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作家||【冬天是济南的一张名片】◆刘云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刘云,男,汉族。70后,大学文化,贵州瓮安人。福泉市诗词楹联学会秘书长。福泉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贵阳铁路公安处民警。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铁路公安文联会员。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屡有作品获各级奖项和入选各种文本。著有诗集《行思走吟》。作品散见于《诗选刊》《诗林》《山东诗人》《天津诗人》《华星诗谈》《中国铁路文艺》《啄木鸟》《贵州作家》《铁道公安》《燕京诗刊》《夜郎文学》《河池文学》《中国文化报》《人民公安报》《当代商报》《贵州干部教育报》《黔南日报》《长江诗歌报》等。写作观:文字是灵魂长出的花朵。

冬天是济南的一张名片   

在黔山贵水中长大,我常常对自己的家乡满怀感激。虽然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天时却是我最乐于向外人称道的自豪。去年冬天,在济南一帮同学的盛情之下,我带着自己窖藏了多年的怀想到了济南。

初识济南,眼里到处都是新鲜,在同窗秦华国、李忠和王晓宁的陪同下,哪里还有冬冷的感觉,眼睛跟随着脚步的移动四处游曳,反而心里漾起一阵阵热乎乎的烫。其实,济南的冬天一点都不冷,我身上的棉衣显得多余,它让我改变了北方的冬天都是寒冷的固执。

我突然想起老舍写过一篇文章《济南的冬天》,大概说的是济南的冬天是暖和的。老舍在济南生活了十六年,他比我有发言权,既然大作家都是温暖的感觉,我想,冬天就是济南的一张名片。

耳闻不如目睹,消除疑虑最好的办法是抬起脚。出火车站不远,一座阁楼,煞是雄伟。接近它、仰望着它时,“解放阁”三个烫金大字,在阁楼顶端中央对我笑出无限的光芒。同学说,字是共和国元帅陈毅所题。心随着字的光茫被无限放大,仿佛解放军穿越在济南战役中驰骋沖杀,硝烟中,整个济南被染成一片红色。硝烟褪去,红墙碧瓦与冬阳相互映衬,满街穿流不息的人们,脸上尽显祥和安宁,给人的感觉是满满的暖意。

南方人到了北方,最想看到的是雪。原以为我会领略到白雪的风韵,睁大眼睛并没有寻到雪的芳踪。在护城河一座不知名的小桥上,几支纤细的柳条拉住了我的眼睛,轻抚着我的面庞,对着陌生的客人表演婀娜的舞姿。柳条儿冒出许多芽苞,这不是冬天,这分明是怀春的少女情窦初开。莫非今夜我又要失眠抑或多梦?

桥下河水缓缓地流趟,阳光落在清亮的河面上,泛起一串串金色的涟漪。顺着河岸前行,一些裸露的奇石,有的大,有的小。河水激动的时候,遇到合心的石头,就会抱着它亲,一点也不顾忌路人的感受。一朵朵水花,仿佛天山移植在这里的雪莲。圣洁的白,像极了爱的结晶,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他们繁衍,只有阳光才能让他们面带几分羞色。

从护城河岸走到文化广场,李忠说,广场对面就是趵突泉公园。记得曾经有朋友说过,到了济南,不看趵突泉,枉自到济南,我也当然不想留下这个遗憾。

公园看起来不是很大,但很别致。进入公园,经一小池,我突然发现池中有两条大鱼,身影在水底穿梭像两道黑色的闪电。我的惊呼让同窗哈哈大笑,同窗说,刘云,那不是鱼,那是海豹。我说,趵突泉是因海豹得名的么?同学又是一阵大笑说,此“趵”非彼豹”我的老同学。虽然闹了笑话,但作为人类的我们在各种环境下更应该象海豹那样,不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怨天尤人,快乐自在的生存才是生命的真谛。

走过海豹池,一排玲珑的亭廊站满了人,亭廓下一个硕大的水池,在池的中央,一字排列着三朵雪白的水花,水花大如行军锅,如白莲盛开,不停的绽放着……。莫非这就是天下第一泉?果然这次没闹笑话了,目光绕过三个泉眼的身后,左右各有一碑刻,左边石碑上刻的是“趵突泉”三字,右石碑刻的是“天下第一泉”。我挤进人群,只见碧波轻漾,雾气腾腾,终于见着了这闻名中外的趵突泉。红色的鲤鱼成群的游荡在我脚底,它们敦厚友善,就像济南人一样热情好客。但我懒得理它们。我的心随清澈见底的水被树和山印染成一块巨大的碧玉,眼睛随碧玉上镶钳在三朵璀璨璨的白莲花上,莲花有生成雪白的雪,漂浮在水面满目融化。我想,这地底蕴藏的温泉,可能就是我在济南的冬天最蔚为壮观的雪了。

