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高一化学微课:《钠——灯火辉煌》,开学做学霸!

 昵称QvKmxOqV 2020-08-06

一盏盏路灯像一颗颗夜明珠,布满了繁华的大街;夜晚浸泡在光的海洋里,一块黑色的幕布被打扮成了金碧辉煌的世界。

当晨曦姗然而来,它便静默,守望天空、等待星辰。

很少有人会感觉到它的存在,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自然得像空气一样。

但无论何时,它都与路为伍,与夜幕为伴。它的倔强,温暖了那些清冷的时光。




现今道路照明的主流光源是充有钠蒸气的高压钠灯。

它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

高压钠灯是金属钠在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应用。




但是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游离态的钠,钠元素都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大多储于海水中。

19世纪初(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解开了这个谜团,在实验室中首次制得了金属钠。




分析钠的原子结构,可以知道钠原子很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

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这也是自然界中不存在钠单质的原因。




2001年07月07~09日,神秘“水雷”惊现珠江,几个飘在水面上的铁桶内蹿出亮红色的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水柱冲天,炸起千层浪,但所幸无人员伤亡。

据查,“水雷”为装满金属钠的铁桶。祸首到底是谁?是铁还是钠呢?

生活中我们常用铁壶来烧水,说明即使是热水,铁也是不与其作用的。

那么真正的元凶可能就是钠了。




我们来模拟一下事故现场: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用小刀切去一段表层,可看到切面为银白色,但很快又会变暗。

再将其切为绿豆粒大小,余下的钠放回原试剂瓶,将切好的钠放入预先准备好的盛有水的培养皿中,发现金属钠浮在水面上,迅速熔成小球,并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

向培养皿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如此明显的现象,说明钠确实可以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

“浮”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说明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比较低;

“游”说明反应产生了气体,给钠一个推动作用;

“响”说明了反应很剧烈;

而“红”,则说明反应产生了碱性物质。




在这个过程中,Na失去了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变为Na+,化合价升高;

那化合价降低的,就应该是H2O中+1价的H,产生的气体就是H2;而对应产生的碱性物质,就不难猜出是NaOH了。

由于这个反应会放出大量热,而且产生了易燃气体——H2,再加上混合了空气,一旦反应物的剂量很大时,就极易发生爆炸,珠江“水雷”的巨大威力就是这么来的。




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钠的一些相关性质,物理性质上看,保存在煤油中,说明其密度大于煤油;

小刀轻切,就能把钠切断,说明钠质软;

切面的颜色告诉我们,钠是银白色的固体;

钠与水的实验,又说明了它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低。

而化学性质方面,我们知道钠很活泼,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切面很快变暗,又说明钠在常温下即可与氧气作用,生成白色的氧化钠(Na2O)。

也正因为钠易与水和氧气反应,才要用密度小于钠的煤油来进行保存,使其与空气和水隔绝。




钠在受热时,也会与氧气作用,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其实就是过氧化钠(Na2O2)。

同学们看,对于化学反应而言,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