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磁州窑白釉黑剔花龙纹瓶到底是什么样的?

 新用户99808155 2020-08-06

  磁州窑陶瓷,散发着一种黑白风韵、素淡芬芳之美,流露出一种贴近生活、趣味盎然之美。磁州窑,这个宋以来兴盛于北方广袤土地上的民间窑口,以素雅质朴的民间色彩受到百姓青睐。在崇尚单色釉的宋代,磁州窑偏以白釉黑彩特立独行,跻身宋代名窑之列,在中国陶瓷史上书写出自己的名字。

  常见的器型有:各式的盘、碗、碟、盏、盏托、渣斗、瓶(玉壶春瓶、梅瓶、花口瓶、卷口瓶、瓜棱瓶、多管瓶)、壶、罐、钵、洗、盆、缸、水盂、笔洗、砚滴、镇纸、炉、香薰、唾盂、灯、盖盒,仿古铜器式样的樽、奁等,尤以多种多样的瓷枕最 具代表性。

  在20世纪50年代曾在彭城以东2.5公 里处的临水发现古窑址一处,出土了百余件青瓷。其中部分青瓷碗,碗口均使用了白色化妆土,在化妆土上罩上青黄 色透明的釉。很显然白化妆土的使用,是为了增强胎体的白度,可以说这是五代宋元时期磁州窑瓷器普遍使用白化妆土的先声。磁州一带的陶窑,在隋唐时受当时陶瓷生产主流的影响,除了烧制白化妆土瓷器外,同时也烧制黑瓷、青瓷,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这一时期磁州窑主要烧制一些日常生活日用品,如碗、盘、钵、壶、炉、瓶、罐、盆、枕以及各种小件玩具。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 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 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磁州窑烧制瓷器历史悠久,影响很大,到唐、宋时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窑系。主要窑口包括有河北省磁县观台窑、河南省鹤壁窑、禹县扒村窑、修武当阳谷窑、登封曲河窑、江西省吉州窑等。这些窑口产品在装饰技法和工艺上都与磁州窑相似,或者说都在模仿磁州窑,但因各地的胎、釉、彩的原料不同又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磁州窑烧制的瓷器装饰艺术以黑白对比鲜明为特点,其独树一帜的烧造技术,对我国北方陶瓷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磁州窑从古老的磁山文化陶器源起,至今己有7000余年的历史,到十世纪,以制瓷精美,一跃成为我国宋代北方民窑的代表,当时州以“磁”名,乃窑场之兴盛而扬名于世,并有“十里彭城,日进斗金”和“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美称。

  由晚清景德镇人蓝浦原著、后由其弟 子郑廷桂增补,于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出版的《景德镇陶录》卷七《古窑考》的附录“各郡县窑考”中提到“磁州窑”:始磁州,昔属河南彰德府,今属北直隶广平府,称磁器者盖此,又本磁石制泥为坯陶成所以名也,器之佳者与定器相似,但无泪痕,亦有划花、绣花,其素者价高于定器,在宋代因著,今人讹以陶窑器品呼为磁器不知另有是种窑。蓝浦竟然把磁州窑记载为“用磁石为原料”的瓷器,明显是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