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道光缆敷设 敷设管道光缆的孔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1、在孔径90mm 及以上的水泥管道、钢管或塑料管道内,应根据设计规定在两人(手)孔间一次性敷设三根或三根以上的子管。 2、子管不得跨人(手)孔敷设,子管在管道内不得有接头。 3、子管在人(手)孔内伸出长度一般为200~400mm;本期工程不用的管孔及子管管孔应及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封堵。 ![]() 4、光缆在各类管材中穿放时,管材的内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 倍。 5、人工敷设光缆不得超过1000m。光缆气流敷设单向一般不超过2000m。 6、敷设后的光缆应平直、无扭转、无交叉,无明显刮痕和损伤。敷设后应按设计要求做好固定。 7、光缆出管孔150mm 以内不得做弯曲处理。 8.光缆占用的子管或硅芯管应用专用堵头封堵管口。 9.光缆接头处两侧光缆布放预留的重叠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接续完成后,光缆余长应在人孔内按设计要求盘放并固定整齐。 10.管道光缆根据接入需要按设计要求进行中间人孔预留。 二、直埋光缆敷设 ●直埋光缆埋深应满足通信光缆线路工程设计要求的有关规定,具体埋设深度应符合上表的要求。光缆在沟底应自然平铺状态,不得有绷紧腾空现象。人工挖掘的沟底宽度宜为400mm。 埋地光缆敷设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直埋光缆的曲率半径应大于光缆外径的20倍。 2.光缆可同其他通信光缆同沟敷设,同沟敷设时应平行排列,不得重叠或交叉,缆间的平行净距应≥100mm。 3.直埋光缆与其他设施平行或交越时,其间距不得小于上表的规定。 4.光缆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段(如山地、梯田、干沟等处)敷设时,应满足规定的埋深和曲率半径的要求。 5.在坡度大于20°,坡长大于30m 的斜坡地段宜采用“S”形敷设。坡面上的光缆沟有受到水流冲刷的可能时,应采取堵塞加固或分流等措施。在坡度大于30°的较长斜坡地段敷设时,宜采用特殊结构光缆(一般为钢丝铠装光缆)。 6.直埋光缆穿越保护管的管口处应封堵严密 7.直埋光缆进入人(手)孔处应设置保护管。光缆铠装保护层应延伸至人孔内距第一个支撑点约100mm 处。 8.应按设计要求装置直埋光缆的各种标志。 9.直埋光缆穿越障碍物时的保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先填细土,后填普通土,且不得损伤沟内光缆及其他管线。 2.市区或市郊埋设的光缆在回填300mm细土后,盖红砖保护。每回填土约300mm处应夯实一次,并及时做好余土清理工作。 3.回土夯实后的光缆沟,在车行路面或地砖人行道上应与路面平齐,回土在路面修复前不得有凹陷现象;土路可高出路面50~100mm,郊区大地可高出150mm左右。 需要用到路面微槽光缆时,光缆沟槽应切割平直,开槽宽度应根据敷设光缆的外径确定,一般应小于20mm;槽道内最上层光缆顶部距路面高度宜大于80mm,槽道总深度宜小于路面厚度的2/3;光缆沟槽的沟底应平整、无硬坎(台阶),不应有碎石等杂物;沟槽的转角角度应满足光缆敷设后的曲率半径要求。同时,还需要遵循下列要求: 1.在敷设光缆前,宜在沟槽底部铺10mm厚细砂或铺放一根直径与沟槽宽度相近的泡沫条作缓冲。 2.光缆放入沟槽后,应根据路面恢复材料特性的不同在光缆的上方放置缓冲保护材料。 3.路面的恢复应符合道路主管部门的要求,修复后的路面结构应满足相应路段服务功能的要求。 架空光缆敷设: ●架空作业一定要注意好高空作业安全保护。 ●架空光缆敷设后应自然平直,并保持不受拉力、应力,无扭转,无机械损伤。 ●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光缆的挂钩程式。光缆挂钩的间距应为500mm,允许偏差±30mm。挂钩在吊线上的搭扣方向应一致,挂钩托板应安装齐全、整齐,如图1所示。 在电杆两侧的第一只挂钩应各距电杆500mm,允许偏差±20mm ![]() ●布放吊挂式架空光缆应在每1~3 根杆上作一处伸缩预留。伸缩预留在电杆两侧的扎带间下垂200mm。伸缩预留安装方式应符合图2的要求。光缆经十字吊线或丁字吊线处亦应安装保护管。 ●架空光缆在吊线接头处的吊扎方式应符合图的要求。 引上光缆敷设 ●引上保护管的材质、规格、安装地点应符合设计要求。 ●引上保护管在水泥杆、木杆和墙壁的绑扎固定方式应满足图1、2、3 的要求。 ●光缆在引上保护管上部的安装方式应符合图1 的要求 。 ●在人(手)孔内的引上光缆的走向应符合图2 的要求 。 墙壁光缆敷设 墙壁光缆的敷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不宜在墙壁上敷设铠装或油麻光缆。 2.墙壁光缆离地面高度应不小于3m,跨越街坊、院内通路等应采用钢绞线吊挂,其缆线最低点距地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3.