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毕竟是群居动物,一旦独处了,一些群居特征就会消失,从而影响自己。
比如你一个人的时候,会比较自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随心所欲,没人管你。
这样你不会在乎别人怎么看。
但我们知道,人是需要被监督的。只要没人监督,人就往往会把自己坏的一面表现出来。
古人为什么要强调慎独,就是因为对于多数人而言,要做到慎独很难,一不留神,就容易出岔子。
因为只有你一个人,你觉得无论做了什么,没人知道,你就倾向于做和别人在一起时做不了不敢做的事。
而我们和别人在一起时做的事,一般都是正面的事,毕竟大家都要脸,不太会把不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所以你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有的人看起来打扮得斯斯文文,穿得很干净,但你去他家里一看就发现,那简直就是一个小型垃圾站。
还有的人,跟人家在一起时,道貌岸然,正能量满满,让你感觉他就是受正统教育出来的五好青年,但只要到了一个陌生的,没人认识他的环境里,立马就变了一副嘴脸,攻击起人来比骂街的泼妇还狠。
一个人要是长期独处,这样的独处性格就会慢慢变成自己的主流性格,等再回到群居生活的时候,就容易不合群。有些严重的还会有恐惧。
所以我是赞成“人要多交朋友”这个观点的。
你经常跟别人来往,你发挥自己坏的一面的时间就会减少。
同时你跟人家交往,为了让别人对你有个好点的印象,你就会尽量往好的一面去做。
这样你变得越来越好,别人就会更愿意跟你玩。然后反过来刺激你,进一步变好,这其实是一个良性循环。
而你交往的人多,无形中就引入了很多外部监督力量,这比你内在的自觉要靠谱很多。
就好像,我们的社会要是只靠个人道德来维持,肯定就变成零和游戏,只要发挥法律的作用才能长治久安。
人的外在监督,就类似于法律的作用。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建议你多花点时间跟人交流。虽然独处是必要的,但不能成为生活主旋律。
特别是对一些抱定不找对象的朋友,我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
你需要比其他人有双倍的自制力才行。因为你一个人,本身在独处的环境中,没人对你的行为进行修正,怎么舒服怎么来,但我们知道,人要变好,就一定要做一些不怎么舒服的事,比如担责任,比如为别人着想等等。
而如果两个人在一起,上面所说的这些就完全不需要自制力,你自然而然就会努力去做好。你会主动为对方负责,你也会主动构想未来生活。
这就需要你比一个人时更加努力,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你不知不觉就会变得成熟起来。
偶尔或者短时间独处,换个环境我觉得没问题的,但你准备一直这么做,就要认真想想自己有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