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三境界:少年时看远,中年时看宽,老年时看淡

 临渊草堂 2020-08-06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从古至今,若说文武全才者,辛弃疾必定榜上有名。

他以武入仕,却以文留名。王国维称他是一代词宗。

《四库全书》评价他为:“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他纵横山东,金人为之胆寒;他提笔落墨,两宋是为翘楚。

世人都愿像他一样,勇武与柔情并存,果敢与浪漫同在。可却不愿拥有他的一生,悲苦落寞,让人唏嘘。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念念不忘朗诵

年少豪气,踏遍黄沙海洋

公元1140年,岳飞第四次北伐,大败完颜兀术于郾城。

同年,辛弃疾在山东历城出生。

那时的山东已被金人所占领,辛弃疾的祖父辛赞由于“累于族众”,无法南渡,只能在此地任职。

辛赞从未忘记自己是宋人,虽然身在金国,却一直希望可以光复国家。

他为自己的孙子取名“弃疾”,便希望他能和大汉将领霍去病一般,驱除鞑虏,保家卫国。

辛弃疾果然没有让祖父失望,在和祖父“登高望远,指画山河”之时,心中便已有了对未来的谋划。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在这份宏愿下,辛弃疾不但拜入名仕刘瞻门下学习知识,还在闲暇之余,专研兵法,习练武艺。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年仅21岁的辛弃疾觉得时机已到,便聚集起两千人,高举抗金大旗,加入到以耿京为首的起义队伍中。

由于是地方武装,队伍人员层次不齐。其中有一个名叫义端的和尚,偷了军中大印,准备投靠金人,以此换来了荣华富贵。

当时辛弃疾任掌书记,得知大印被偷,便策马狂追,一番你追我赶之后,终于俘获了义端。

面对和尚如何求饶,辛弃疾毫不心软。对于他而言,叛国者死,失信者杀。

虽然叛徒死了,可义军毕竟是深入敌后,既无钱财以维生计,又无谋划以定未来。这样下去,迟早会被金军打垮。

这时,辛弃疾建议耿京归化宋朝,以此为依托,继续讨伐金国。

耿京听取了辛弃疾的建议,全权委托他去南宋,商讨归降大事。

可是,正当辛弃疾带着喜讯归来时,却发现耿京已被杀,而那个杀人者张安国已逃至金军领地。

有人劝他事不可为,另想他法。可辛弃疾依旧怒发冲冠,誓要诛杀此獠。

自古燕赵多侠士,从来齐鲁出忠良。

哪怕前路渺茫,但是道义之所在,虽千万人,他亦会前往。

辛弃疾随领五十骑,夜袭金营,于万军从中亲俘贼人。

“壮岁旌旗涌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騄,汉箭朝飞金仆姑。”

这一战,辛弃疾名震天下。

俗话说:“人在年少时,必有凌云志。”

也许,每个人都有向生活妥协的时候,但那绝不应该在年轻时。

年轻无畏,又有热血,正是拼搏的时候。

若不趁着年轻,吃点苦头;不凭着热血,历经百态,又怎能练就出钢筋铁骨,又怎能长大成熟。

青年者,当以勇为弓,以志作箭,以理想为标的,不畏风霜,一往无前,打破命运的桎梏,影响这世间的不公。

虽为年少者,亦是披荆人。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 

中年骨气,不畏世道险途

听过这么一句话:“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偶像,一个群体都有一个群体的向往。”

对于辛弃疾来说,他的偶像便是岳飞、霍去病,他的向往便是驱逐金人,收回失地。

可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勇猛虽叩开了宋朝的大门,却也毁掉了自己的一生。

他以为自己可以完成祖父的遗愿,实现岳飞未完成的梦想。然而,命运却与他开了个严肃的玩笑。

回归后的辛弃疾,看似花团锦簇,实际却郁郁寡欢。

当时“主和派”占据朝中主要位置,再加上宋朝“重文抑武”和辛弃疾“归正人”的另类身份,使得朝堂上下,对他处处打压,小心提防。

他上书《美芹十论》《九议》哪怕再好,再具有实战性,也只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可辛弃疾依旧坚持,一次上书不行就两次,十次不行,就百次,他坚信自己的决心终会被看到。

渐渐地,皇帝也开始烦他,于是将他调到地方,想用琐碎的政事,磨砺掉他北伐的决心。

他为武官之时,闯“飞虎”,剿贼寇,金兵退避三舍,匪患无隐无踪;

