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亲 我的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没有什么爱好,不吸烟,不喝酒,不会打麻将,不善言辞。唯有勤劳、俭朴、诚恳、热情。已经七十多岁人了,还是那么节俭,还是那么勤劳,还是那么能吃苦。父亲的生活中,总是这样:省吃俭用,勤俭持家,乐于助人,多劳动、多挣钱。 平时的父亲,地里、家里,里里外外,整天忙个不停。虽说现在农业机械化了,可父亲还是那么忙,顾着地里,还做着村上的环卫工作,空闲时间还打零工。只要是能挣钱,从不怕苦、不怕累。能挣到的钱就尽力来挣,挣了钱还不舍得花。从不浪费一点东西,总是能省就省,钱能不花就不花,总说钱还有更多的用途,还有很多的事需要钱。 这不,勤劳习惯的父亲,最近又找了一份看门的工作,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块钱,轮流值班,符合他的心意。按说这个年龄了,看个门也行,可就怕他歇不好、吃不好,他执意这样,说了也没用。 每次父亲值班,我特别不放心,问他吃的怎么样?他都说很好,可每次看到的都是馒头、咸菜。 多少次和父亲聊:都这么大年龄了,不用再为很多事操心了,得高兴的生活,别因为省几个钱委屈自己,该花就花,吃好喝好,穿暖穿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这是资本。身体好了,不用跑医院,不受罪还省钱。对于钱,对于生活,一定得想开、看开。后辈都可以靠自己的能力生活,省给他们钱花,让他们滋生惰性,不利于他们的成人成才。让他们个个独立,努力奋斗,才是对他们大的激励! 跟父亲谈了很多次,每次都说:想开、看开,改善生活,到处去散散心,只求有个好的身体。答应得很好,可实际上,吃的还是那么简单,穿的依然那么破旧。新衣服,总不舍得穿。好吃的总舍不得吃,不是放得过期了,就是牢牢地冻在冰箱里。不管是什么时候要给他买东西,总说不用。要是不让他知道给买回去,一定又是一顿唠叨,嫌花钱了,嫌不会过日子了,不该花的钱也花?这么贵的你也买?我们村上谁谁谁买的多便宜。 我知道,父辈们从小生活贫困,受穷受怕了,不敢有半点浪费,宁可委屈自己,不想半点奢侈,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这种体会,不是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所能感觉到的,无法替代的亲身感触! 父亲自己生活节俭,对自己很苛刻,对别人却是很宽容,很乐于助人,帮助别人从来不辞辛苦、不惜余力,无论是出钱还是出力,再苦再难,都竭尽所能。答应别人的事,一定会尽心尽力,不为回报,只求心安。 虽说现在社会,不再是那个贫乏的年代了,依然难以改变父亲的节俭。父亲这难改的习惯,原来有些不理解,而细细思量,一个贫苦年代过来的人,到了这个年龄,不都这样节俭?这不正是最优良的传统吗?这个勤俭的习惯,不正好是每个人需要具备的?这也不正是现在倡导的厉行节俭吗?不正是现在社会需要的新风尚吗?辛勤劳作,竭尽所能,发挥余热,这不就是奉献精神?这不就是当今倡导的人尽其责吗?不辞劳苦,乐于助人,这不就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吗? 徒然,父亲的形象高大起来!仰视自己的父亲,我感到骄傲!父亲是我学习的榜样,父亲的品质,我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勤俭持家,避免浪费,是社会大德,人人节俭,社会避免浪费,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中国这个14亿人口的大国,节俭之风盛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极其有益。人人都能做到,认真负责,国家和社会才会更好!人人都发挥余热,就能给社会减轻负担,给社会多做贡献!老有所为,才能老有所养,竭尽全力,能量满满,社会更和谐。 慢慢地理解,深深地感谢。感谢父亲给我榜样的力量,让我更会做人,更能养成美好品德。父亲伟大的人格,给我真善美的标准,让我看清,什么是美好,什么是应该做的。我一定好好学习父亲,做一个勤劳、善良、节俭、乐于助人的人,做一个尽心尽责、无愧于人、无愧于心的人! 感恩父亲!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