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作家◆《紫藤花下》-王燕

 齐鲁文学 2020-08-06
作者简介

王燕,山东莘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师。痴迷文字,醉心诗行。纵身似浮尘,仍拥一怀绮梦。曾有多篇诗歌、散文见诸杂志报端。

现代作家

紫藤花下

作者:王燕

前记

四月晴朗的午后,陪母亲千里之遥前来京城治病。个中滋味非言语可表达。初来时,医院小花园内的花廊上紫藤花开正盛,如紫色祥云飘落人间。心情忧惧、苦闷之时,常抽短暂间隙于花下稍坐或静立,紫色的繁密的花朵给了我些许的慰藉和心情的平复。后来花期渐逝,随着母亲病情的跌宕变化,与紫藤萝的陪伴也日渐稀少,每次都是从它的身边匆匆而过。直至在病房内昏天黑地过了数日,一次偶然出来,一抬头才发现紫花早已消逝不见,只余淡淡花痕于浓密绿叶之间,若有若无,若隐若现……聊以文字记之,虽无痕,然做纪念。

(一)

静坐医院的紫藤花下,浓郁的花香从四方涌来。还未从那些冰冷的脸色和呵斥声中缓过神来,这些紫色的繁复的小花却张着小脸嬉笑着迎面而来。走在这繁华的异乡街道,心中却有着无尽的悲凉。难怪有人说,心境美,即便身走荒凉,也是满目美景,心中怡然自得;心忧戚,即便身处胜景佳地,心中也惶惶不知所处。所幸花草有情,虽无语,却聊慰孤寂无助的心。

(二)

雨后的京城,午后天气晴好。久在病房、多日不见阳光的母亲执意要下楼转转,拗不过她,乘着周末门口无人看管,便带着母亲悄悄坐电梯下楼。来到阳光中,母亲很感慨地说道:“终于看到阳光了!”想到几日后母亲便要接受那无情的大手术,接下来的日子要在痛苦和灰暗的病房内渡过,我的心一阵抽搐。

带着母亲穿行于紫藤花廊中,初来时,紫藤萝花开正盛。密密匝匝,繁繁复复,远看像紫色云朵飘逸人间,阵阵花香随风留连。不过十几日光阴,再来时花儿凋零不见,只余淡淡花痕于那浓密绿叶之间,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使人恍然有花期如梦之感,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梦如幻……

来到小花园,前几日还含苞未开的月季花正盛情怒放。被精心培育的花朵硕大艳丽,或深或浅,都灿然夺目。花红叶绿,煞是好看。母亲第一眼看到,只说了一句:“花开了!”满满的赞叹和感慨。在危险边缘徘徊的母亲是如此珍惜这美丽的生命,人生如花,谁不愿意灿然的生命能花开永久!给母亲和花拍了合影,我们又在花前徘徊良久,在清风花香陪伴下,我搀了母亲,慢慢走回病房……

假如时光倒流,母亲是健康的、年轻的,携了她,同赏春花,那会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三)

黄色的液体正缓慢地一滴一滴地流入母亲日渐虚弱的身体。虽无声,我却仿佛听见有呼啸的声音透过那透明的软管直达母亲脆弱的心脏,化作焦灼和渴盼的风暴在我的内心盘旋。

斜靠在墙边,抬眼看见京城的天空。透过有些污淖的窗纱,睛朗的蓝天白云似乎也打了几分折扣。模糊的蓝、模糊的白横亘在各式高楼大厦的顶端,远远看见高大的“龙头”建筑耸立在前方,闪烁的荧光屏不断变幻着色彩。

