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无法理解的东西

 等你在雨中tbv9 2020-08-06


我发现我们所有人在网络上浏览信息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只看自己喜欢的,只看和自己观点一致的,而且特别喜欢阅读一些热点解读和跟踪类的。

就算是你经常关注的公众号,哪天作者说了一些你不认同的话,马上就反驳甚至恶语相伤。

似乎只有合自己意的才是好东西。

很多自媒体摸到这个脾气,于是只写爽文,反正读者喜欢,流量大,变现也容易。

所以现在的一些自媒体乱像,看起来是运营者搞出来的,但本质其实是读者惯出来的,或者逼出来的。

读者喜欢看什么,作者就写什么。有些作者要靠读者吃饭,那就只好听读者的呗。

但我们只要稍微理性一点就会知道,这真的不是一种好的互动关系。

因为那些你一看就懂,就觉得写得好的,未必就有好处。

能让你马上产生共鸣,说明你的内心深处是有过这种影子的,别人一说出来,你就觉得你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你看这种文章,与其是阅读和学习,还不如说是寻找一个替自己代言的工具,并不能更新你脑子里的认知,也不能增加你的认知总量。

这样的获取信息的状态,和你看电视和短视频的目的是一样的,不是为了利用时间,而只是为了消遣时间而已。

事实上,真正对你有用的东西,往往不是让你一看就懂,一看就产生共鸣,而是让你不适不舒服,看不懂,暂时无法理解,需要你在脑袋里转几个弯才能明白的东西。

看得让你不舒服,说明这种观点跟你想象的不一样,可以更新你现有的东西。

看不懂说明这东西你压根没见过,从来没在你脑子里存在过,是一种新的东西,可以增加你的知识量。

这才是对你有用的,值得你花时间的。

但是这种你觉得会在公众号上出现吗?公众号要是整天说这些,早就被取关了,谁看啊。

所以,你要是只是想消遣,你把公众号当成一个工具是可以的,但你想要有所提高,你就必须找其他的方式方法。

这个方法是读专著。

比如现在一些心理学的公众号比较火,很多人喜欢看,那我要遗憾地告诉你,这样得来的知识是很残缺的,并不系统,也不专业。

因为他们的来源很可能是三手甚至十八手转来转去的,你要想系统了解,你最次也要去看一些心理学科普著作。

这样你可以大体知道心理学是个什么玩意儿,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一些更专业的内容,那你就得去读一些著名心理学家的经典著作。

这才是正确途径。

不过这么做会很辛苦,需要你付出很多精力。但你要学到一点东西,哪有什么捷径呢?不都是要有付出的么?

你要想在任何一个领域获得比别人更多一点的知识,你都要主动去受罪,去读一些你看不懂的,无法理解的资料。

但是那些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东西,必然不会是好东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