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说一航|南下,南下!为了祖国的筑港事业!

 天津实诚人 2020-08-06

“图说一航”

用光影回溯时空

品味一航精神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

筑港人开始“撒向”祖国沿海

1953年

五十年代使用的老式挖泥船  

1953年

从塘沽新港施工第一线

抽调下来的一支精干队伍

每人只给了两三天的准备时间

带上工具、资料和个人行李

从天津转北京乘火车南下

奔赴海南岛

一航讲述

1953年是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也是筑港系统机构进行调整,转向全国布局的元年。

随着机构机制的不断健全,一批批年轻的筑港职工,服从组织安排调度,从塘沽新港出发,不断地远距离调动。

筑港人从此走出天津,走向祖国的五湖四海,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绘制筑港事业的新蓝图。

在这些队伍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海南岛工程局。

当塘沽新港第一期建设工程即将完成时,交通部通知新港工程局(一航局前身):“本部需即在海南岛进行建港工程,此项工作决定交由你局担任”。由新港工程局组建“海南岛工程局”,主要承担秀英港和广东省雷州半岛最南端的海安港修建工程。

秀英港位于海南岛北端海口市。日本侵略者1945年战败投降时,将栈桥码头引桥与码头连接处炸毁,不堪修复。

南下海南岛的职工,都是从北京包乘火车硬座车厢,行车四五天到广州,转乘军用带篷卡车行车三四天到海安,再乘军用登陆艇或机帆船渡琼州海峡抵达秀英港。当时地方环境尚不安定,从广州到海安路上要有解放军护送,职工居住的帐棚周围昼夜有解放军护守。

从北方到海南,不仅气候差别大,条件也差,生活很不习惯。先期到达的职工,临时借住在附近一个小学和灯塔下边的房子里,大家睡地铺而且拥挤。自已动手做饭,还得自己动手搭设临时做饭的地方。吃饭没有筷子,现折树枝代用。

初到秀英港,连照明电灯也没有。从仓库里发现一台废置的旧发电机,经过组织修复后,晚上办公、生活才有照明。

但是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这群南下的北方人与海浪搏斗、与台风抗争,依靠聪明才智与顽强拼搏最终克服了施工设备落后与自然环境恶劣两大难题,完成了秀英、海安两港建设。

在这两年中,一航筑港队伍从天津一路南下,在我国沿海、长江沿线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身影与足迹。仅1954年一年,全局即调动干部469名,调动工人1773名。

在这两年中,青岛区工程处、旅大工程队相继成立,并在当地留下了一批批筑港精英……

在这两年中,被派往祖国各地的筑港职工不讲工资待遇,不问外地工作年限,不避严寒酷暑,不怕艰难困苦,不顾个人家庭困难,说走就走,一切听从组织安排,不仅出色完成了历年国家交办的各项建设任务,更锻炼出了一支长年南征北战,拉得出、攻得下的航务工程建设队伍……


来源:企业文化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