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吕品,男,山东邹平新民村人,多年从事宣传工作,习书法、爱文学,酷京剧,好烹饪。 国槐苦洋槐香【原创】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字眼,如果是国外的舶来品喜欢冠以“洋字”;而国内土产,本土的东西则视为“笨字”、“土字”、“粗字”。像洋鸡和笨鸡,洋狗和笨狗,洋布与粗布,洋猪与土猪等等,好像中国的东西与外国的不一个层次,比人家矮一头是的,这可能是近代屈辱史上一种自卑吧? 一种树木,叶子、花大体相似,名字也有“洋”,“笨”之分。这就是洋槐和国槐(俗称笨槐树)。大约“五一”左右是洋槐花盛开的季节,洁白如玉、香清馨远、味淡悠长,是游人赏花,蜜蜂酿蜜的季节。洋槐又叫刺槐,原产自美国东部,清末才从欧洲引入中国,因为适应力强,很快就在中国南北各地广泛栽植。因为洋槐树有着强旺的生命力,只要有少许的毛根,栽上就能成活,这足以使其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邹平黄山上就覆盖着漫山遍野的洋槐树。小时候只要有空地的地方就有洋槐树,因为有刺,果园和没有院墙的人家用洋槐做篱笆墙,洋槐树叶能喂猪,喂小兔子,当然人们最喜欢的就是洋槐花了。洋槐花不但能生吃,还能烙制和做包子、菜饼馅。槐花有微毒,食用前要先用开水焯一边,用凉水再淘一遍,放到冰箱里冷冻随吃随用。过去人们把洋槐花拌上面粉或玉米粉,烙成糊饼吃,有一丝淡淡甜味。说实话,不怎么好吃,尝个鲜可以。现在人们崇尚天然绿色食品,把一些味道并不鲜美,甚至苦涩的野菜捧了起来,把鸡蛋甚至肉类掺到里面,是肉蛋好吃,还是野菜味美呢?吃洋槐花像煮玉米、烤地瓜、拌苦菜一样,只是一种口味调节剂,如果当正餐,估计大家都受不了。我的祖母说,洋槐花、外甥葱(打了种的葱)、猪拱嘴、红麻菜,是发物不能多吃,有陈病的人不能吃,吃了会翻病的,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不得不说,槐花蜜是蜜中上品,水白透明,质地浓稠,甘甜鲜洁,芳香适口,不易结晶,具有清淡幽香的槐花香味,有清热补中、解毒润燥之功效。 国槐,笨槐树,太普通了,北方城市乡村、民宅公园都有它的踪迹。不论是山地丘陵,还是平原洼地,有点土,有点水,有点阳光雨露,就能生根发芽。它像忠厚的老农,耐寒,耐旱,耐贫,皮实,守着故土,生死相依,不离不弃。中国民谚“千年的松,万年的柏,架不住老槐树一摇摆”。远的说,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寻根,北京景山崇祯皇帝吊死歪脖槐树;近的说,邹平长山范公祠有怀中抱子的宋槐,古刹唐李庵也是古槐枝繁叶茂、绿荫遮天,国槐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国槐的花蕾俗称槐米,是一种凉血止血清热泻火的中药材;中成药槐角丸的主要成分就是槐米和种子。槐米可以当颜料,过去用槐米染布,可是天然的粗布。槐树是吉祥树,过去谁家门口有两棵大槐树,那可是大财主了。 八十年代以前,洋槐树因其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易、用途广而受到欢迎,多以水土保持林、防护林树种应用,洋槐叶当家畜的青饲料也能派上用场,遇到灾荒年,洋槐叶也能当野菜充饥,只是听老人讲,吃多了,脸肿的大胖胖,却能解燃眉之急,要不怎么会远涉重洋扎根于中国呢?近年来因其利用价值较低,木材也就做个铁锨把,锄鐝柄什么的,最多当个檩条,屋梁;做家具,也就做个板凳腿,马扎还行。有洋槐的地方,因其疯长,吞噬别的树木,种植减少。而国槐,因为生长慢,且“出身不好”,一度曾受到冷遇。近年来,作为绿化观赏树木,在园林、行道树种植上发挥出其优性,特别是仿古热潮出现,古色古香,温尔淑雅的国槐首当其冲了。其实这两种树木好比人一样,一个外向,一个内秀。洋槐类人心直口快、活泼开朗,善于交际、感情外露、不拘小节,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国槐类人大致都稳重端庄、细腻谨慎、成熟内敛,而且还有相当的心理承受力和忍耐力。而品格的美,内在的美尤为重要,无需外在雕饰,也能绽放出独特的美。故国槐内秀于心,外毓于行。 小时候喜欢洋槐树,不光采槐花,还摘树叶喂小兔子和当猪草。随着年龄增长,更倾爱于国槐,见到国槐,想起了小时候在村口槐阴下,看那锔补得咕噜子锔盆缸、磨剪子戗菜刀的好奇;芭蕉扇忽闪,听老人们拉呱的情调;蝉鸣声中,漱拉冰棍的惬意;还有穿越时空,遥想那些历经沧桑,见证变迁的唐松宋槐。国槐是幸运的,在诸多的姓“笨”的被姓“洋”的替代或频临危机,或销声匿迹的今天,而老槐树们苦尽甘来,以顽强的毅力一枝独秀,这不是我们的传统回归吗?黄梅戏《天仙配》老槐树唱的好:槐荫开口把话提,叫声董永你听知!你与大姐成婚配,槐荫与你做红媒 。 洋槐香,香彻万里,直冲云霄,发扬光大;国槐苦,苦口良药,利身利行,厚积薄发。愿洋槐、国槐和睦相处,洋也好、土也好,土洋结合,双管齐下,取长补短,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破茧成蝶,立于不败。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