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作家||【小屋里的守候】◆陶静

 齐鲁文学 2020-08-06

作者简介

陶静,安徽省淮南市人,大学文化,淮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恣意钟情文字的脉络,用墨香滋养心中的清幽。作品见于《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新安晚报》、《淮南日报》、《淮河早报》等多家报刊杂志。作品《城市记忆》荣获《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2017年度优秀作品三等奖。作品《下雨的时候》荣获《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2019年“我爱祖国,人间至情”大型征文活动三等奖。作品《我在颍州西湖等你》荣获《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我和我的祖国——不忘初心使命,建设秀美颍州”大型主题征文活动三等奖。著有散文集《飞花漫漫》。散文集《飞花漫漫》荣获第二届国际东方散文奖优秀奖。

-作品欣赏-

小屋里的守候


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蔓延,这个春季承载了无尽的伤感。武汉病了,许多地方也病了。为了支持武汉抗疫,为了接受祖国召唤,我已经卷曲在自己的小屋里,守候许多时日了,辗转难眠,有一种揪心的感觉。

这种守候,宛如一场梦。这个守候,又宛如春天般爱意绵绵。

我在等待祖国的消息,把小屋当成自己的舞台,每天在舞台上唱歌,跳舞,做体操,自娱自乐。我在等待武汉的消息,把自己手中的笔当成武器,书写那些战斗在一线的可歌可泣的医务人员。我在等待我的家乡的消息,我想让那春雨里飘落的花瓣,变成一个个洁白的口罩,送给家乡的所有人,让他们免于病毒的侵害。

本来,我是很喜欢待在家里的。可是此次的小屋里的守候,心情却是难以言说,焦虑,担心,无奈,揪心,温暖,总是伴随着我的每一天。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蔓延,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震撼中华民族之心。我们的城市病了,我们的人民病了,全国是一盘棋,全员行动,我们必须同心协力与病魔较量。安静守护,在家不出门,就是我们的任务,就是我们的责任。家,是退守的最后堡垒,家,是抗击疫情的最后战场。

我们的院士钟南山,已经是耄耋老人了,可是他还战斗在一线,他是我们依靠的一座山,他是国家挺起的脊梁,他是我们的榜样。他不断地告诫提示大家:“目前,疫情并未到达拐点,关键任要做好早发现、早隔离。”这是全国人民听到的最有权威的话语,也是最有温度的话语。

新型冠状肺炎的肆虐,武汉的兄弟姐妹倒下了,倒在病床上,倒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关键时刻,我们的白衣战士冲到了第一线,我们的专家学者冲到了第一线,我们的志愿者冲到了第一线。那些白衣战士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每天重复同一个动作,不分昼夜地与死神较量,用尽全力在挽救同胞的生命,治病救人不计报酬,意志坚强,信心笃定,在他们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救人,救人,救人。

我在小屋里和他们并肩战斗,我在小屋里等待武汉传来的消息,我在小屋里等待全国各地传来的消息,把揪心转为喜悦,把无奈转为动力。让如磐石一样的病痛,不再重压我们华夏儿女。有时,小屋里的守候也充满着一种幸福,小屋里的守候充瞒着春花烂漫。让我们把信心涌向武汉,把爱涌向武汉,把深情涌向武汉。

遥望星空,夜已渐深,逆行的白衣战士一定还在忙碌着。他们可是八零九零后的年轻人,他们还是“小可爱”萌萌的样子。疫情扑来,他们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坚毅勇敢的战士了呢?那个驰援武汉三天的护士肖思孟,毅然决然地剪掉自己的一头秀发,引领了这个时代最时尚的发型。我担心,他们会受伤,会劳累,会被感染。可是,从他们坚毅的脸上,看到了他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在用血肉之躯去勇战疫情,一天一天的幸苦,让许多同胞的生命安然无恙。

我多么想,把后方的一种温暖,送给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让他们战胜病魔,早日归来。送给那些在抗疫一线的专家学者,让他们注意休息,不再疲惫。送给和我一样在家守候的同胞,让他们不再揪心。送给华夏大地的每一个人,让祖国大家庭春意盎然。武汉安好!祖国安好!

