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与“物像”相处?——黄菁作品

 子子mr 2020-08-06

黄菁


广东汕头人 1956年生于广西柳州,1982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1986年中央美术学院第二届油画研修班结业,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漓江画派促进会理事。

作品成就

作品曾参加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参加一、二、三届中国油画展、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第三届中国油画精品展、第二届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山水、风景画作品展。作品荣获五自治区美术作品展金奖。广西美术创作一等奖。在《美术》、《美术观察》、《美术研究》、《中国油画》上发表。入选中国当代美术家品评业书和多种大型美术画册,入选中国美术家名典,作品曾在英国、美国、叙利亚、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有作品被收藏。作品有《临窗》、《南方》、《山》、《河边》、《秋天的童话》、《自然之召唤》;专著《速写人物步骤》、《谈构图》、《抽象画基础入门》《绘画构图教程》《平常谈艺》。卡通动画《一个中国少年英雄的喜剧》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

如何与“物像”相处?

画了这么些年的画,体会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与物象相处?一幅作品,所有的意义是从物象中来,所有的启发是从物象中来,所有的惊喜和感动是从物象中来,所有的烦恼和所有的失败也是从物象中来的。物象包含了可视的物体和可知的事情。我是这样认为,画画的人一生都在和自然物象作斗争,这个想法不知道对还是不对?

物象是个既可爱又可恨的东西,是个需要敬畏又必须藐视的东西。开始时你是想要得到她,所以你要去了解她,走近她,研究她,把握她。你花费了大把的精力和聪明才智去得到她,这是一种争取,也是发现的过程。得到她提醒,得到她的滋养,以及源源不断的视觉暗示和丰富的形式表现资源。

突然有一天你发觉过于接近和依赖物象会束缚住你的手脚时,或者说,你的表达和表现因为你的接近而出现了词不达意的情况时,你的想象力和你偶尔的撒野总是被她矫正,你会觉得物象是一种制约,是一种僵化的,使人产生审美疲劳的一本正经的说教。这个时候你又想要躲开她,想摆脱她的控制,想放弃掉已经得到的一切,什么透视、结构、光影、比例、空间等等,这些从研究物象时得到的知识和规律一旦成为你的思维定式,你想轻易放弃就不容易了,这需要很长的时间与自己的功利心和既得利益作斗争。这个摆脱物象影响的过程也是一种挣扎,一种进退两难的挣扎。当然,说得严重一点也可以叫作”斗争”。征服她需要”斗争”,摆脱她也需要“斗争”。

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画着画着就不知道要画什么了,画着画着脑袋就空了。这种情况是脱离了物象的启发呢?还是过分依赖物象所造成的短路呢?

常常有人说,一旦脱离生活,脑瓜子就空洞了,作品就没有生气了。吴冠中先生说的风筝断线,就是指脱离生活,或者也可以说是脱离了物象,作品就没有了来源,没有了生命力,甚至是灵感会枯竭,画不好了,画不出来了,退步了,概念化了等等,一句话,离开了对象和生活就画不好画。

但在我的经历和经验中,能否从物象中跳出来,是画好画的关键。当然你可以说是因为前面的一步已经完成了,后面的一步刚开始。好像是贡布里希说的一句话:“知道了之后再扔掉和压根从来就不知道是有本质不同的。”这说得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发现,获得之后的扞扰比没有获得的能力欠缺更让人头痛。这是画画人的矛盾,是选择以及舍弃的烦恼。

有胆量打进去,有勇气走出来。打进去是上半场,走出来是下半场。问题是,大多数人不知道上半场该什么时候结束,下半场应该怎么开始。很多人永远的停在了上半场,而且特别满足的停在那,根本不愿意离开,更别说要他牺牲什么了。

我觉得是对待物象的态度决定了你下半场怎么走,也决定了你的上半场什么时候结束。物象太有吸引力了,因为人有征服欲和占有欲,这个天性导致人一旦得到了就想永远占有,而且是理直气壮的保护着自己的成果 ,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的不放弃做辩护。

我自己是意识到这个下半场的问题,至于怎么走?是否能走出来?又或者挣扎得伤痕累累也走不出来都是有可能的。

自由和约束会伴随着画家的一生,从自由到被约束,再逃离约束进入到自由。画画的人一辈子都在斗争和挣扎,与物象斗,也与自己斗,有时候还要和外在的其他影响斗,斗争就是主动的被约束和自觉的摆脱约束的过程,缺少了一方,另一半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不必害怕与这样的矛盾相处。

2020.6


写生作品欣赏


写生界 编辑部整理

說明|此文由写生界搜集整理 版權歸原作者 僅限交流學習 不作商用

写生界投稿须知如下

1、不限题材尺寸,艺术类别。国画,油画、雕塑、版画、书法、陶艺、摄影,等作品高清图20幅左右。每幅作品请标注好名称、尺寸、材质、年代等。作品需原创。 
2、投稿作品图不要带水印。图片大小不低于1M,不高于5M
3、艺术简历一份和个人照片1-3及获奖参展情况

4   欢迎附带作品创作心得和评论文章
5、为方便联络和提供有效电话、微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