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月缺月又圆。
在外打工的游子们,从未减少过对亲人的思念,望着夜空,一夜夜一笔笔画起来的弯月,只会勾起更多的乡愁,思思念念着独在故乡白发苍苍的二老,脸上又增添了多少挂念。
中秋将至,大街小巷摆满了月饼,也会让我在工作忙碌中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家乡,回想起母亲亲手做的月饼。
这时眼前浮出了家乡的画面,脑子里闪现出小时候温馨的情景,村里鸡鸭满村跑,牛羊咩咩么么叫,光着屁股的小孩在玩耍,村里的大人在忙碌着。
炊烟袅袅升起,我把家再拉近一点,放大在眼前,兴奋地走进家门,喊到“母亲我回来啦。”母亲忙前忙后,正在把淘米沥干好准备下锅了,看到我回来,忙说:“噶娃子放学回来啦,来来,帮妈妈搭把手。”
我突然感觉回到了童年读书时,母亲还是年轻的样子,一头乌黑的头发,脸上挂着笑,没有皱纹。父亲在旁边鼓捣着石磨,准备下一道工序,磨糯米粉做月饼。
父亲是石匠、竹编织等等样样精通。年轻的时的他体格强壮,再苦再累从不怨言一句,也不曾打骂过我们。想到这,我眼泪夺眶而出,父亲早已去世,离开我已有十几年了,多么想把你抱住,不再让你离开我,让我们停留在记忆里,一家人团圆的情景。
小时候每一年过中秋,村民们都会聚在一起做月饼,母亲会亲手做给我们吃,那时农村人做的月饼,虽然只有最简单的白色芝麻馅的,没有豆沙、五仁或者蛋黄馅之类,但有的吃,能填饱肚子,就是最开心最快乐的童年。
中秋节前,母亲便将泡好的糯米沥干,倒在锅里干炒,直至黄黄的,才捞出来,等凉了再拿去碾成粉。晚上把糯米粉放在簸箕上散开,拿出去接露水,偶尔去翻动糯米粉,让它吸收更多的露珠,母亲制作的过程,都一一地跟我解说,这样做出来的月饼那是最好的。然后拿回家和糖搅拌,不停地揉捏,这道工序很重要,只能用温开水,水不能一下子放太多怕成疙瘩,水放少了也做不成月饼型,母亲每年都做,所以很容易上手,揉起来堆成一座小山,糯米粉慢慢地滚动下来,这样就可以制作月饼了,当然我和弟弟在旁边,也不会闲下来,一边问个不停:“好了没有母亲,我好想吃”期待着快点吃上,一边在旁边捣乱着,弄得满脸都是糯米粉,不亦乐乎。
母亲揉呀揉,满头大汗。揉好了将月饼粉放模具里压压,再放点用炒好的芝麻捶成的粉,放进去一层就加一层糯米粉压压,按挤出来就成月饼了,你一个我一个吃了起来,香香甜甜的,咬起来很有嚼劲。母亲看到我们开心的样子,一脸幸福的模样,乐开了花,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一起过中秋。
一晃就过去了二十多年了,在我的记忆里,月饼还是那个味道,母爱的味道。在异乡的我,将心饼邀月。此刻,月成为了聚点,将我的心和爹娘连成了线,手握月饼,心与爹娘紧紧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