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作家||【滕王阁与八大山人】◆方华强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方华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发表散文、诗歌数百篇(首)。曾获全国散文评选“精锐奖”,入选《中国当代散文精选》;诗歌获全国诗赛奖,入选《中国当代诗人辞典》《中国诗库力作选》《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中国诗人名录》《散文诗精粹》;诗词入选《兰亭杯全国诗词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等。

-作品欣赏-

滕王阁与八大山人



二十多年前,我在江西财院学习的几年里,有幸多次登临滕王阁,游历八大山人书画馆。

重建于八十年代末的滕王阁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阁高近60米,共9层。临风的高阁,扼赣江、凭抚河,压江挹翠、巍伟壮观,碧瓦重檐,衬托出“瑰伟绝特”四个金色大字,王勃的《滕王阁序》镌写在精致的大理石上,更令人叫绝的是,正门两旁镂刻着毛泽东生前手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镏金巨联,他老人家的十四个矫若惊龙、腾如仙鹤的狂草,将王勃的诗情画意作了完美的诠释,并赋予了崭新的精神风貌。

每每凭阁远眺,总能生发联翩的浮想。历史上的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为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深秋,时任洪州都督的阎伯屿在滕王阁上宴请宾客幕僚,而王勃恰好南去交趾省亲,途经洪州,因而赶上这次宴会,并籍超群出俗的才情,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俱全的氛围中,挥洒出千古绝唱《秋日登洪州府滕王阁饯别序》,时年二十六岁的王勃,正步入人生的青壮年时期,理想与现实的抵牾冲突,使他时而“遥吟俯畅,逸兴遄飞”,大有襟江带湖的气势;时而又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他伫立在滕王阁上,衣襟飘拂、文思奔涌,他在理想主义的古琴上奏响了他的高山流水,敞开了他热切的心扉。然而“有怀投笔,无路请缨”的他,终究还是在“舍簪笏于百龄,奉昏晨于万里”的喟叹中,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他对着临窗的江水,感慨物换星移、水流无声、人生苦短、世事无常。但王勃内心深处的理想主义光芒,以及由此烛照的邺水朱华,依然感染着人们的心灵。木结构的滕王阁,也因此像楔子一般,楔进古老历史深秀的回廊,楔进我们记忆中,清风脆响、文思烂熳的那段沟回。

滕王阁后经战乱屡废屡建,但最大也只有高9丈共3层的规模,与今天的气势不可同日而语。但我想,阁的大小、规模其实对于文化的内涵来说,它是次要的形而下的东西。只要有王勃那千古绝唱的诗文,便足可以流芳百世,更何况还有伟人的稀世手书,足显文化的深厚,气势的不凡。因此,那金碧辉煌的阁宇,在我看来是不必建得如此壮阔宏伟,也许再单薄一些,再简陋一些,更有亲和的气息。试想,夕阳斜照,赣江浮光跃金、芦苇起伏、白鹭翔集,几叶扁舟传来渔民欢快的号子,你背依滕王阁那玲珑的剪影,抚栏远眺,江风扑面,视线为之一爽,心胸为之一阔,不是更具经典和纯粹的美吗。而那些省下来的砖瓦,或许又可以派上新的用场。每每这样想着便又匆匆赶往青云谱,去寻访那里的八大山人书画馆了。

青云谱原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道院。相传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周灵王太子晋到此开基炼丹,创建道场。西汉时南昌县尉梅福弃官隐居于此,后建梅仙祠。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朱耷前来寻访先贤遗踪,并在原有道院基础上进行重建,改名为“青云圃”。从此,朱耷便成了青云圃的开山祖师。

对于书画艺术,我只是一点雅好,但我却非常爱那里的清幽和简约,那粉墙黛瓦素朴得像普通的民居,我轻轻踏着芳草,穿过高大的古木浓柯。屋子出奇地静,仿佛几百年前雅号为八大山人的朱耷正在和衣小憩,笔墨未干的荷叶上,一只蜻蜓还眨动着当年的眼睛,环视前来观赏的今人。这位明朝的王室之胄,亦僧亦道,亦书亦画,他拒官宦于千里之外,行吟草泽,笔耕茅庐将智慧和思想的图腾泼洒于洁白的纸上,让后人的目光去感受那些流动的清泉。八大山人长于水墨写意,他的山水画,近师董其昌,远承董源、巨然,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挥就,而浓淡疏密、虚实远近,笔笔契合法度;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深受沈周、徐渭的影响,更具有他的个性特征,其用笔较方硬,画中常表现出孤傲之气,突出特点是“少”,用他的话说是“廉”。

在草地的深处,八大山人的一尊塑像,款步在一块麻石上,他举目远眺,仿佛在寂寞中企盼远方的朋友。塑像边,有一小亭,亭中的美人靠上,坐着几缕清瘦的风。这一切的一切,宛若世外的桃源,通幽的曲径,心灵的野渡。也许真正的艺术之树总是长在寂寞的土地上,一切的浮躁,只能是泥土中的砂砾,必须一锄一锄地刨起,扔到远远的视线之外……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