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州江边的记忆与变迁

 寅吃丑粮 2020-08-06

编者按:万州曾是万县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万州的江边也是下川东人心中熟悉的记忆。

文图/二竹斋

以前长江边长大的孩子,一定少不了白色的、松软的记忆,那是长江边随处可见可去的沙滩。沙滩不像卵石碛坝,形成需要很多条件,要去需要走上一段路。沙滩可大可小,小的数十平方米,足够一伙小屁孩玩上几小时,大的上万平方米,一个班的同学可以任其撒野。

2003年,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家乡江边的沙滩就只能成为梦中的乐园。近年,由于消落带淤积和稳定,江边新的自然草滩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真是上帝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这扇窗,无疑是长江边才专享的都市之窗。

 这些大大小小的草滩(草坝)给蜗居城市的带来意外的惊喜。虽然现在有到处可去的人工草坪,但养眼的自然碧绿,滨水的高低野草,任意穿行的泥土小径,远不是那如流水线般生产的人工草坪能够给予的。

 我想,现在江边长大的孩子,童年的家乡一定会少不了绿色的,清新的记忆。

不同于沙滩是孩子们的专属,草滩则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草见草长。相扶散步的老人,是否在回味数十年前的城郊乡间;亲密携手的情侣,也许在效仿某个电影镜头;携带孩子的上班族,这里可能是最能放松心情的乐土。
“筑塘塘儿”、“修大米厂”、“坐洋船”、“堆宝塔”、“挖沙燕”,懂得了这些沙坝玩意儿的,一定是儿时小伙伴。

一组沙滩的记忆。

2003年4月万州大溪江边


在每年四五月为应对长江干流汛期腾库泄水,到九十月开始蓄水,库区水位在145米至175米区间,大致是秋冬涨,春夏降,这与2003年库区蓄水前长江水位春夏涨,秋冬降正好相反。这也许正好迎合了植物春生夏长的自然规律,在消落带展现出勃勃生机。

踏青寻幽思故,我们就从原环城路出发!

欣赏江边草滩视野最好,最方便,最成片的莫过于原环城路地块。这一原长二百余米,宽百余米的老城遗址,本就是一块伸向江心的台地,经过十余年的库区涨落塑造,形成岸边高,三面低的半圆形缓坡台地。


刚退水不久。

2004年的环城路,水位139米。

小草陆续跟进。

铺满嫩绿。

2004年的环城路、北山一带。滨江路正在填建。

滨水草滩也是白鹤的乐土。

滨江路外的水泥构建护坡,如今也是野草的地盘。

十多年前城区两岸新建库岸消落带护坡,护坡构件似无统一规定。唯有原一马路沿线用的带孔的水泥构件,为野生草本提供了生长环境,也为人为美化护坡提供可能。

两岸类似格桑花或波斯菊,是有关部门人工播撒的种子,且逐年增加面积。为库区江边增色加靓,值得点赞!

原一马路两层桥到柑子园一带。

原一马路柑子园一带。

淹没前的柑子园到钟鼓楼一带。

原一马路钟鼓楼一带。

2002年钟鼓楼集中仓库。

(图片来自城建档案馆)

原一马路炼油厂遗址。小车可达河边草滩,红砂碛滨水公园建成后,私家车才无法到达这片草地。

音乐广场外江边。

一直感到很惋惜,当初音乐广场为什么不取名钟鼓楼广场?长江上下跑船的、坐船的,有几个不知道“万县有个钟鼓楼,半截伸到云里头”。

原一马路电机厂和电池厂一带。

原电池厂。

(图片来自城建档案馆)

长江二桥俯瞰原石油站和炼油厂,现已辟为红砂碛滨江公园。

原石油站。

(图片来自城建档案馆)

从长江二桥过江,来到南岸滨江。

万州南岸消落带,南滨路外,原来就是大片田野,自然地貌保存较好,也为形成规模草滩提供可能。

岑公洞上游外面。

2003年5月北岸看岑公洞,周边就是大片草滩的前身。

原江南鱼种场遗址。本来是网格状的鱼池,经过十余年沉淀,现在是一马平川的草原。

江南成片草滩,原址就是陈家坝到育种场一带,海拔在一百五十多米。

沿南滨路,来到沱口一带,原初三中、江东厂、江陵厂原址。

从长江大桥过江,又来到北滨路。

明镜滩湾区。万源纸厂和碳素厂旧址,现待建中的北滨公园地址。

大河沟外面。

大河沟外边。还可寻原来在码头和仓库遗址。

驷马桥上游。

填土之前的驷马桥。

(图片来自城建档案馆)

原西山路一带。

2001年的西山路,唯有高大的西山公寓现在还可以看到。

原西山路与二马路结合部一带。

原二马路的终点,西山路的起点处。

2004年5月西山路到鞍子坝一带。

原二马路百货大楼到百步梯一带,遗址依稀可见,成为最受市民青睐的连片草滩。

原万县港的大湾港区,现在这一段北滨路依然可辨。

来辨辨是原二马路哪些老建筑?

原万县港客运码头。

(图片来自城建档案馆)

这一带应该是原糖酒大楼、宝元堂和美味春的地盘。

在建时期的新客运码头。图片上的石梯可不是十七码头大梯子,是盐店巷下段。

这段二马路新华书店到百步梯的水泥路,没有人刻意维护清洗,顽强的保留至今。

2003年5月的二马路。拍摄位置正在上图水泥路,只是时间要倒推17年。

原二马路老银行大楼和医药站一带。

初夏的江边,游人如织。

走过原万安大桥,沿三马路向西走。

原公瓦溪溪口,现在是钓友的好去处。

原三马路东段。

天仙湖,原易家庄到关塘口一带。

2004年,拆迁中的易家庄。到沙河的公路这一段现在还依稀可见。

天仙湖广场外。

天生城上看原三马路、营盘一带。天仙湖广场正在填土中。

拍于2004年9月。

原新大桥遗址。

关塘口到万一桥一带。拍摄于2008年10月,新大桥垮塌之前。

原易家庄一带,这一大片绿地是原汽车49队、果酒厂、预制场的地盘。

2004年,拆迁中的关塘口川粮车队。笔者曾在这里工作和度过二十多年的光阴。

这次寻芳思故的旅程,起始于万州古城环城路,顺时针沿一马路,过长江二桥,沿南岸江边上溯到长江大桥,再沿江途径明镜滩、驷马桥、胜利路、三马路、营盘、止步于沙河。

开始拆迁的沙河一带。

穿行于草丛小径,大部分是游人踏出。草丛本没有路,年复一年,走的人多了,就形成了路,且草长路不变。

走的人少了,路就不明显。

市政部门迎合市民需求,在175以下新筑亲水步道。

河边小草,完全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也往往会不尽人意。一种俗称“猫爪刺”,的草本植物近年来在消落带疯长,天仙湖一带率先受害,现在北滨路下游一带也逐渐显现。(图中草丛突出部分)

这种草最受欢迎!初期如青青麦苗,后期又有柔韧枝冠,孩子们最受欢迎的“斗鸡草”。

狗尾草,最受小孩童喜欢的野草。

许多叫不出名的花草,要在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发芽、生长、结籽,然后就等秋水上涨,期待明年春天再次轮回。

每年春夏之交,水位下降,两岸被野草渐次染绿,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江边人的专享。一年一度的青青河边草,也留住了孩子们的笑声,年青人的倩影,老年人的乡情。


友情告知: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为笔者拍摄。2010年以前的图片均作黑白处理,以示新旧比对。图片地点说明,为笔者自己记忆,难免有误,如能指正,不胜感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