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在线◆《秦口河的精灵》-邵玉军

 齐鲁文学 2020-08-06
作者简介

邵玉军,男,山东滨州人,热爱文学,业余写作,现供职于滨州市顺东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作品欣赏
★-【秦口河的精灵-★
作者:邵玉军

秦口河的精灵

          -----伞喳子(大苇莺)

当沉睡了一个寒冬的大地开始苏醒,地下万物蠢蠢欲动。随着一声春雷,伴随着淅沥沥的小雨,芦苇冒尖了。

春末,鲁北平原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郁郁葱葱的芦苇占据了秦口河两岸,这就是伞喳子的家。春风掠过,芦苇随风摆动,像是母亲在村口翘首,期盼儿女归来。

4月末,伞喳子如约而至。棕褐色的羽毛,嘴巴尖长,体型比麻雀稍大。每次去河边玩,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见“唧唧、喳喳”,响成一片。当芦苇长到一人多高,伞喳子开始做巢,巢距地面约1米左右,由雌鸟担任营巢工作,雄鸟运送材料。首先选择距离紧凑的几棵粗芦苇,像是我们盖房子的柱子,然后寻一些绳子头或有韧性的杂草,一层一层的编制成一个杯状的巢。伞喳子算是编制高手,巢编的非常精致,又结实。巢做好后,里面铺一些柔软的草,雌鸟就可以产卵了,一般45枚,如麻雀蛋大小,呈绿白色或蓝绿色,麻点颜色比麻雀蛋要深一些。经过半月的孵化 ,小伞喳子破壳而出,雏鸟留巢期约12天。伞喳子父母开始辛苦的哺育,主食蚁、蛾等昆虫,伞喳子是庄稼的卫士。

自然界是奇妙的,但说布谷鸟吧,名副其实的鸠占鹊巢。它不劳而获,既不自己做巢,也不哺育后代,天性懒惰。当伞喳子产卵后,布谷鸟就偷偷的把伞喳子的卵抛出巢外,把自己的卵产在巢里。但奇怪的是,巢内有先前的四、五枚小蛋,变成一枚大的布谷鸟蛋,伞喳子竟毫无知觉,或是查觉了,但作为父母的天性,依旧辛勤孵化,合力喂养。刚破壳的布谷鸟体型比成年伞喳子都大,食量惊人。伞喳子夫妻每天辛勤捕食,精心喂养,齐心协力哺育仇人的孩子。约一月有余,布谷鸟长大了,飞走了。伞喳子夫妻也完成了使命,不知是喜是悲,仍然天不亮就叫个不停,“唧唧、喳喳”,从早叫到晚。

80年代初期,人们得以温饱,但生活还是拮据的很。鸟蛋成为我们期盼的美味,我约上海春、先勇等人去河边伞窝里找鸟蛋。伞喳子非常聪明、灵性,不时变换着位置。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怎能被它所骗。海春说:伞喳子叫的地方一般没有,鸟巢应该就在附近,这是想故意引开我们。我暗自称赞。先勇道:此地无银三百两。“哈,哈”,我们都笑了,当然结果明了,我们收获了鸟蛋。我们煮鸟蛋的情形至今历历在目。现在条件好了,孩子们不必去伞窝里找鸟蛋吃了,市场上鹌鹑蛋多的是,6元一斤,据说还有营养。有时也买点尝尝,怎么也吃不出童年的味道。

凛冽的寒风中,勤劳的渔民还在河边“咣、咣”的艌船;烈日炎炎下,他们在河边烫脚的滩场上扎架子。这些画面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那时的我,就曾想,以后不再走父辈的路,让自己漂泊他乡。现在想想,我的担心是杞人忧天了。如今,人们生活好了,海春起居楼房,出门以车代步;先勇成为驶船行家,年年丰收,家境殷实。我圆了儿时的梦,漂泊在外。

伞喳子是芦苇里的精灵,它是一个游子,时时刻刻留恋秦口河的芦苇----它的故乡-----生它养它的地方。它春来秋去,时至境迁,多少年来从未变过。故乡肯定有它许多的故事,它才如此执着奔走于故乡他乡之间。夜已深,突然有回故乡的欲望,明天周末,带女儿去秦口河边的西堼村,让她认识老家的路。



《现代作家》投稿须知

  

发掘文学新星、培育潜力作者、推出知名作家,是《现代作家》的担当。

投稿须知:

一、栏目设置为诗歌阵地、美文视线、小说在线、散文诗苑等栏目。

四、来稿请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发送,务必注明作者简介、详细通联和本人照片一张。投稿邮箱: Luodaxiong@126.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