抢在我的前边。

阿干村的田清明老师,也是我作品的推进剂,由于共同的爱好,我们走到一起,拉我进了文坛交流群,在群里看到文友们的作品,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文坛的闵盼龙主编,在配图上面,经常与我协商,做到尽量契合文意,“闷罐车”那篇文章,最难配图,现存资料少,找不出合适的图片,最后为了配图,下了不少功夫。

随着时间推移,我对“渭南文坛”更加了解,这个平台,扎根渭南,面向全国。是我们这些平民作者园梦的舞台。虽然我的文采不是最好,但文坛老师总能认真编辑,精心配图。每篇投稿,都能如期发表。使我写作热情空前高涨,不断写出新的文章。

新近一篇“老宅老窖”,文坛聘请可可老师配音朗诵,字正音圆,情真意切。使作品增色不少,我也百听不厌。店里来了熟人,也总是放给他们听。


不曾想,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有生之年,也能见到自己写的文章发表在渭南青年网入驻的人民日报客户端和渭南文坛入驻的公众平台、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等渠道发布。写作带给我更丰富的人生。这之间,有过苦涩,有过感动,有过喜悦,但是更多的是,能够得到这么多老师、好友、亲人的支持,我更感激有你们。


作者简介

雷进红,长寿塬北雷村人,毕业于丰原初中。先后在西安市饮食公司东关南街加工厂、云阳楼餐厅、大华饭店中餐部、樊记腊汁肉加馍中心厨房和大华饭店东小吃工作,二级厨师。现创业于龙尾坡口,十八盤农家乐酒店。《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主播简介

声声不息,喜欢用声音拥抱生活,以诵读净化心灵,用有温度的声音来传播正能量,让我们的生活有点不一样!《渭南文坛》特约主播。

平台主编:闵盼龙
投稿微信:xiaolong5206
发布渠道: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