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河南》电视栏目专访 “京城-书法艺术家王君召” 以下解说词 : 主持人:一九九二年春节,中央电视台和公安部联合举办了"大地橄榄情"春节文艺晚会,他在晚会的压轴小品《明天星期八》中饰演男主角卫国安,以他的聪明才智把当代民警的无私形象、无畏精神和崇高品质以及民警的侠骨柔肠、琴心剑胆刻划地淋漓尽致,获得了阵阵掌声;演出结尾,他又现场悬腕书写了榜书"家"字,更是博得满堂喝彩。军旅作家梁建明曾为他题诗:"砚生巨澜吞万里, 笔若狂矛舞八荒。天纵神兵布巧阵,雪野无声墨绽香"。 他,就是从豫西山区乡野村陌走出来的书法家、表演艺术家,现任中国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主席的王军召。 王军召:我是洛阳市宜阳县人。受家庭的影响爱好上了书法。小时候并不是非常喜欢。但是呢,我爷爷写,我父亲也写,老人一直是逼着我写。在学校作业做完以后,三张大楷,三张小楷。写完以后,回到家了老想玩,但是父亲逼着,再写十张。现在才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 王軍召:在学校的时候,老师重点的培养我。学校的周刊啊,期刊啊,节日刊啊,都让我写,并且用毛笔写。这样的话就是我编辑,我书写,我插图,在学校的时候,实际上是被动的写。当我写出来的字,老师认可,学生认可,家长认可的时候,我觉着多少有点成就感,就慢慢的喜好上了书法。 王军召:随后呢,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正是我的字得到了大家的承认。在我的工作中、生活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使我觉得人生更有了追求。 主持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王军召生活的宜阳县,大街小巷,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的标语、标牌上的字好多都出自王军召之手。 他站在墙前,双腿马步,运足力气,然后挥舞大板刷,噌、噌、噌几个大字就出现在墙上,任你从哪个角度看,都如龙似鹤。 有一年他为该县电业局书写广告,公路两旁大墙壁都成了他尽情挥洒的战场。那标语有气势,有美感,幅幅精彩,为宜阳凭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有位从北京来的书法家,车进宜阳界,脸就贴在车窗上舍不得眨眼。一个劲地称赞:"漂亮,漂亮!" 正是因为有着坚实的书法基本功,王军召的行隶、行草、榜书 、横幅笔笔生风,字字传神,变化倏忽,风逸云行。每个字都展示着书法家生命的品质与专业的修行。仿佛让人听到了千年文字的承袭在他的纵横捭阖间渐渐铿锵的节拍,看到了百年生命的异彩在他的行腕运势中徐徐绽放的美丽。 王军召:我喜欢写的是行草和行隶。行草让人看了养颜提神,它充满着一种精气神,让人看了以后,觉着有一种气势存在;隶书,用行书的写法把隶书写得更加活泼,更加奔放,用字形把字意诠释的更加充分。就是我的追求的风格。 王军召:我第一次参展实际上是参加洛阳市的迎春书法展,是86年。第一次参展,三幅作品,选上了两副,都得了优秀奖,这是第一次得奖。从那以后,更增加了我的信心。 王军召: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机关分会的会长邹德忠大师。他的隶书颇有造诣,并且好多人都喜欢。在山东的临沂,曾经给他建了一个周德忠书法艺术馆。他一直对我写的横幅非常赞赏,他说你写的横幅,不但是榜书,而且独树一帜,他就给我题了三个字:"横幅王"。 但是不好的一点是,有一种嫌疑,别人说横幅王,你就是写横幅的王了,其实也是因为我姓王,我爱写横幅。 主持人:熟知王军召的作家、诗人马少卿先生说:"军召重故情,性豁达而诙谐。与人交,待之以仁义礼信:人求于他,必应之以古道热肠;人有负于他,则淡然一哂;每与友坐论,总妙语迭出,幽默可掬,令人捧腹不止,嬉笑自成文章。 军召之于艺术,造诣深而涉猎广,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於画,能勤勉丹青,形神兼备;於乐,常不废丝管,谙练韵律;於书,则临池多家,诸体皆备。故其书法,从结字到谋篇,不乏前贤之风,神气完实而有余韵。不惑之年后,又顿悟隶书秀劲、行书流丽之致,遂融二者为一炉而擅之。 其行隶多以中锋落笔取势,笔画丰满,运笔酣畅,沉郁顿挫犹如老杜诗韵;侧锋则欹仄多变,点画波动,气势奔放,藏柔媚于峻峭,一实一虚、一反一正之间,时有长吉诗趣透出。凝视书作全貌,有法度,无俗态;有高韵,无村气。但见咫尺之幅,疏密有度,磊落巍峨,极尽章法之妙。一言以蔽之:大气象也。" 王军召:对王氏祖上的书法名家王羲之我非常喜欢他。他是我们国家从古到今非最有名的大书法家、我们中国的书圣。我小学、初中及走向社会,一直崇拜王羲之的书法。 王军召:我的理念是雅俗共赏,因为中国书法是我们的国粹。但是好多的书法写完以后,专家能认得,并且都懂得,念得出来,它属于阳春白雪的东西,是我们文化艺术的国粹,确实值得我们去探讨,去研究,去发扬、发展、创新。王军召:我书法作品走的始终是雅俗共赏这条道路,如果你写的字,十个人有九个都不认识,我觉着,反正不理想。 我就走了雅俗共赏,专家也赞同,老百姓也喜欢,我创作基本上走的是这条道路。 