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作家||【菏泽夜市】◆崔新志

 齐鲁文学 2020-08-06


作者简介  

崔新志,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华蕾小学语文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多年来,在《工人日报》《辽宁青年》《浙江日报》《天津日报》《洛阳晚报》等多家报刊及省市各类媒体上发表散文、诗歌、评论等数百篇。

菏泽夜市【原创】

菏泽的夜市兴起时间不长,究其原因有很多,历史上黄河屡次泛滥造成城垣失修人口凋敝是一个原因,作为传统农业区人们奉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观念是另一个原因,但夜市能否兴盛更主要的还是和口袋里的钱富裕不富裕有关。

夜市最早出现于唐代,杜荀鹤有诗句:“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可知唐代“夜市”是比较繁荣的,不过这时候的夜市是上不了官面的,一有风吹草动就做鸟兽散的那种临时经营模式。至于国家明文允许夜市的存在,则是在北宋开封东京城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很形象的展示了市场繁荣的景象。 听老人说,菏泽夜市刚开始出现时,也不过是正式下班后的个把小时内的短暂交易,交易地点多半在偏街僻巷,所以隐蔽性极强。相比于白天经营的商人来说,夜市经营者大都是待业人员,其目的是赚些微薄的钱补贴家用。后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宽,夜市才渐渐抛头露面乃至在交通要道边上蓬蓬勃勃发展起来。

别看菏泽夜市起步晚,可是发展势头却强劲的很,短短几年工夫就有了一定规模。从最初的东方红大街逐步蔓延到城市的各个街区,而夜市的内容也从单一的服装发展到吃喝玩乐样样俱全。

服装鞋帽似乎永远是夜市的主角,占据着道路的显眼处。东方红大街白天还通行一路班车,晚上则临时管制成了步行街,各类摊位一拉溜排开,经营种类也是各式各样,从中老年服装到婴幼儿内衣,从传统衣帽到新潮鞋袜,吸引了各个层面的人来到这里“淘金”。八小时以内的人们白天忙于工作,也只有等到下了班,才能在夜色刚刚降临的时候来夜市场所逛逛,给自己或者家人置办点东西。

这些摆卖服饰的摊位有三类,一种是向夜市管理方缴纳一定摊位费后固定经营的,一种是路边门店不甘人后把货物拉出来展销的,第三种则油滑的多,摊主是开着私家车来的,在四不靠边的地方停车,把车内货品摆到车头上,音箱喇叭声嘶力竭的吆喝着,一旦有行人稍微朝他们看上一眼,摊主立马热情四射的招呼:“帅哥,您好眼光!过来看看也不要钱,谢谢捧场!”“美女,瞧您这身段谁也比不上,这些东西和您最搭了……”。

正规摊位的摊主受了刺激,咬牙搭起了产品推介台,请来模样清秀有点名气的主持人来一场答题抢礼品活动,为自己的摊位吸引点人气儿。 还有在宣传语上做文章的,这边“跳楼价”那边“清仓大处理”,给人一种血淋淋的感觉。别看商家闹得挺欢,顾客反而越来越冷静了,不像一开始那样盲目购物,反正就是图一乐,由着商家折腾去。

购物累了,就寻一处小吃摊歇歇脚,顺便一饱口福。菏泽人似乎都是美食家,朋友多了就去大酒店,一两个人的时候就吃夜市路边摊。 如果在街头偶然碰到三五人相随大街小巷的逛,十有八九是在寻觅风味独特的餐饮之处。店不拘大小只要满足味蕾就好,对于解馋这件事,主人很在意,客人却没有那么多计较,但一定要有酒,男人多是白酒,啤酒很多时候就成了“调料”,女人则是葡萄酒,当然也有白酒助兴的,她们有时候比男人还能喝,只不过并不外露,但是对啤酒就不太感兴趣了,觉得既没有白酒的热烈,又少了红酒的缠绵。

夜市饮食很随意,经营者拉来烹饪车,用绳索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圈住一块地方,经营的场子便有了。接下来就是比拼招揽效果了,有的弄个开业三天大酬宾,啤酒白酒免费送,有的达到一定消费金额可以免单,问题是许多人还没达到限额就被毛豆啊花生啊什么的撑饱了,只好一边往外掏钱一边慨叹“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

如果说大酒店动辄宴请几十上百人是“长拳”的话,夜市的餐饮摊点就是“短打”,冬天火锅夏天烧烤,无一不体现着外来的餐饮特色,菏泽人在饮食上奉行“拿来主义”,却又不是一味的照搬,总要在菜品上做些手脚,把本地的食材融进去,于是夜市餐饮中便多了菏泽元素。

夜深了,大多数人已经散去,但还是有一些人稳稳坐在路边烧烤摊那里继续推杯换盏,这里的暑热似乎都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叹着气,一丝凉风拂过,抬起半醉的眼朝夜空中望去,一两颗星星毫无睡意的眨着眼,旁边楼宇上的灯火却困得开始闭上了眼睛。

夜市最初只是服装和饮食,等到衣食无忧了,又追求起多元化的生活来,于是夜市开始五花八门,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令人眼花缭乱。城市的大小空地不知何时都被一群热衷跳舞的中老年人占领了,她们是这样的热情,以至于吃完晚饭不用谁提醒,准时准点出现在汇合点,只要舞曲一响,马上就会成为夜市边缘的绚丽风景。广场舞大行其道,戏剧社也不甘其后。在环城公园,在城市街头广场,锣鼓一响就能开唱。相比较而言票友们更安稳些,唱念坐打有板有眼,不像广场舞那么疯狂,看这些人演唱很有点鲁迅笔下社戏的味道。这里更是老人的世界,拿个马扎就能看它个昏天黑地,高兴了就随着演员吼一嗓子:“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这时候台上台下其乐融融,他们玩的就是一个乐呵,掉拍不掉拍的,只要认真学唱就没人喝倒彩,反而热心示范直到彼此满意为止。也有老人带着孙子来看唱的,孩子就会随着鼓点扭动,想想也挺好的,四平调大平调属于“濒危物种”,让孩子陶冶一下,说不定未来的戏曲人才就从这里养成呢。

发展到如今,夜市的内涵已经从传统中脱胎换骨了,人们赋予它更多的功能,并且给它取了个高大上的名字:夜生活。 夜市越来越兴盛的同时,管理不能跟不上,为此有关部门出台规范性文件,从场地到经营进行统一指导,这样就避免了经营混乱局面的出现。

“咣啷啷……万达广场站到了,有下车的请做好准备……”牡丹花路灯下,孑然的身影不再那么孤单,夜市正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城市人的消费观,大量农村人在城里买房更是促进了城市夜市的繁荣,而这一切熙熙攘攘的场景都在无声的告诉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足了……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