房间内的呻吟声把我的目光拉回室内。邻床刚出监护室的哈尔滨老太又在呕吐,昨夜白白胖胖的老太太折腾了一夜,整屋的人怕是都整夜无眠。怕被母亲听见加重心理负担,幸好她服了镇静药正沉沉睡去。凌晨五点多,残存的一点睡意又被另外一个老太太压抑的低泣惊醒。对手术的恐惧、治疗费用的担心等等使这位身材高大、嗓音响亮、性格爽朗的老人无法安睡,在这个无眠的清晨,精神近乎崩溃的她絮絮叨叨给身旁的老伴低声哭诉着,同样年迈的老伴轻声细语地竭力安慰着她,直到她恢复平静。病房内还久住着一位缠绵病榻三月之余的老太太,手术后合并多种并发症使她迟迟不能正常出院,费用已花去百万元。最让我动容的是她的老伴,近八十岁的老人,每天晚上值班护理老太太,支一张简易的行军床在老太太的床边,对老太太照顾得可谓无微不至。每天早晚两次温水擦身,然后按摩肢体,哄老太太吃饭。他抱老太太的姿势像抱着一位柔弱的小孩子,头顶发鬏、头发花白的老太太静静地躺在那儿,真的就像一个心有依赖、安静详和的小女孩。每每经过他们的身边,总有一股热流涌上心头。所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应该是最好的人生诠释吧。

病人困于病痛,而同样备受煎熬的还有患者的家属。还有什么比眼看着至亲的人痛苦万分自己却无能为力更为伤痛的呢?有时还要强忍内心的恐惧和忧伤,强作欢颜,把大病说小,竭力劝慰,内心虽焦灼泛滥,脸上却一派云淡风清。身体的疲累是其次,最受煎熬的是精神的忧虑。以前总觉得医院离生活是多么的遥远,现在奔波在其间,才真切的感受到健康对一个人甚或整个家庭是多么的重要!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态才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和源泉,身居一群病弱的老人之间,我才明白,健康才是他们的迫切之需。我多么希望在他们忙碌多半生之后,在含辛茹苦抚养儿女乃至孙辈之后,在兢兢业业致力于各种工作之后,能战胜衰老与疾病,安享宁静详和的晚年,与天边片片金色帆船般的晚霞一般,共沐灿烂夕阳之下。

(四)

扶着手术床,看着裹在白色被子下即将被送进手术室的母亲,心底突然涌起一股酸涩,眼泪压抑在眼眶,我避开母亲的眼光,怕她看见那欲奔涌而出的泪水。实在不忍年迈的母亲遭受这如此的重创,可又不得不接受这唯一的挽救生命的选择,种种不可预测的后果像毒虫一样啃噬着我的日渐疼痛的心脏。

随着沉重的泛着冷光的手术室的金属大门缓缓闭合,我明白一场人生考验横亘在我们之间。母亲的生命正在经历一道道残酷的关卡。有时真的很困惑,不是说好人好运么,为什么一生与人为善,甚至于我们都认为对别人好得有些过分的母亲,在劳碌多半生之后,在迟暮之年,还要遭受这残酷的重创,忍受这不能忍受之痛?老天何其不公!

手术室外的座椅早已被焦灼等待的家属们坐满,在这个冷冰冰的地方,早已没有形象和尊严可讲,我们便随便铺张纸坐在地上,眼巴巴地盯着那道金属门的任何一丝风吹草动,侧耳倾听着手机上来自医院的哪怕微弱的一丝铃声,医生叮嘱,没有电话消息便是好消息,因此,即便是旁边行人的一阵随意的铃声,也会令我们胆战心惊。

呆坐到午后一点多,听旁边人说下一组的病人已进手术室,心头的石头才稍稍落了地,看来母亲已平安过了第一关。进入ICU是母亲接下来要接受的第二道更严峻的考验。但愿母亲平安渡过。