墙壁光缆与其它管线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4.水平敷设的吊线在墙壁上的终端固定、中间支撑应符合上面两图的要求。 5.墙上支撑的间距应为8~10m,终端固定物与第一只中间支撑的距离应≤5m。 6.垂直敷设的吊线在墙壁上,其终端应符合上图 的要求。 7.墙壁架空光缆的卡钩间距要求与杆路架空的卡钩间距要求相同。墙壁架空光缆转弯两侧的卡钩间距应为150~250mm,两侧距离须相等。 楼道光缆敷设: 光缆在楼道中敷设一般采取在线槽和暗管敷设两种,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埋线槽和暗管的的规格型号应要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2.预埋线槽和暗管两端宜用标志表示出编号等内容并喷上建设方标志。 3.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预埋或密封线槽的截面利用率应为30%~50%。 4.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聚氯乙烯硬质管。布放4芯以上光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道应为40%~50%。暗管布放4芯及以下光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 在线槽中敷设光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密封线槽内光缆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光缆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不宜与电力电缆交越,若无法满足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在水平、垂直线槽中敷设光缆时,应对光缆进行绑扎。垂直布放时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间距应均匀,不宜绑扎过紧或使缆线受到挤压;水平布放时绑扎间距在5~10m。 3.光缆敷设不允许超过最大的光缆拉伸力和压扁力,光缆外护层不应有明显损伤。 ●光缆不得布放在电梯或供水、供气、供暖管道竖井中;不应布放在强电竖井中。 楼道光缆与其他机房、管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下表要求: 1、表楼道缆线与配电箱、变电室、电梯机房、空调机房之间最小净距符合下表的规定。 2、楼道内缆线暗管敷设与其它管线最小净距见下表的规定。 光缆接续 各工序的关键点: 1、施工准备: ①接续环境做好防尘、防水、防震,最好选择在接续车内,无条件时应使用接续帐篷,并设置工作台、工作椅; ②安排接续点和测试点人员到位。 2、光缆开剥: ①开剥前检查所接光缆是否有损伤或挤压变形情况; ②理顺光缆,按规定做好预留; ③将光缆的端头3000mm用棉纱擦洗干净,把光缆的端头200-300mm剪掉; ④套上适合光缆外径的热可缩套管; ⑤确认光缆的A、B端; ⑥做屏蔽线; ⑦清理油膏; ⑧用绝缘摇表测试光缆金属构件的对地绝缘; ⑨注意进刀深度。 3、光缆在接头中固定: ①保证光缆不会产生松动,紧固螺丝应使加强芯有弯曲现象为止; ②加强件的固定要注意其长度,应使固定光缆的夹板与固定加强件螺丝之间的距离与所留长度相当。 4、光缆束管开剥: ①确定束管开剥位置,注意理顺; ②切割束管,注意用刀; ③去掉束管,注意匀速; ④擦净油膏,注意干净; ⑤把束管放入收容盘内,两端用尼龙扎带固定,注意扎带不要拉的过紧; ⑥预盘光纤,使接续后的接头点能放在光纤保护管的固定槽内,剪去多余光纤。 5、光缆纤芯熔接: ①保持接续的整个过程工作台和熔接机的清洁; ②光纤接续要按顺序一一对应接续,不得交叉错接。 6、接续指标测试: ①接完2芯后,通知测试点测试,注意测试两个方向、二个窗口; ②测试指标合格后通知接续点将2芯光纤逐一进行热熔保护。 7、光纤保护管加热:将保护管移至光纤接头的中间部位;待保护管冷却后取出保护管并确认管内无气泡。按照上述方法逐一进行后续光纤的熔接和热熔。 8、光纤收容: ①分步收容,注意每接一管即刻收容; ②光纤保护管的固定,注意安全牢固; ③收容后检查,注意弯曲半径、挤压、受力; ④盖上盘盖后,通知测试点复测。 9、光缆接头盒的封装: 密封的重要性(①防止接头盒进水②直埋接头盒防蚁); 密封操作( ①光缆与接头盒,注意打磨 ②接头盒上下盖板的密封,注意密封胶带的均匀放置)。 光缆成端 各工序的关键点 光缆成端的关键点的要求,部分工序与光缆接续是相同的,以下说明不同之处: 1、全程测试:测试方法分为光时域反射仪(OTDR)和光源光功率计两种; 2、标签黏贴:光缆成端标签主要有尾纤头标签、成端端子图,标签需要说明光缆的局向、芯数及端子占用位置等,要求字迹清晰、粘贴稳固、过塑保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