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诗人||【朱思丞诗选】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朱思丞,男,198311月生,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解放军红叶诗社培训部导师、《红叶》特邀编委,《漱玉》诗刊名誉主编,东部红叶诗社常务副社长,镇江市诗词楹联协会理事。2015年参加《中华诗词》“青春诗会”,获首届“刘征青年诗人奖”、“谭克平杯”青年诗词奖、全国30朵红莲花诗人奖等多种奖项。

 朱思丞诗选(原创)    

◎哨所暮色

持续两天的风雪

抹平了高原的褶皱

在今天云开见晴的傍晚

营房更加低矮地压于天际

通向哨所的路上,谁踩实了

惨白的阳光和冷漠的冬季?

夕阳西下,天空苍茫如歌

一段喑哑的胡笳声从遥远的历史传来

一只苍鹰拍打着斜阳的风声

在大漠,我沿着古丝绸之路

洒下的驼铃声,穿过孤寂的山门

一节列车轰鸣而过

纷飞的雪沫,飘落边卡的枯树

那里,定位着千年如一的坚守

曾经兵戈扰攘的年代

驿站的快马加鞭带来皇城的圣谕

沉寂在史书中。现在

大雪掩盖了大漠苍迈的神情

在夕阳下哨所如古瓷般凝重

这样的大雪并不常见

更多时候,风吹过戈壁

沙石飞舞,狼嚎呜咽于无边的夜色

哨所的战士已被散落的雪沫

雕刻成一尊浮雕,沿着夕阳的余辉

他瞳孔放大的界碑

成为雪原灼热的目光

成为一种力量,让周围的群山

拳头紧握

◎锋刃

整个夜空还沉寂着肃穆的美,宽弘且浩瀚

天地敞开在这个博大的胸怀里,历史在此中苏醒

那些古战场的魂灵在此中被感染和穿透

他们往昔的风流,跨过阴阳的界限

急鸣的战鼓,便让世界的心脏渐渐收紧——

而在远处的村落,或更远的地方

谁的梦还在飘荡着。即使一声鸡鸣

被夜色拉得很细——一弹

山脚下的草尖上便挂满了露珠

这尚是一个脆弱的夜空

所以练兵场上,一声呐喊

几颗星星便震落在河套

而那迸射出的火星,顷刻点燃了整个黎明

当枪刺挑出朝阳,一道道寒光从苍穹的深处压来

早晨还是哆嗦一下。而能打开这道道锋刃的

我知道不仅仅是汗水,还有血

东方的云层已被渗透了,血水滴下

承载历史的土地更加殷实厚重

那些士兵在大地上奔跑着,他们的脐带与土地相连

与那些古战场上苏醒的血液同一个脉搏

太阳变得热烈起来,阳光撞在刀刃上

我听见当的一声。厚厚的土地托载在同样厚重的风

从地面旋起。大片的尘土翻滚着沙场的杀声

和周天的豪情,阳光下,它们的刚硬熠熠生辉

这个早晨,逼向正午的炽热让我周体通红

而那些士兵的呼声让我面前展开的天地翻腾起来

世界充斥着香馥之气,是一坛敞开的烈酒啊

沉浸在如此的豪情之中,别说喝,闻一闻就醉

◎边关月

——平生最爱边关月,万里河山尽览中

月光下的哨所,驻守在戈壁滩

心却贴着神州的万家灯火:

听家乡的细泉抚过青草

看江南的竹篙拨开云锦

其实月光下的哨所从来都不遥远

在心的距离上,牧马人的长调

和故乡的侬语评弹,近在咫尺

月光如同一群白鸽,飞在广袤的神州大地

它的翅膀拍打着田野、乡村和城镇

手握钢枪的战士宛若一尊雕像

凝望着界碑下的沙砾,泛着冷白的光

只有他懂得月光的含义,只有他知道月光的温度

曾经月色朦胧的木香花旁,窃窃私语的爱情

有他一笔隐藏多年的备忘录

月光下,大漠也不再是戈壁黄沙

月光的泉水,流淌在边陲的风中

干糙的土地上,滋长一片绿洲

界碑前的守候者,他的眼神像一头雄狮

奔跑在漫长的边境线上

远辞都市,并不孤寂

戍守边关,亦不孤单

当边关的月亮翻开一部神州的大辞典

从长白天池,到南海骇浪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笼罩在明亮、祥和的月光下

他想起母亲轻轻吟唱的儿歌——

“月儿,亮堂堂……”

他微笑,他的心明如月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