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气神机启示录—青年中医师学习历程

 为什么73 2020-08-06






作者/于志勇


       在中医临床诊疗工作中,我们不可否认也不能回避中医是有学术流派的,由于每位医者的生活时代以及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的不同,也就造成了每个人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由此而逐渐形成了各个流派,但是他们的理论都是来源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张东主任创立的元气神机法也成为了中医学术流派之一,张老师在他的著作《元气神机:先秦中医之道》一书中,主要阐述了归一饮、观复汤这两个方剂,能够修复人体元气,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但其实张东主任的元气神机法更重要的是继承和实现了先秦中医之道。元气神机法经临床验证,往往效如桴鼓。

       本人通过学习元气神机法,对中医学的医理认识更深刻,学会了如何学习中医的一种方法,找到了打开浩如烟海的中医学宝库的一把钥匙。特别是对先秦脉法的临证应用,把握病机更加准确,由此而理解《伤寒论》、《金匮要略》。活学活用中医经典,举一反三,将元气神机法的指导思想广泛用之于门诊病房的诊疗中。归一饮和观复汤这两个方剂,虽然看似只是很普通简洁的两个方子,处方理论却源于先秦哲学和先秦医学。

       元气神机法教会笔者的,是如何思考问题,由此而产生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以我们科室为例,我们科室是中医肿瘤科,收治的病人多以肿瘤晚期行姑息性治疗为主。我们的治疗目的就是缓解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带瘤生存,显然中医在此方面有巨大的优势。辨证准确施治得法,疗效颇佳,例如一些重症如肿瘤合并胸腹水伴有慢性呼衰或者伴有心衰的、放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水米不进者、癌性疼痛等。效如桴鼓的还有一些慢性病,如脑梗塞和脑出血后遗症、眩晕症、冠心病心绞痛,还有儿科的过敏性哮喘、肠系膜淋巴结炎以及现在多如牛毛的不孕不育证等等。

       那么由此而产生几个问题,1、如何学习中医?2、如何做到行之有效或者效如桴鼓?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众人都知晓,但是书也看了,重要的古籍也废寝忘食的熟读背诵过,也跟名师抄方跟诊学习,到自己身上怎么就没有效果呢?或许众人都有如此疑惑,笔者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从而形成中医学术的多元化,但最终还是要溯本归源。

       古今往来不乏有叶天士、徐灵胎这样聪慧极佳的学术天才,但笔者资质愚钝。在跟师张东主任学习前,曾经用了近六七年的时间翻阅大概有三百多本中医古籍,笔者一本接着一本的研读,虽有收获但还谈不上入门。感觉自己下的工夫不少,但犹如泥牛入海没有回音,至于治病疗效,不知是否可用马马虎虎来形容。跟师张东主任后,按照老师的思路来学习,从中医的源头开始,再次研究《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周易》、《道德经》等,以及翻阅一些先秦哲学书籍,结合张东老师的先秦脉法。虽然学习非常吃力,但收获很大,诊疗水平明显提升。然而自己还是有一些疑惑,感觉先秦医学、先秦哲学等与临床诊病还是有些脱节,但是自己静思时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很快理解张东老师的思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继续硬啃书本,充实自己知识储备量。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睡梦恍惚中有位老者大声斥责道:看了那么多书,怎么不再好好看看《陈修园医学全书》,从此又回到流散无穷的后天法学习中。再一次研读《陈修园医学全书》,接着跟上《医学衷中参西录》、《医宗金鉴》、《医学心悟》、《景岳全书》,在翻阅完毕这些中医书籍后,朦胧中也不知道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是医理。再次回头研究阅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虽然不是游刃有余、登峰造极的状态,但也是临证应用豁然通达,有效率大大提升。闲暇惬意时翻翻张东老师的先秦脉法讲堂笔记,阅读《元气神机:先秦中医之道》,冥想此书所隐藏的医理,脉诊功夫不知不觉中提升。元气神机法的传授,是让你站在山顶俯瞰观其势,而非一叶障目。

       前段时间我们科室一老年住院病人,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改善心功能治疗,治疗效果不理想。因为患者病史近三十年,曾服用中药无数剂,收效甚微,基本对中医没有信心。但是查房时笔者还是积极建议配合中药治疗,当时脉象时浮紧略滑尺脉弦细,整体偏于力度不足。患者既有寒、湿、痰、饮,还有气虚、阳虚,但是还有一点阳气浮越,所以给患者开了两个方剂1、小青龙汤;2、从龙汤,两个方子隔日交替服用,服用2剂胸闷、喘息症状豁然消退。患者诉我吃了这么多年的中药还有西药,没有像吃上今天的中药一样身体如此舒服。先秦脉法直视病机,先秦的医学思想,让你串联中医医学史,更明白何为脉?何为证?何为脉证并治?

       笔者与同学们、科室同仁以及一些中医长者交流,皆言在学习过程中捅破那层窗户纸就可以了,这层窗户纸看似薄弱,就真的如此容易突破吗?

       各位看官说客不知有何高论?


(作者:寿光和信医院中医肿瘤科  于志勇; 指导老师:寿光和信医院   信维亮院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