王军召:我喜欢的名言就是积极进取,顺其自然。人生生命太短暂,不管我们做什么事,一定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我认准的一件事,我要锲而不舍的去做成它,不管下多大的劲儿,付出多少,我一定要成功。再苦再累,要目标达成。 主持人:2008年,为迎接北京奥运会,王军召别出心裁地书写了29米的"龙"字书法长卷参加迎奥运书法展,深得参观者好评。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台长杨正泉在看到王军召"龙"字书法长卷时的由衷感叹"中华文化根基深,方块字成艺术品。 继承方能胸有竹,创新才使笔如神。变幻有度规矩在,挥洒无拘性情真。书语如醇任品味,龙字长卷赤子心"。 山东蓬莱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蔡玉臻先生也这样评价王军召的书法:"雄健遒劲,挥洒自如,字势生动,高雅飘逸;龙蛇齐腾跃,落笔有正气。整体给人以正大而有张力弥漫的视觉感。 然其正却不呆板,其大却不愚笨,此中自可见书家之化裁匠心与高妙之技巧,博大、庙堂气象的书风,浩浩乎,大也哉!" 王军召:08年奥运会,大家都在为奥运会做点什么。我说我用我的书法为奥运会做点贡献,以龙的题材创作了一副长卷,用29米的纸来完成这幅作品,这个长卷在徐悲鸿纪念馆展出,得了个特别创意奖。 王军召:我写这么多书法,我主要是写格言写的多一点,为什么呢,传递正能量,格言对我们社会的和谐、做人做事的成功与失败是非常有关。 王军召:这是我用6尺的条幅写成的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黄炎培的格言。"事繁勿慌",事情繁忙的时候不要慌张,忙中出错;"业闲莫慌",平常我们闲的时候不要把事业荒废了;"有言当信",我们要讲诚信呀,讲诚信才能成就我们的事业; "无欲则刚",不要太贪婪,只有我们无欲了才能坚强的站立在人生的道路上; "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对待我们身边人要像春风化雨一样,你付出的是阳光,别人给你的肯定是温暖。干起正经事来,该怎么着怎么着;最后8个字"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就是说我们做人做事要像铜钱外圆内方,非常有哲理。所以说这幅作品是我的所有这5年来收藏率最高的一副作品。 主持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訚子先生说:"中国文字是以象形和会意为基础创造出来的,每个字的书写都会带给人以绘画和写意的美感。在撇捺点提、顿挫疾徐、粗细浓淡、刚柔相济中合辙押韵。 不是天籁,却能听出奔放的激情,听出四季的欢歌,听出生命的最强音。 如磬入心,轰响千年"。王军召从豫西山区走来,当过农民、种过洋姜、修过梯田、建过水库、出过苦力、当过演员、做过交警、发明过哑巴豆专利……正是经历了最基层生活中常人不曾经历的修行,王军召才征服了物欲的诱惑,积蓄了足够深厚的艺术的涵养,最终在红尘深处把自己锻造成了书法大家和表演艺术家。 他不但能将豫剧老生、小生、丑角演绎到位、形象逼真,唱做俱佳;还能根据唱片把一些山东快书小段学得惟妙惟肖,令人捧腹;他在许多场合表演的列宁发言、总理讲话,从气质、声调到手势、姿态,更是形神兼备。而这些,仅仅是他从影像资料中学习一遍即可模仿。他在声腔语言和肢体语言方面的天赋,是许多专业演员也难以企及的。 王军召:我父亲是我们县的第一任的文工团团长,我曾经在我1岁多的时候就被其他的演员抱上舞台。可能就是这种环境的影响,慢慢的爱好文艺,在小学的宣传队一直到初中的宣传队,回到乡下,回到大队以后,大队宣传队,一直又到龙勃水库文工团,最后到专业剧团。我在专业剧团干了十年,并且是演了几个主要角色,比如说《朝阳沟》我演栓宝;《青春曲》我演小波。《朝阳沟》演了200多场,大部分都是我演的,河南、山西、新疆我都去了,演出效果反应都挺好的。 王军召:中国书法到底怎么发展,我觉得做为每一个书法家都有责任,咱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的文化通过互联网方方面面的植入,使我们中国的书法在某些程度上受到了些影响,好像我们中国书法就不能再发展了,浮躁、病态的崇美。我不敢苟同,我一直给朋友们讲,走到大街上俊男靓女的回头率就高。小儿麻痹也有回头率,但不是欣赏的眼光,是同情的眼光。你说病态的书法让我们去欣赏的时候我觉得不舒服。 王军召:有生之年我就坚持一个东方美,我们中国的书法不但在我们国内要推开,而且要走向世界,争取一流,这是我的目标. 主持人:剑之锷,砥之而光;人之名,砺之则扬。从豫西山区走来的王军召倾岁月之恒,竭股肱之力,在追求书法表现的最高艺术王国里尽情徜徉。 他不废于洽袭,不囿于因循,以书写技法和形意表现相结合。把每个字的含义渲染得个性咄咄,诠释得神采飞扬,彰显出延绵不绝的创作底气。从而在书法创新的道路上独树一帜,自成一体。让书法的精神内涵与艺术外延有了创造性的发展。我们相信,他的"走向世界,争取一流"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来源:华埠聚焦 编辑 一凡) 以下图片是书法艺术家王军召2018年冬在日本东京银座中央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