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刊新读:滚石音乐杂志之《音乐的孩子-刘若英》

 姚骅2020 2020-08-06
这两天因为线上音乐会的缘故,刘若英的名字经常被大家提起。正好想起我收藏的滚石音乐杂志的1995年5月号中,专门有一篇是介绍那时还是新人的刘若英。
那一年,她刚刚从南京拍完吴子牛执导的电影《南京大屠杀》回来,就投入了自己首张专辑的工作。5月3日,她的首张专辑《少女小渔刘若英的美丽与哀愁》发行。滚石音乐杂志中的这篇《音乐的孩子-刘若英》就是介绍这篇这位被滚石很看好的新人,并附上了刘若英首张专辑中一些歌曲的介绍。我仅做了很少的调整,将这篇文章打下来与大家分享。

“我是刘若英。”
跟很多在七十年代度过童年的小孩度过童年的小孩一样,学钢琴是上一代意志的延续;跟很多在八十年代面临升学压力的青少年一样,不爱读书的是自我意志反弹的结果。高中时代的刘若英找到一个巧妙的平衡点——去念音乐班。
“结果没有,读了音乐班是为读了书还要练琴。”真是造化弄人。
更弄人的是,刘若英最后竟然爱上了音乐。“我发现我的情绪会跟着音乐走,发现我每次回到家第一件事就去去开音乐。”
于是高中毕业以后就去了美国,继续念音乐,学的还是古典音乐哦!““主修声乐和钢琴。”
但是结果刘若英并没有变成演奏家一族。她的故事不是像小学读本中的历史人物,不管小时候多么顽皮或懒散,最后总是会发愤图强成为宰相。“我一直不是用功的学生。弹钢琴是我的兴趣,书因为好玩,我不想让它变成是一个负担。”这样或许不会变成宰相,但生活会很快乐。
然而,跟每个大学最后一年的学生一样,刘若英也开始思考自己毕业后的出路。“因为古典音乐的出路很狭窄。”没有在练琴疲惫时拿尖椎刺过自己大腿的人,一般而言不当不成演奏家的。
“还能做什么呢?”教教小朋友练琴吧!就跟小时候的钢琴老师一样。“我教过一个学生,半年间都弹同一首曲子,她不练我也无所谓,因为我想我以前也都是这样啊!”这样的老师竟然半年才被辞掉,也算是家教史上的奇谈了。
“那我有没有生意头脑,也不可能去开什么合音班。”那倒也是。
“我甚至想说,我是不是就不要做音乐了,是不是去上班,当个秘书之类的。”毕业之前最后一次回到台湾,她遇见了陈升。

游泳池畔,朋友的朋友。反正就是这么回事,有一张嘴巴说,这是某某,那是某某,然后,彼此就算认识了。“他们就过来打招呼,然后问我会不会唱歌。”
于是过两天,刘若英就去录音室试音,同时接受一项即席测验,“给了我一首歌,叫我马上填词,半个钟头交卷。”听起来就叫人怯场的一种考试。
“然后陈升就说我愿意跟你签约。”
“我就想说,对呀!我可以改做流行音乐。”
“因为我真的很喜欢听流行歌。”可是大家都爱听啊!不只是喜欢吧!
事实上,流行歌曲以一种很特殊的方式烙印在刘若英的生活中,宛如一扇记忆的门窗,功能就像一本书后面的索引,或是一篇文章里面的小标题一样。“比如说我听到一首歌,我就会整个人又回到那个时候,回到当初听到那首歌的记忆。好比说听到《小雨来的正是时候》,我就会回到我初二时发生的事情,想到我那年暑假简直是个黑人,因为我天天去游泳。”
等你年纪大一点,开始想不起第二个情人的面孔时,你就会发现,拥有某种生活记忆的索引,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和陈升签约半年后,刘若英毕业了。又像许多刚出炉的社会新鲜人一样,满怀着抱负和期许的小女生回到了台北,正式进入陈升的“新乐园”工作。“觉得就要做点什么了,很兴奋。”
“我是没办法让自己闲下来的人,就每天去录音室玩,逐渐了解唱片的制作过程,就发现其实制作很有趣。后来陈升就说,那你干脆来当我的制作助理。”就这样当了三年。
三年哦!等于又念了一次音乐班。“因为我实在太喜欢这个行业了。第一是我不知道要作什么,我只能往前走。第二是我在工作里得到了乐趣。”
“如果不做音乐,我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才好”,她强调了三次“真的”,然后热切地谈论她对音乐的执着。“就算做不了歌手,也希望在制作上有点名堂”。她的表情竟然有点像小学时写的作文——我的志愿。
“我觉得我很幸运,大部分新人,在前面的阶段都没什么事做;但是我这个新人好忙碌,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前进。”
“每次看到卡带上我的名字,就算只是制作助理或和音,我都会想,这个盒子要散发到好多人家里面,他们家都会有我的名字,我就好高兴。”脸上有一种好单纯的快乐,多希望我也能像她一样看待世事。
“其实滚石不赞成我作制作助理,他们觉得艺人就是艺人的样子。”比方说,艺人一定要让别人帮我提包包,做过三年幕后的刘若英现在还不是很习惯让别人拎她的包包。

而且刘若英还很以做过这么久的幕后工作为荣。“第一是我了解唱片制作的流程,所以我作歌手的时候,比别人知道怎么办。而且在工作态度上,我也会比较体恤工作人员。”
“想想看,有那么多人在帮你!”歌手相当于战斗机的驾驶员,你可知道一架飞机需要多么庞大的后勤支援?“有时候半夜经过公司楼下,上面灯还亮着,升哥就会提醒我说,你看,他们还在为我们努力。”
“我想这是最能代表我的歌。很多人听到都说,这是陈升为我量身定做的歌曲。那时候我已经有了十三、四首歌了,但滚石老觉得没有一首主打歌。有一天,就跟每一天一样,晚上我们去录音室,陈升就拿了一把吉他就弹,告诉我说他写了一个melody,就是《为爱痴狂》。可是KEY定得太高,陈升觉得我应该突破自己的极限的那个音高。其实我如果用声乐的唱法的话很容易,可是他就是不要,他要我用情绪激,激我到那个KEY。我本来觉得我很会唱歌,我学声乐的,我怎么可能不会唱歌?不,在陈升面前你就不是不会唱歌,因为他要的不是你的技巧,而是你的感情。”


节选自滚石音乐杂志1995年5月 《音乐的孩子-刘若英》


刘若英线上演唱会的开场曲为什么会是这首?

小小麻雀担竹枝

在爱的名义下~那些唱片那些歌

轻轻化作,烟雨朦胧,丝丝落在,我们心中

旅行者三重唱和他们的歌

轻描淡水

近期回顾


静听


一起分享聆听的点滴


如转载或他用请事先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