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作家||【锦秋正青春】◆陈永往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陈永往,曾用名陈向往,笔名汪洋孤舟。现就职于国网晋江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晋江青年文学协会会员。近十余年来先后在中国电力报,国家电网公司亮报,晋江经济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散文与杂文上百篇。2009年8月荣获第一届泉州晚报主办《温陵亲子博客大赛》二等奖;2011年《我送母亲上大学》一文荣获晋江经济报“我与晋江老年大学”主题征文比赛二等奖。2019年5月首次出版个人随笔文集《一往情深》。

-作品欣赏-

锦秋正青春


——读李锦秋作品有感


我与李锦秋老师因文学而结缘,因出书而续缘,因爱好而惜缘,因追求而梦缘,就一个缘字,却是妙不可得!
近日拜读了李锦秋老师的新作《时光未央》,感觉锦秋兄文学之船又要扬帆启航了,看他的散文诗写起来得心应手,信手拈来,恰到好处,令人难忘。散文中的好几篇章如《绿皮火车从青春驶过》,《命之印象》,《我的母亲》,《蕃薯味》,《别有蝉声》等好多篇章细细读起来,娓娓道来却又别有一番滋味,因为我也同样来自农村,年轻时候苦读了那一阵子书,只不过为了早日脱离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底层生活,深有同感,感同身受。
时间仓促,晚学捧得新作后连夜赶读,就是想写篇读后感,取名且叫《时光未央,岁月静好——锦秋正青春》。锦秋兄很多文字的斟酌与引经据典方面,确实很值得我学习再学习。看了他的作品集,感觉心里自形惭秽,我还处于文学创作的初级阶段,李锦秋老师已经是走在精益求精的高级创作行列了,文学路上有先后,我时刻鞭策自己无论何时都要见贤思齐,向他学习!读了《时光未央》这篇文章,从他孩提时候抓周写到求学、工作、生活,他对文学的爱好日渐浓厚又历久弥新,我在书里遇见了一位文学青年从远方漫步而来,轮廓越来越清晰,意志越来越坚定,他就是您锦秋兄。文集中写了好几篇罗山的梧林村与深沪湾的海边,因为锦秋兄先后在深沪中学、罗山中学教书育人,他对第二故乡的情怀同样的深似海。书中《疼》写起了他的初中老师带他去看牙疼的痛苦经历,令令我对这位乡村中学的吴老师肃然起敬,因为有爱,大爱暖人间!
看了他的文章,感觉我与他的距离不止一趟绿皮火车远。确实如此的,术有专攻,业有门道。文学创作功力不仅要功底,更要有累积。我就很佩服小说家,能把普通人的心里与善恶刻画的那么准确到位,我目前只是限于写自己的故事,身边的人,可能仅止于我个人的故事与悲惨经历多多少少有感动到他人,文学创作之路相差甚远了,学习空间还是相当大。
读了书中的《焉得谖草》,忽觉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为了儿女,她们总是无怨无悔,任劳任怨。母爱柔情似水,也似山因为父母恩重如山呀!我再一次被书中文字所感动了,因为感同身受!文集中的好多篇散文真的是令我看了一遍想再看,因为写的真,情也深!诗歌对我而言,属于外行人门外汉,看起来多少会有点儿仰望星空的感觉。
从笫二缉他写的诗作里,我看到了诗人对时光的眷恋与故乡的厚爱:向晋江,安平有座五里桥,金井那些海和湾,当我在深沪湾,有山名曰紫帽,故乡的风泛起微澜,迎面而来,习习而吹,令人舒畅。要读懂他人的书,写出自己的感受,没有捷径,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
笫三缉中有篇冷芒或血芒——《星天的清响》读后感中这段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我们应该向诗人致敬,也许是他们相信真相和真理而执着的追求,用情环和人性的光辉,为我们展现出相信生活,追求美好的风景。感谢诗歌,感谢诗人!借此机会,我也要感谢晋江文坛先进,让我知道文学的天地有多宽广。
书中开篇《梦幻磁灶窑》散文诗足以可见锦秋兄文学功底之深厚,看了附录名家所评,也是极力点赞此篇,他的文学收获真的是实至名归。从他的书里,我们还能看到他对亲人、朋友、父母、同事、乡土的真挚的感情和热情如火的心!序言中任老对他的为人处事称赞也颇多,做事先做人,有了这么好的做人,何愁做啥事成不了?后记中锦秋兄提及个人文学创作的艰辛历程与此书出版的由来,令我深感业余文学爱好者的路途有多艰辛,突然想起晋江文坛的先进好友在我首次出书后,正想一番踌躇满志之时,送给了我一句话“文学,当业余爱好,玩玩就好。”令我猛然惊醒,原来我只不过是文学大海里的一粒沙,在文学的海洋里会显得多么的渺小。然而,锦秋兄与我不同,他与生俱来对文学的爱好与执着,他的文学专业与功底,我始终坚信:有一天,他终将成为他心目中的自己!
时光未央,岁月静好!锦秋正青春,祝愿他的文学之船一帆风顺!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