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课桌·书房 记得小时候,因为我是我们四兄弟中的老幺,自然格外地得到父母的疼爱,哥哥们逢事都让我三分。另外我凡事都听父母的话,一点也不淘气,学习成绩也不错,我是家里公认的宝贝疙瘩。 我在无忧无虑中度过了童年。那时我家里的生活水平很低,一年中大都都只能吃高粱米和玉米面的窝窝头,但是我却可以吃上锅里唯一的白面馒头。常常把仅大我三岁的三哥馋的直流口水。 我从九岁开始写日记,坚持每日一篇,写完就让父亲批改,用意就是以写日记的细微进步赢得父亲的赞许和奖励,不时会得到一册小人书。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我12岁上了小学五年级时。我渐渐对这种赞许失去了兴趣,只让父亲看作文而不让看日记了,因为我的日记里写了一些自认为是“秘密”的东西。 并且我心中突然“萌发”出一种愿望:迫切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抽屉。因为家里人多,抽屉大都是一家人共用的,放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要占为己用,很害怕遭到家人们的反对。 可自从有了这样的念头,就再也摆脱不掉了,并且愿望越来越强烈,以至于吃夹了香油的白而馒头也畎不下几口。母亲以为我病了,用手摸了摸我的额头,当然不烫。问我是不是那里不舒服。我摇了摇头。母亲急了,回头厉声责问哥哥们是不是谁惹了我。我不想让哥哥们背黑锅,才鼓了鼓勇气,对母亲小声说:“娘,我想要一个抽屉,一个我自己专用的。”母亲愣愣地望着我,没有说一句话。我这被看得浑身象有蚊虫叮咬一样不对劲,连忙又解释说:“只要你答应,我以后情愿和你们一样吃窝头。 晚上,我听到母亲同刚下班回来的父亲小声商量着什么。第二天,母亲清理出一只小抽屉。父亲给这个小抽屉安上了一把小锁,把钥匙递到我手中,然后用手拍了拍我的肩头。 转眼我就要从小学升到初中,要离开所在的村,到镇上的中学云读书。可我们村子位于所属新圣店镇的边缘,有镇子上十几公里远,而离另外一个乡镇的后屯中学只有2公里。于是父亲特意托人,想把我转到后屯中学。 后屯中学的老师答应了我的转学要求,可有一个条件,就是因为班里没有多余课桌,需要自己带一个桌子,才能去插班上课。 父亲咬了咬嘴唇,二话没说,回到家,把家里的小饭桌收拾出来,向邻居木匠借来工具,自己动手进行改造,将饭桌改成了一个小课桌。用自行车运到学校里。在初中一年级,我就是每天在这个带着饭菜油渍和香味的“课桌”上,写下自己一行行文字,记录下自己的青葱岁月。 三年后,我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夏津县一中。高中毕业后入伍到了武警部队,后来从山东泰安支队调入北京工作。又经历了从住办公室没有一扇属于自己的窗子,到分配住三户合住一套房子,一居室、二居室,后来有到更大的房子的人生经历。在装修新房时,我和妻子商量:除了我们主卧室和女儿的房间,要给我一个书房。得到妻子的同意,我将一个较小的房间,改造成“榻榻米”式书房,墙上装上一排排书柜,床的一角可以升起成为书桌,可以坐卧倚靠读书写作,还可以放下去变身成卧床。虽然面积很小,但我很知足,人生40多年,我经历了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成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们把它布置得很温馨,成为我读书学习,思考写作的“主战场”,每天都徜徉在书海里,象一条自由自在的鱼,享受着知识和社会的阳光雨露。 上中学的女儿时不时来“侵占”我的书房,我把从小时候拥有小小抽屉、用餐桌当课桌,从没有一扇窗户、到拥有了自己小小书房的经历和心理历程讲给她听。她瞪着大眼睛认真地说:“老爸,等我将来长大了,一定给你建一座拥有图书馆和游泳池的大房子,让你有更大的空间去知识海洋里遨游。我盼望着,郑重地点了点头,和她用手指打勾并盖上手印,因为我相信随着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