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散文||【拜年】◆宋海平

 齐鲁文学 2020-08-06


 作者简介 

宋海平,女,祖籍阳谷,现居聊城,聊城市外国语学校在职员工。平时爱好广泛,喜读文学,有多篇文章在报刊及微信文学平台发表。



 拜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当新年的钟声响起,岁月翻开了新的篇章,中国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到来了。说到春节,不得不说说春节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表示对长辈及亲朋好友的尊敬,通过拜年互道吉祥祝福,交流情感,增进情谊。

记得儿时有一年的正月初一,雪下得很大,足足有十厘米深。整个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所覆盖。“瑞雪兆丰年”,这是一年的好兆头。按照传统习俗,到正月初二要去姥娘家拜年。

初二那天,蓝天碧日,空气清新,冷嗖嗖的北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家人起得特别早,父母忙忙碌碌准备着礼物,有肉,糕点,酒等,满满地装了好几竹篮。母亲怕我冻着,又拿出一床棉被放在地排车里,让我坐在里面,盖住全身,抵挡风寒。一切准备就绪,父亲套上家里的枣红大马,载着全家,踏上了去姥娘家的路。

姥娘家距我家有十里多地,崎岖不平的小道和那座必经的破败不堪的徒骇河桥已被积雪覆盖。极目远眺,尽是白色,在暖阳的照射下闪耀着烨烨银光。大地静谧安详,万物都在这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变得宁静,唯有马车碾压积雪的咯吱咯吱声和路上行人的闹趣声时时传来,我们好像来到了一个浪漫的童话世界,愉悦兴奋的我多次从棉被里探出头来,观望一路的美景和三三两两南来北往的行人。经过很长时间地颠簸,终于来到了姥娘的村庄。

村庄的积雪已清扫过半,露出了湿润、暗棕色的地面,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不时在村庄响起,炸碎的纸屑星罗棋布点缀在积雪上,红白相间甚是好看。村中不乏有几个悠闲的男女村民踱着双腿,站在路口,谈笑风生,好奇地打量着进村的人们。此时远远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快步向我们迎面走来,仔细一看是大舅舅,原来他已在村口已等候多时了,见到我们,他马上跟父亲接过马缰绳,嘘寒问暖,互道祝福话语。

下了马车,提着礼品一路小跑来到姥娘居住的小院。姥娘家的小院干净整洁,地下的积雪早已清除干净。两棵光秃秃的枣树愈发挺拔,枣树上悬浮着的雪花,与黑褐色的枝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黑白相间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北风吹来,雪花纷纷飘洒,像洁白的蝴蝶,四处翻飞。鲜红的福字帖了多半个院落,大小不一。“正是一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姥娘和妗子们正在房间忙碌着,看到我们一家的到来,笑面相迎。姥娘一把我揽入怀里,抚摸着我的脸庞嘘寒问暖。走进正堂,屋里收拾的整洁利索,一尘不染,紧挨正北墙的前面放着一张八仙桌,桌子上摆放的香炉正烟气缭绕,灰白细腻的香灰落了一大片。香炉前方摆放的贡品:鸡、鱼、肉、丸子、糕点……齐全美观,香气扑鼻。抬头向上观看,墙上挂着一幅约一米多长、五十多公分宽的纸制家谱轴子。灰暗微黄的纸面上先辈们的名字按照辈份一一罗列,轴子两边的一副对联:父慈子孝一家乐,兄友弟恭满堂春,字体遒劲飘逸,格外醒目。这是姥娘家每到过年都要请出的轴子,表达着对先人的尊敬和怀念,祈求祖先保佑,家业兴旺,幸福安康。

母亲走到屋里和姥娘、妗子们倾心交谈。父亲搬起一把木制圈椅放在堂屋的正门外,母亲搀扶着姥娘让她坐下。父亲在前,哥哥们在后,在姥娘面前毕恭毕敬地站好后,父亲真诚地看着姥娘,双手作揖,双膝跪地,对着姥娘连连扣头做拜。哥哥们随跟着父亲的动作一一效仿,小小年纪的我被父亲和哥哥们的举止逗得哈哈大笑,好像在看一场精彩的演出。母亲看到我的状态,立马招呼我,让我跪下,摁着我的头对着姥姥连连跪拜。此时的姥姥面带微笑,满面红光,满满的幸福溢于脸庞。家人们对姥姥的叩拜体现了中华民族对长辈的孝道和尊敬。这一叩拜胜过对姥姥千言万语感恩的话语;这一叩拜,是我们一家对姥姥辛苦的付出和操劳表达的感激。给姥姥叩拜完毕,我和哥哥们高兴地接过姥姥和妗子们给的压岁钱,放入棉袄内兜,盘算着如何消费!

一股浓浓的烟火味道飘来,扭头一看,原来大表哥正在院墙的一角点起一堆柴禾,咔啪咔啪的柴禾声伴随着火苗窜起,烟雾升腾。大舅舅马上招呼我们去烤火,瞬间身上的寒意全无。烤完火,进屋坐下,大妗子端来了热气腾腾、清香四溢的馄饨,这是姥姥提前给我们加的一次午餐,让我们充饥抵寒。我和哥哥们狼吞虎咽吃完,还意犹未尽,在多余的一碗里再吃上几个。

给姥姥拜完年,父母还要去未出五伏的三舅爷和五姥爷家一一拜年。表哥前面带路,我和哥哥们蹦蹦跳跳着紧紧跟随,每到一家听到的都是温馨的祝福话语,过年的客套话说了一遍又一遍,而我衣兜的压岁钱、糖果、瓜子也是塞得越来越满。

午饭时间到了,舅舅们在小院点燃起一挂长长的鞭炮和几个大大的响雷,瞬间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震耳欲聋的响雷,直冲云霄,响彻云天。等到响声停止,早已躲在房屋里间的我和哥哥们马上跑出屋外,争先恐后捡拾没有被点燃的哑炮,然后把它们一一剥开,把火药倒在一张纸上,表哥小心翼翼用火柴点燃,瞬间火光燃起,夺目刺眼。等到燃烧完尽,留下一片黑乎乎的灰沫。这浓浓的烟火味和我们的欢声笑语在姥姥的小院久久飘荡、回响。

今天真是年味浓浓,四处飘香。姥姥和妗子们一手的好厨艺,让这一天的午餐更加丰盛、可口。海带炖肉,油煎白菜肉丸,炸耦合,凉拌小菜,绿豆丸子粉条汤……特色的农家美食,百吃不厌,回味无穷。一家人围坐在姥姥身旁,举杯痛饮,叙着家常,憧憬着新一年的美好盛景。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积雪上反射出晶莹剔透的彩光。一天的欢愉时光总是太短,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们恋恋不舍和姥姥告别。枣红马特别的卖力,在父亲“嘚驾,嘚驾”的吆喝声中拉着我们,竖起毛粽,奋力四蹄,踏上回家的路……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岁月的变迁,尽管人们拜年的方式有所改变,但这一传统节日的寓意没有更改,这一好的习俗也在一年又一年的轮回中交替着、延续着、重复着,像一坛陈年老酒,愈发浓烈醇香!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