出了趵突泉公园,牵着夕阳的手,大明湖拥我入怀,俊秀的“超然楼”拽着我和华国扶梯而上。环楼轻绕,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凭栏远眺,风清气爽超然致远。夕阳为天幕化了浓妆,似乎只等我来,只等我来看它把大明湖平静的湖水烧得通红。远处的冬柳虽然少点绿意,但夕阳托起的却是无尽的春色;那些被染红的云朵投入湖中,我差点误以为是谁家的玩皮儿潜入水里,舞着哪咤闹海的红菱寻找龙王三太子。

围湖漫步,小桥杨柳倒映水中,老翁垂钓静坐水岸,月亮从远山悄悄地爬了出来,悬挂在柳梢上;星星也不甘寂寞地睁开睡眼,眨巴着眼睛不停的放电。我说同学,你常年居住在这里,怎么受得了哦!华国说,我家就住大明湖畔,离老舍纪念馆很近,那里环境清幽,是一座四合院,老舍先生于1950年买下,老舍去世后,其子舒乙挂牌成立纪念馆,以供游客赡仰。大明湖呢?简直就是我家的后花园,工作之余,我要么在大明湖边漫步,要么站在我家阳台上,倚窗而望,岁岁月月日日……

我对老舍先生的了解,是从学习《骆驼祥子》、《茶馆》开始的,后来还学过《济南的冬天》,对于其生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已渐渐淡忘。华国还说,济南有很多历史名人,在市中心建有文化长廊。文化长廊建在趵突泉公园大门前的广场,起先看趵突泉路过时本想去了解一下的,只是因为时间的缘故,而只能把这个遗憾留待以后去弥补了。不过,在趵突泉公园里的漱玉堂,我见到了一代词人李清照的塑像。我知道她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有名的女词人,我虽然读她的词不多,但她在颠沛流离中写下的“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绝句还是铭刻在心里的。回来之后,我依葫芦画瓢也学着写了一首七律:

词国皇后章丘女,不但才高貌亦娇。

一代词人青史载,千年文著世间骚。

青春安定歌盛世,晚景飘零舞笔刀。

笑傲巾帼怀远志,即便男子亦弯腰。

以这样的方式缅怀古人,虽说不足以表达我对文化的敬仰,但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点慰籍和心安。在齐鲁这片土地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很,历史名人也不少,舜帝、孔子、孙膑、王祥、王羲之、孔明等数不胜数。我希望来济南的朋友,在用眼睛观看风景的同时,不要像我一样留下遗憾。

一天的行程就这样结束了。济南的冬天,一个字“暖”,两个字“温暖”,三个字“很温暖”,它不仅仅是气候上的暖,还有人心之暖,精神面貌之暖。虽然实际气温比起我的家乡或许要低些,但我却对它有不一样的印象。最让我失望的是我从南方赶来,竟然没有见到一场真正的雪。但护城河的雪以及趵突泉的雪并不只是冬天才有,算不上济南冬天的名片。文化也算不上,枯萎的荷花也算不上。若说算的话,只有奋力争春的柳树,水上升起的袅袅的水雾能够让你体验到冬天里不一样的感觉。

济南的冬天之所以不冷,得益于城外之山横亘城北挡住了入侵的寒潮,这或许就是它与其它城市与众不同的地方。近年有不少人对济南的整体印象发出一些批评的声音,诸如保守,不思进取,经济发展与省会城市不符以及鲁莱没落等。在我看来,那是他既不了解历史,也不了解现实。试问,浪花淘尽英雄,数风流人物,那个地方有济南多。“多少诗人生历下,泉城自古是诗城。”婉约动人的李清照和铁板铜琶的辛弃疾,无论是男还是女都是忧国忧民的杰出代表。湖光,山色,泉水,垂柳,静美迷人,让外来的人流连忘返。没有济南人对环境的重视和治理,你能体验到这冬天像春天一样的感觉吗?良医在于治未病。一个喜欢思索的人,显然在这种环境是有助于思索的。它是能帮助人消化一切有益的精神营养,从而使一个人生命更有光辉的。

是夜,与同学在酒楼叙旧,同学问我,济南的冬天如何?济南的冬天像我们贵州的初夏,虽然没有看到四面荷花三面柳的荷花,却领略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盛情。济南的冬天没有南方的湿气,风也比南方小,因而比南方还要舒适。在推杯换盏中,我脱口而出:济南的冬天很暖,冬天就是济南的一张名片,我好羡慕你们生活在这里。

窗外,水上的花船一字儿排开,窗棂映出的灯光温馨、和谐、静谧!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