非常庆幸的是母亲顺利地闯过了接下来的几关,由重症监护转入了观察室,又如期转入普通病房。夜渐渐深了,我静坐在母亲床边,看着微弱的壁灯照着母亲床头之上那一堆的液体,黄色的、乳白色的、无色透明的……种种液体顺着软管一齐通过母亲颈部的导管缓缓流向她的身体;氧气瓶内的液体在如沸水翻滚,发出扑噜噜的声音;心电监护仪上不断闪烁着各种波形和红绿相间的不停变幻的数字。一切平稳而正常,母亲也沉沉腄去。邻床术后因肺不张而呼吸困难无法安睡的老太正靠坐在床上,眼神呆滞地看着窗外那霓虹闪烁的高楼。在这个形如监牢的病区,有多少老人因罹患各种心脏疾病饱受病痛和治疗的痛苦,有的还要经受巨额医疗费用的压力。几乎所有人都感慨健康的重要,珍惜和渴望生命的美好。这儿的医护人员也是极其忙碌的,医生除了节假日几乎每天都在手术台上,有的甚至要到凌晨一两点才结束。人生何其不易,年轻健康时为生计,为一家老小奔波忙碌,毫不顾惜甚至透支身体,光阴逝去,年岁渐老,待要安之若素、静守余光时,却又无奈地发现健康已与自己渐行渐远……所幸如一位乐观的老人所说,我们生在一个好的时代,有日益发展的医疗技术可以挽救我们的生命,我们应该庆幸才对。另外一个幽默慈祥的老太说,人生总要经历一道道难关,有些人可以大摇大摆地过,我们是侧着身子也要过。不管怎样,我们会闯过来的。

这些日子混迹于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老人中间,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或高官,或平民百姓。有乐观豁达者,亦有悲观忧戚者,不同的口音,不同的个性却因类似的疾病相遇在一起,大家在一起闲聊,相互鼓励,相互劝慰,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对手术的恐惧,减轻了心理负担,有的还成了好朋友,即使出了院还经常联系,相互问候。真个是“同是天涯罹病人,相逢一笑互告慰”!

夜色悄悄滑行,母亲正安详地发出轻柔的鼻息,周围的人也沉沉睡去。静坐在京城的夜色里,我期待明日喷礴的黎明。

(五)

雨中的京城,一切都是湿漉漉的。虽然已过五月,仍透着丝丝凉意。纵横的道路上,滚滚车流驶过,急驶车轮之下腾起阵阵雨雾。在苍茫的暮色中,冒着连绵的细雨,我踏上归乡的列车。繁华的都市,喧嚣的人流渐渐远去,再见了,这充斥着病痛回忆的京城。

暮色笼罩下来,凝望窗外,只见参差的树影像连绵起伏的群山争先恐后地涌向车后,树影之上是昏暗的天空。车灯亮起来,玻璃窗上渐渐映上一张憔悴失色的容颜,托腮凝望着远方闪烁的点点灯光,那灯光,多像镶嵌在夜的衣襟之上的颗颗明珠呀,温润着异乡人的心境。

今天是母亲节,中午接到儿子的祝福电话,才恍然觉得自己原来也是一个母亲,一个拥有儿子祝福的幸福的母亲。数日以来,侍奉于母亲的病榻,衣不解带,忧心忡忡,在病房内过得昏天黑地,早已忘记外面的世界是今夕何夕。儿子的祝福虽然简单朴实,却像一道耀眼的阳光,瞬间温暖了干枯的心房。在这个属于普天下母亲的日子里,在这个落雨的夜晚,我在一路颠箥的旅途之上,默默祈祷母亲早日康复,重绽慈祥的笑颜。

这个夜晚,飘满幸福的芬芳。

后记

花开花谢,本是自然规律。人生如花,际遇也变幻莫测。紫藤花虽无语,却陪伴我渡过了人生中一段极难熬的日子,算得上有情有义。花期易逝,虽已凋零,却永开在我心扉之上。

《现代作家》投稿须知

  

发掘文学新星、培育潜力作者、推出知名作家,是《现代作家》的担当。

投稿须知:

一、栏目设置为诗歌阵地、美文视线、小说在线、散文诗苑等栏目。

四、来稿请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发送,务必注明作者简介、详细通联和本人照片一张。投稿邮箱: Luodaxiong@126.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