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作家‖【忆端午】◆高盾盾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高盾盾,女,延安人,西安市临潼区临潼中学教师。爱阅读爱生活,坚持以我手写我心,曾有《“小桃树”忆奶奶》《班主任“求学之路”》《怀揣梦想,砥砺前行》《分析<雷雨>节选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等文章发表于语文在线初中版/高中版、教师报、语文课内外杂志等。

-作品欣赏-

忆端午



说起端午,首先会联想到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想到他行吟江畔的孤独与痛心,想到他对楚国矢志不渝的初心和纵身一跃的豪情壮志,以及历史长河中人们对他的思念之情,让我们不禁要掩卷叹息。

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全国各地会有包粽子、插艾草、赛龙舟和绑五色绳等习俗。而在我家对于我来说,端午包粽子不仅仅是纪念屈原这样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我对奶奶特殊的记忆。

说起包粽子,每次都会在端午的前一天早上将粽叶和绑绳在开水锅里加工,煮到粽叶由绿色变成褐色,绑绳由硬变软即可。同时也会用大小不一的盆分类泡好包粽子用的大米、小米和红枣。等到中午时分奶奶就会坐在小板凳上开始包粽子,周围摆满了粽叶、绑绳、粽子米和红枣,旁边还会放置一个竹制的大篓,用以盛装包好的粽子。只见奶奶左手拿起一片宽大的粽叶,用食指与中指夹住粽子的一端,然后右手执另一端向左手方向旋转出一个漏斗的形状,确保底部形成尖嘴的形状且没有空隙。在第一片粽叶的基础上,继续在其外围中上方依次类推套出一个又一个的漏斗,两三片粽叶之后就会呈现一个完整的漏斗,粽子的外形包裹好之后,紧接着就是往里面一边添加米一边洒水,同时也要在粽子的四周错落有致的放入大枣,最后在顶部位置放置一层平整的米粒,粽子的果肉就添加完成了。然后把留在外面的三四片长粽叶整齐的握紧,然后向米粒方向按压,将米粒按压完整以后,还要逆时针旋转一圈,确保粽叶把粽子包裹严实且呈现有棱有角的冰激凌形状,粽子就包好了。包完之后就是煮粽子,首先会向锅里加水将粽子完全掩住,然后在最上方拿蒸馍用的小篦子轻轻压住即可,最后盖上锅盖。先是大火烧开,然后是小火慢煮,灭火后在锅里闷一整晚,等到第二天端午节就可以吃了。

在没有分家之前,包粽子一直是奶奶对家人爱的专属,而且每次都能照顾到每一个人的口味。后来分家了,每逢包粽子,奶奶不仅要给我家包粽子,还要去县城给二妈家包粽子。渐渐的,奶奶就会让妈妈、姐姐和二妈一起跟着学,倒不是奶奶要偷懒,而是奶奶说:“你们现在都不学,等到哪天我不在了,你们连粽子都吃不上,农村人不能让这些手艺活儿把你难住,尤其是女人呀。”那个时候,我还比较小,奶奶就会拿姐姐说事,“你现在啥都不学,等以后出嫁了,我们又不能常跟在你身后替你把所有事都做完,总有些事情需要你自己独立完成,你要学会了,谁还能把你的手艺抢走不成?”我虽小但终究是听进去了,每逢包粽子,我也会挤在包粽子的队伍里瞎掺和,虽然会浪费掉好多粽叶,可是我总要到最后才离开那个好玩的场地,因为奶奶包粽子很有意思,我也学得乐在其中。

粽子好看也好吃,依稀记得那是17年的暑假,我回家特别想吃粽子,所以母亲就提前准备好了包粽子的材料,说是等她下午回来她包给我吃,可是后来却又忙农活儿了,所以我就自己动手,意外的是最后以胜利收工。我感谢奶奶的教导,是她陪着我一直成长,很多东西不是因为我们需要才去学习,而是像现代作家龙应台在写给儿子的信中所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学习乃生存之道。

又是一年端午时节,粽子依然有,可是那个教我品尝端午味道和人生味道的人却早已不再。五年时光,匆匆从指间划过,而我对奶奶的思念却从未停止,奶奶在我心中的模样未曾模糊,我也希望可以一直如原来那般清晰,或许是奶奶经常入我梦来,所以我一直觉得她还活着,她一直在我的身边。

奶奶走了,她的孩子们长大了,她的孩子的孩子们也长大了。而不变的是浓浓粽叶包裹的端午情味道,不变的是老一辈人对年轻人深情的教诲,不变的是奶奶对我们的陪伴和守护,这些不变的生活画面是我们对端午节和奶奶特殊的记忆,因为爱是永恒不变的。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