他任文官之际,减赋税,救灾荒,城市百废俱兴,民生重新繁荣。

他在百姓眼中,是个好官,可在官员眼里,却是个异类。

一个只懂享乐、不思进取的南宋鱼塘,却游进一条名为辛弃疾的鲶鱼,怎不让其他官员纠结烦躁。

他们开始找各种理由弹劾辛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奸贪凶暴,帅湖南日,虐害田里”。

三人成虎,哪怕皇上再相信他,也难免起戒备之心。

40年时间,43次弹劾,15次调派,20年荒度光阴。

他的心思已无人能懂,他的梦想将化为泡影。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可惜“无人会,登临意”。

有的路,势必难走;有的道,势必难证。可辛弃疾从没放弃过,他用一生证道,用半生追梦。

哪怕岁月蹉跎,半生动荡,哪怕自己不再年少,不再天真,可他的骨头依旧笔直,热血依旧不减。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谁的人生不是炼狱一场,但只要心中有信念,那便是光照进的地方。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 

晚年烟火气,难抚郁结心

多年官场,让辛弃疾明悟了人生。是自己锋芒太露,威胁到了他人,也最终伤到了自己。

他开始学着陶渊明一般,隐然而居,他为自己建起了小屋,给自己取号“稼轩”,过起了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东篱多种菊”的他仿佛出世一般,无忧无虑,似乎只有历经沧桑不凡后,终会归寂于平凡。

这段时间,辛弃疾度过了一段安逸的时光。打趣小儿偷懒,醉笑松树扶己,偷看孩童玩闹。

虽然这种田园般的生活,能抚慰辛弃疾郁结的心灵,却挡不住他内心深处收复失地的渴望。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无论是醉酒还是做梦,他的潜意识里,永远是过往的沙场、连营。

可哪怕的卢马快,霹雳惊弦,已然成为过往,如今的他早已白发丛生。

公元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辛弃疾被重新任命。这让年过耳顺之龄的辛弃疾异常兴奋。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哪怕自己老态龙钟,依旧能上阵杀敌。

可这次,不过是借他辛弃疾的一个名号而已。他的所有建议,依旧没有被采用。

最大的失望,莫过于希望再一次破灭。若没有猛烈的欢喜,哪里会有悲痛的来袭。

辛弃疾,终于对朝廷,对大宋失望了。

四年之后,金人南下,君臣惶恐,皇帝又一次想起了辛弃疾,封他为“枢密都承旨”。可这一次,辛弃疾早已积郁成疾,羸弱不堪。

临终之际,他将一辈子的无奈与愤恨喊了出来。两句“杀贼”,让人心酸,也让人无奈。

平生北伐终未成,徒把武人换词人。汉箭远过破虏去,梦回连营泪纵横。

纵观辛弃疾一生,心怀抱负,却郁郁不得志。

虽身经百战,却被弃于沙场之外;虽志存高远,却沉寂在田园之中。

他的血性,让诗词充满了豪情;他对国家的热爱,让诗词充满了柔情;他对生活的体悟,让诗词充满了悠然。

既然无法开疆拓土,只能以笔为剑,以纸为刀,以热血、忠贞为引,从而铸就一首首千古绝唱。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 

一生英雄气,流传吾辈间

历史太短,道不尽辛弃疾一生英雄气概;历史又太长,让辛弃疾忍受了一辈子的无奈与心酸。

他拥有盛大的开幕,烈日秋霜,忠肝义胆,让金人为之胆寒,让国人为之呐喊;却在灯火阑珊处缓缓落下帷幕,让人唏嘘,痛彻心扉。

从“旌旗拥万夫”到“把栏杆拍遍”;从“气吞万里如虎”到“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一边妥协着,却又一边成熟着。

越痛,越不动声色;越苦,越保持从容。

人到中年,只有体会过人生百态,才知道什么叫劫后余生。

唯有经历了一些事情,受过一些挫折后,才知道有些苦只有自己清楚,有些痛唯有自我承受。

其实,定义一个人归宿的,往往不是最终的成就,而是内心渴望实现的真实自我。

人们都想当英雄,可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一念出,则天下无阻。

辛弃疾之所以让世人铭记,不仅因为他的诗词无双,他的孤勇豪情,更重要的是,他的真心不改。

《后汉书》说:“英雄就是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

辛弃疾便是真英雄。纵然遍体鳞伤,也不愿背叛过往;哪怕梦想无望,也要以笔力独扛。

所谓不朽,便是历经千年,精神仍与你我同在。

英雄永不落幕,正气必将长存。

*作者:琳小柒,一个行走在文字上的修行者。愿用温馨的文字,陪你度过每一天。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