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可能是最美的磁州窑白釉黑剔花龙纹瓶了,不服来辩

 新用户36705257 2020-08-06

  到了宋代,磁州窑开始步入兴盛时期。磁州窑是宋代北方民间瓷器的典范,无论在造型或装饰上都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在长期的陶与瓷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与特征(即白化妆技法),多用统一的造型、独特的装饰技艺构成了磁州窑产品的风格体貌,体现出地方特点、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磁州窑的白地黑花彩绘装饰是在宋末期才逐渐形成体系,磁州窑的白地黑花装饰风格初期的较为刻板和严谨,模板化较重,装饰内容多为各种植物纹,也有彩绘人物纹样,但动物纹样作为主体纹样似乎并不多见。宋末金初至金中期,白地黑花彩绘逐渐成熟,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彩绘器物数量渐多,题材呈现多样化,风格一改以往的刻板,但还未完全脱离工匠气。金后期,白地黑花装饰分两类,一类仍保持原有风格,另一类则充满文人画之美。画面有精心设计和安排,瓷器坯体已完全被当作纸来进行艺术创作,这说明当时的文人画对磁州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汉代磁州的釉陶臻于成熟,魏晋和南北朝时期已完成了釉陶向粗瓷青瓷的转化,开始烧制白瓷。隋唐五代的化妆白瓷在工艺技术上更趋成熟,胎釉蔚为大观。宋代磁州窑进入鼎盛,并跃然成为中国最 大的民间窑系。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把诗词、谚语、警句和文学作品作为纹饰,开启了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具有深远历史价值,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 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 名的汉族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观台镇与峰峰矿区的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叫磁州,故名。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

  磁州窑始烧于五代到北宋前期,宋中期是其发展期,在金代得到了快速发展,到元代,由于烧造方法趋于随便,制作粗糙而走向式微。由此可看到,宋代时,磁州窑胎质较坚硬和精细,一般胎壁见厚,胎色是青灰白色的。元代胎质就不如宋代坚硬了,较粗松,胎色呈灰黄 色。磁州窑的瓷釉大部分是透明白色釉,在器物上看起来,白中微闪黄 色,部分器微闪湖绿色。也有一部分黑釉器和绿釉器。磁州窑黑釉不是纯黑的,而是黑中透出褐色。磁州窑的白釉黑彩器都是釉下彩,黑彩貌似全黑,其实也不是纯黑的,而是在黑中微闪赭色。这种赭色较吉州窑器要显得深些(吉州窑器上更要偏酱红些),但也不到纯黑,特别是在起笔和运笔之处,放大镜下可清晰看出。磁州窑器器物釉面光润,彩上也能见润光。凡彩上无润光者,要谨慎。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着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 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以白釉器居多,这种白是化妆土的白,所以釉面比较匀净,虽白如牛乳,而略有粉质,表面有釉,又较滋润。另有一种白釉有较强的玻璃质感,釉色奶白略带土黄,并有细碎的本色开片。仿品的釉面往往有明亮的火光,给人以浅薄发刺的印象,釉面缺乏滋润之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