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告诉你日本为什么不学科举制?

 等你在雨中tbv9 2020-08-06


以前看台湾柏杨的书,他总是提到一个观点,日本不学科举制,是近现代能够比中国先崛起的重要原因。

现在网上也是各种讨论日本为什么不学科举制?是看到科举弊端了吗?

我觉得显然不是。

在唐宋时代,科举制正如日中天,对于整合社会力量巩固统治优势非常明显。

先说优势方面:

科举制是一种选官制度,能从根本上动摇贵族势力对政治力量的掌控,再加上那时候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国家完全有能力对旧贵族开刀,比如唐太宗修改《氏族志》就是一种典型做法。

科举本身对报考人就没什么限制,几乎只要你是读书识字的男性,你就可以参加。最广泛的把人心给收拢。

而且科举不是空头支票,是完全货真价实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只要你能够考上去,你就可以获得极高的社会地位。

因为有这个制度存在,很少再有哪个集团能完全垄断官员任免,除了皇帝。就算你是大官,你的儿子要想当官,也得通过科举这条路,能者上,不能者下。(荫官也存在,但并不会是重要岗位)

这就从根本制度上理顺并固定了人事任免制度,从此深入人心,除了元代有过短暂废止外,沿用至今。

因为它给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以上升希望,而且一直是畅通的,哪怕到了王朝末世,科举的举行都是雷打不动。

所以在中国历来是文官传统,皇帝可以轮流换,但是文官制度却从来没有变过。

古代全世界也就只有中国,你能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可以合法合规,通过个人努力就可以跃升阶层。

比如范进中举的文章,你看范进没考上的时候,穷困潦倒,一旦考上,马上就有人给他送各种东西,最后还当上了学政这种高级官僚。

这正是科举的魅力所在。就算明清的科举已经僵化,那也不是制度本身僵化,这个制度依然是好制度,只是执行方式出了问题而已。

再说科举第二个大优势。它具有统一思想的作用,因为任何人要想当官,必须牢记官方指定教材,所有人会通过很多年的苦读才能完全掌握,于是各种中央集权所需要的思想都会深入骨髓。

而这些通过科举的人,或者参加过考试的人又会影响其他人,这样整个社会都会被科举所影响。

在我看来,科举还有第三个用处,很隐蔽,但确实存在,那就是权力制衡作用。

科举教材告诉读书人,要忠君,但是又说,民为贵。所以皇帝有道,就帮皇帝管理百姓,皇帝无道,就替百姓修正皇帝错误,从而让社会能够保持大体稳定。实在修正不了了,那就揭竿而起,重新换皇帝,这都是在科举教材里所允许的。

所以科举不仅是控制读书人的思想,也控制了皇帝本身的思想。

这么一个一举多得的制度,经过千百年的施行,被证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现在已经被全世界广泛采用。

那么日本当年为什么不学呢?

我特意查了一下,发现不是日本不想学,而是实在学不了。

大化改新后,日本全盘中国化,科举有些科目甚至直接照搬。一共执行了大概200年。

但不幸的是,科举是一种平民化制度,而日本那时候正是贵族社会崛起的关键时期,这与科举制天然相排斥。

所以日本上层直接就把这个制度给废了。因此日本对于学科举制,“是不能也,非不为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