窗外安静的出奇,小区楼道里看不见出行的人。但路两边碧绿的香樟树里,还不时传来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有的还起落在我的视野里,给封闭的小世界带来了一丝生气,让我欣慰得一塌糊涂。阴雨绵绵,蓝天已不再那么蓝,悠悠的白云也不见了踪影。春风度过了玉门关了吗?

今天的等待似乎更加暗淡,想起了明天的元宵节,不能和亲人团聚,一个冷清的元宵节,我不敢想象。

对面楼房的窗子打开了,被憋得着急的一对大人和小孩,对着阳光的方向,大声地隔空喊话,可是对面的窗子里却无人应答,他们只好作罢。

沏一杯茶,端在手里,袅袅热气升腾,给我带来了一丝慰籍。窗外那热烈开放的腊梅,不是预示着春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了吗。我默默地看着武汉的方向,默默地祝福那些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明媚的春光弥漫大地之时,就是你们归来的日子。

大清早,去单位值班,小区里静悄悄的。大门口的桌子上放着一只喇叭,不停地播放着那封《致市民一封信》,温暖入耳,流淌着关怀。告诫大家注意事项,如有症状,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会有人来帮助你。可见,后方抗击疫情的工作做的更及时、认真和细致到位了。走出小区,路上几乎空无一人,所有的娱乐场所都关闭了热情和欢乐。

守候的日子还是在小屋里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当我心情低落时,我会想,有武汉抗疫一线的专家、医务人员在奋战,我的心里就有一种温暖备至的感觉,有一种春回大地的感觉,有一种阳光照耀柔柔的感觉,有一种在茵茵绿草地看大雁归来的感觉。

多想去河边走走,吹吹春风,听河水哗啦啦地向东流去的声音。多想去山上看看,去看迎春花开,去看老树冒出的新芽,去看梅花香之苦寒来,去吸收大自然的味道。但我必须忍住,我知道,在这特殊时期,中华儿女应该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各尽所能地打好这一仗,为祖国的宁静,为祖国的春天,而坚守,而等待。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祖国尽一点微薄之力吧。

打开电视,我看见还是那些逆行者的伟大身影。累了,倦了,依然还战斗在抗疫一线,为我们保驾护航,让我们安然无恙。人民没有忘记你们,我们没有忘记你们。医院门口,远远的,堆放着送给医务人员的方便面、火腿肠、牛奶、口罩、防护服。虽然,这些东西不值钱,但这是后方人民的一点心意。

面对武汉缺少医护人员的情况,国家及时从各地调派医务人员,他们正在赶往武汉的路上。在武汉,辛苦的建筑工人,每天只睡三小时,快马加鞭地赶造一所新型医院,解决病床紧张的问题。一架从国外飞来的飞机上,空无一人,座位上却满满堆放着他们捐给武汉的各种医用器材,上面写着:中国加油!武汉加油!这难道不是雪中送炭吗。

人民的总理来了,院士李兰娟来了,白衣战士来了,人民子弟兵来了,自愿者来了。从他们笃定的眼神里,我读懂了信念、期盼、圣神和从容。

还有更多的好消息,裹夹着丝丝春雨悄然而至,更加引人振奋。

一位父亲坚决要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武汉抗战第一线,这是一种令人感动的大爱,大爱无疆;演员周杰捐两万斤大米,引起极大地反响;孩子们虽然不能去学校,但也可以在家上网上学校,免费听取名师讲课,不会耽误学业;国家修订和完善了一线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标准和规范出台,进一步确保了战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的安全。各地通报出院病人,武汉出院298例,河北16例,安徽34例,多么暖人而又振奋的一组数字。

透过这些感人而又温馨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战胜疫情的曙光。让我在小屋里的守候不再那么难熬,也让我在小屋里的守候呢更加有意义。我坚信,在很长很长时间以后,所有的一切付出定会意义非凡,别致流远。

今夜,我依然在小屋里守候,今夜,我静静地在小屋里想你,想那些战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想那些人民的子弟兵,想那些全国各地赴武汉的志愿者。让胜利的曙光驱散古城的寂静,让幸福的笑脸驱散古城的灰暗。让望月台的梅花美丽绽放,让居园茅亭的琴音历久弥新,

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没有一个春天是不会来临的。

阳光已经从东方冉冉升起,小屋里的守候,一片曙光,一片明媚。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