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视线◆踏春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谢丽成,河南洛阳人,业余写作。供职于洛阳某科技公司

莱西文学
和古人一起踏春

文/谢丽成

        古代,没有那么多的交通工具,没有熙来攘往的人流,旅游景点也没有那么多的喧闹,青山绿水,乡间野外更是杳无人迹。而就在这幽静的环境里,古人们一边思考,一边怡情,享受着暖阳清风。于是,经史子集上的踏春情景也就不绝如缕。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当曾晳说出他的志向的时候,孔老夫子也禁不住感叹道,我的想法和他一样啊!每当在《论语》上看到这句话,我就很感动。毕竟,在一生不懈奔波,追求探索,谋求自己的主张和学说得到王侯将相承认的孔子心中,不全是“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这些形而上学的东西。春天来临的时候,他也想换上春装,和几个大人小孩,洗洗澡,吹吹风,唱着快乐的歌往家走。踏春路上,大家欢乐的情形是一样的,无论圣人智者还是凡夫俗子。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是吴越王钱镠写给妻子的一句话。妻子回了娘家,钱镠看到宫墙外,桃红柳绿,小径上,野花遍地,在微风中摇曳着身姿,就提笔写下了这句话,“路边的野花已经开了,你回来的时候可以慢些,再慢些,以便能欣赏到这久违的美景”。这是我看到的最浪漫的一句情话。一句话,胜过万语千言,所有的甜言蜜语,绵绵情话,在它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天晴之日,老杜的踏春之行。山河秀丽,风景如画,春风送暖,花草生香,燕子衔着新泥筑巢,鸳鸯在沙滩上晒暖,这样的风景,又怎能不让人心生醉意?老杜还有“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也是神来之笔。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是韩愈在踏春路上。蒙蒙的细雨,湿了道旁的青草,可走到近处一看,青草却无迹可寻。空气中散发着春雨湿润泥土的芳香,一切都春意盎然,野外的景色比京城的如烟绿柳还要妙绝,韩愈的喜悦溢于言表。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堤上,大诗人白居易在踏春。西湖水平如镜,白云低垂,莺歌燕舞,花开凌乱,芳草离离,杨柳依依。这样的景色,被诗人悄悄记下,几经传唱,便成经典。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飘飞的柳絮,在豪放派大文豪苏东坡看来,也是少有的婉约醉人。

  循着古人的脚步,品咂着古人的词句,五千年文化分花拂柳而来,我们能够古人一同感受此情此景。这便是中华文化的穿透力,即使相隔千年万年,一句话,一首诗,便能让我们和古人深深相知。

  “春色三分,两分尘土,一分流水”,春色很快就要归于尘土和流水了,趁着这大好的春光,我们又怎能不尽兴享乐,尽情遨游?走,和古人一起踏春去!




赞赏说明:1、如果觉得作品精彩,请点击底部“赞赏”功能为作者进行赞赏。
2、赞赏的%50将作为作者稿酬,另%50作为平台运营及文学活动。
3、赞赏活动自愿参与,量力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