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散文||【金都观海】◆赵廷河

 齐鲁文学 2020-08-06


作者简介

赵廷河,笔名伟伦,男,汉族,196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山东省高密市人,现供职于高密市司法局。高密市作协会员、潍坊市作协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劳动保障报》《大众日报》《联合日报》《潍坊日报》《中国农村金融》、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散文网等各级各类报刊及新媒体发表散文、随笔等作品共180多篇。有的作品收入《山东散文选》《美文天下·中国旅游散文优秀作品集》《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作品选集》《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精品集》(第四、五、六卷)等书籍,有《梅岭翠竹》等获奖作品10余篇。有《天寒又见梅花开》《黎明静心听鸟语》《一株棕榈》等散文被选为中学生期中(期末)语文考试试题或高考语文限时集训专题。


 金都观海        

炎热的夏季,难耐的季节,似乎每个汗毛孔都要和空气作对。
“有水则灵,人类尚海,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大海的向往”。朋友说,去海边吧!是哦,在喧嚣的闹市待腻了,不妨到海边去看看截然不同的纯天然风光。
炎炎周日,我与妻在朋友的陪伴下,一同驱车来到濒临渤海的招远市滨海辛庄。
招远的海啊,无限的温柔,无穷的诱惑。它能将漂泊的人儿推上岸,好不惬意。在此时,我投入大海的怀抱,体味一份亲近之美,这是梦寐以求的事。
我不知道海边的沙滩可是我的温床,我向往那变幻无常的大海。浪花就像女郎裙袂的蕾丝花边,欢快地唱着蓝色的多瑙河。我的眼里映射着大海的波澜,可又有谁能阻挡我眼里的向往。
“沙滩是大海永远的情人,海水热情的拥抱旷日持久,一如沙滩对脚板的亲吻始终如一。”(谭书琴语)我与妻站在海边张望着海天一色的高阔深远,期盼热烈拥抱我们的港湾。当我听到《大海啊,故乡》这首歌的时候,我仿佛觉得大海就是我的家。这时,海风旁若无人地拂动着妻的裙袂,她的长发禁不起海风的热情,终于躲藏至背后飘散。海风荡漾起我的衣衫,我听到海浪的呼吸,那是海在呢喃,海在耳语,海在反复徘徊,像是恋人间的对话,低语着儿女情长。
脚下,松软、潮湿,不沾一丝尘灰的细沙,撩逗着人飘忽的触角,似爱人的手。旁边众多的游客穿着游泳衣,戴着救生圈,踏浪嬉水。浪花一排排地过来、回去,笑语和着浪花的碰击声盈悦耳际。我陪妻一同换了泳衣,在海边较浅的地方下水。我的身体刚入水中,不由地产生一种清爽、奇妙的感觉。
招远市西北部的滨海辛庄镇有15公里的海岸线,烟波浩淼,一望无垠,这里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走进金都招远,就像走进一幅画。五月樱桃熟了的时候,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他们深深沉湎于这片海的安详、静谧,乐不思蜀,就像各种鱼类,沉潜于渤海之水。那种兴奋,那般悠游是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凡是来金都招远的,无不对这里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叹为观止。“一海、一湖、三河”(即:渤海、淘金湖、界河、淘金河、诸流河)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和睦相处,就觉得像天堂一般优雅、宁静、恬适、和谐,造化天工,无与伦比,得天独厚,这才是真正的人间天堂。
走进雨季的海边丛林,空气清新,风景宜人。漫游丛林,宛若到了绿色“氧吧”。空气之清新,环境之幽静,心情之平和,真是物我两忘,宠辱不惊。到了竹林深处的小木屋前,游客们互相拍照留念。若非亲眼所见,我还以为,这是一处历史久远的古代自然景观呢。漫步丛林,我仿佛听到天风呼啸,海涛轰鸣。这时,我想起宋代诗人赵汝愚的诗:“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从这里,我感受到了大海的自然魅力和它的盎然情趣。
是水的灵动赋予了金都招远一份灵气。诚然,招远,早已是海的一部分,他的人民也有了海的精神。他们在海的怀抱中拼搏奋进,锐意进取,创造辉煌。于是,我听到了海水的声音,夹杂着机器轰鸣,龙腾虎跃,欢声笑语。
其实,大海原本是阔大而浩渺的,也许是招远改变了它的性格。都市化、现代化、科技化,正在将招远市的滨海改变着容颜。这里的滨海五龙广场、春雨旅游度假村、海景房、铁路复线改造、飞机场、黄金海岸线、春雨陆岛交通旅游码头等项目陆续开工,突出“金镶玉” “如意滩”等主题特色,力争构建蓝色后花园,打造金都会客厅。千帆竞发的热浪,将这一扇窗口向全世界敞开了,一座滨海新城即将拔地而起。一个人工气息浓厚的喧嚣沸腾的金都之海,初露端倪。
大海的潮起潮落,风浪西去东向,使得沿海生活充满了丰富的广阔无垠的可能性,始终处于一种现在进行时态。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